时乐蒙
曾任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
时乐蒙(1915年—2008年6月16日),中国文艺网荣誉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顾问,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三、第四届副主席,解放军艺术学院原副院长,中国音乐“中国音乐金钟奖特别贡献奖”获得者,著名作曲家、指挥家。
人物生平
1915年12月生于河南伊川县酒后村。自幼受到民俗音乐的熏陶,喜爱弹琴唱歌。1928年入开封师范学校艺术科学习音乐,在进步同学影响下,开始参加抗日救亡活动。
1934年毕业。翌年到郑州市任小学和中学音乐教师。他对豫剧越调、曲剧、平调、二夹弦坠琴等民间戏曲、曲艺有浓厚的兴趣。
1938年到延安市,11月入陕北公学 学习。
1939年2月入鲁迅美术学院音乐系,师从冼星海学习指挥和作曲。
1940年5月毕业后留校任指挥。兼任延安女子大学及部队艺术学校教员、
延安市音乐工作委员会主席等职。
1944年10月,调部队从事政治工作,先后任重庆市军管会文艺处长、
川东军区文化部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工团艺术指导、中国人民
解放军总政治部歌舞团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副院长等职。
1979年被选为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
1980年任《歌曲》月刊主编。
2008年6月16日15点1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
作品特点
时乐蒙的音乐创作活动始于40年代初。在延安鲁迅美术学院时,他写了《保卫莫斯科 》等歌曲,并参加了秧歌剧《血泪仇》、《周子山》的创作。这一时期他主要从事指挥和社会音乐工作。他的主要创作活动是在1949年以后。1950—1984年,他写有歌曲500多首,并创作了大合唱《祖国万岁》(魏风词)、《长征大合唱》(陈其通词),歌剧《两个女红军》(陈其通编剧),舞剧《湘江北上》(与陆原张赫合作)以及电影《探亲记》、《五彩路》、《泪痕》(与陆祖龙合作)、《柳暗花明》(与陆祖龙合作)的配乐。1963—1964年和1982—1985年,他先后参加并主持了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及《中国革命之歌》的音乐创作
其他作品有创作组歌《千里跃进大别山》、《雷锋》、《缚住苍龙》、合唱曲《红军想念毛泽东》、《不朽的战士黄继光》、《怀念周总理》、《南湖颂》、《社会主义放光芒》。
成就及荣誉
提到时乐蒙,人们会将他与歌曲《歌唱二郎山》《长征》相联系。时乐蒙一生 创作了大量的革命歌曲,在群众中具有广泛影响。在多年的创作中,他始终注重汲取民俗音乐的丰富养分,使其焕发出新的魅力。他的成名作《三套黄牛一套马》,就是根据河南坠子“大起板”的音调素材发展而成。1950年的一曲《歌唱二郎山》,是从大别山区的信阳民间小调改编而来的。
1952年,时乐蒙被总政治部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作曲家”称号,他也是中国音乐“中国音乐金钟奖特别贡献奖获得者。
1963年~1964年初,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搬上首都舞台,共选用了时老创作的《就义歌》《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等7首歌曲。
时乐蒙的音乐创作深深植根于民俗音乐的沃土之中。他善于将民间传统音调加以选择、变化、丰富、发展,使其为表现新的生活内容而焕发出异彩,获得新的生命力。独唱歌曲《三头黄牛一套马》是根据河南坠子“大起板”的两个乐句发展而成。合唱曲《不朽的战士黄继光》则是将北方曲艺大鼓的音调,结合京剧的快板节奏,运用合唱的艺术手法而创作的。在大合唱《祖国万岁》中,他选用了陕西省碗碗腔”的音调作为基本主题,并以此为基调贯穿全曲。《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则吸收了四川民歌和川江号子的因素,赋于其高亢、豪放的性格。在丰富多彩的民间传统音乐的基础上,他写出了许多旋律优美、个性迥异,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的歌曲,如《歌唱二郎山》、《小河淌水》、《花溪水》等为国内外人民所喜爱。
社会评价
军队文化代表
时老师早在延安市时期就是我们军队有代表的音乐家,在那时候就指挥过《黄河大合唱》。解放大西南的时候他写了《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推动了战争胜利,在沟通人民子弟兵和老百姓的情感上 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而《歌唱二郎山》到现在也是非常经典的。《东方红》虽然是集体创作,但是他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人民战争离不开音乐,时老是军队文化的代表人物。他做过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政治工作部歌舞团的团长,也做过我们的系主任,我就是来接他的班的。他很早的时候就级别很高,但从不张嘴要官。
时老是一个非常好的父亲和丈夫,他的夫人每次谈到他的时候都非常感慨。我跟他有40多年的友谊。他离开的前一天,我突然想要去看看他,当时他看到我点点头,略微地睁开了眼睛。
——李双江(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主任)
如沐春风
我刚知道这个消息,真是没想到,时老算是我的前辈,他一生都很乐观、朴实,一颗心都给了中国音乐。时老最可贵的就是他始终有着昂扬、乐观的精神,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心态上很年轻,和他一起的感觉就是如沐春风,永远觉得很有力量和活力。
“时老一生都很乐观、朴实,一颗心都给了中国音乐,他始终有着昂扬、乐观的精神。”著名词作家阎肃如是说。时乐从1938年从事部队文化工作以来,先后创作了500多首音乐作品。1954年至1956年,他接连创作了《黄继光大合唱》、《邱少云大合唱》、《长征大合唱》等大型合唱歌曲;新中国成立10周年前夕,他创作了气势宏大的合唱《祖国万岁》,受到世界音乐大师斯塔科维奇的称赞。1963年到1964年初,大型音乐史诗《东方红》搬上首都舞台,他的作品有7首被选用。合唱曲《英雄们战胜了大渡河》,组歌《千里跃进大别山》,歌剧《两个女红军》,由时乐濛创作的这些作品,共同点都是歌颂人民、歌颂英雄,具有鲜明的革命性、时代性、民族性和人民性,成为不同时期激励人民奋勇前进的时代强音。音乐带来激情,音乐就是生命。步入80岁以后,时老的身体一直不太好,其中有一次甚至停止了呼吸,是对音乐的执着和热爱,使他又睁开了眼睛。1979年至2002年间,他依然一直兼任音协两个部门的主管领导。无论是专业音乐,还是群众音乐活动,他都热情支持,音乐界的重要活动,准能见到他的身影。他说:“音协就是音乐家的家,为他们服务是应该的。”
——阎肃(词作家)
幸福生活
平淡似水
时老的家在北京海淀区花园东路干休所的楼区里,天气晴朗时,时老经常坐在轮椅上晒太阳,站在他背后的是陪他一起走过了55年的夫人王利军
总以为作为一名艺术家,必然会有一段浪漫的恋爱经历,可时乐濛和王利军的爱情故事,却是那样的平淡似水。
1949年2月,解放军打过长江前夕,在豫西报社工作。年仅17岁的王利军,投笔从戎,参加了豫西军区文工团,而那时该文工团的团长正是时乐濛。在部队首长的撮合下,时乐濛和王利军借用老百姓的青砖向阳瓦屋,简单布置成了花烛洞房,一对新人在这里一牵手就是56年。
婚后两人还没来得及在花前月下共度蜜月,就随当时的“二野”部队牗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野战军强渡长江,转战江浙,进军大西南,解放全中国。
提起这段历史,时老依然掩饰不住一脸的幸福:“我和她(王利军)没谈恋爱就结婚了,但一直到现在我们从未吵过架,还捡了个金婚!”
养心养德
岁月悠悠,不知不觉他们走进了老年。由于年龄的关系,如今时老只能量力而行地选择一些适合自己的轻微运动。
他认为养心养德是高龄老人的最佳养生之道。他指着脚下的草坪说:“人心也是块绿草坪,必须经常清理、剔除禾本科杂草,才会变得美丽。这里所说的杂草,是指容易淤积不化的某些烦恼和不快。清剔杂草的诀窍就是忘记。忘记,是驱散乌云的清风,是清扫心房的能手,有了它,生活才会阳光灿烂,人生才能有爽朗、坦然的心境。学会忘记,是一种超脱、一种风度、一种坚强、一种信心和活力的显示。当然,在清除那些该忘掉的事情的同时,还要善于记住那些真实的、美好的、能激励自己前进的人和事,使心灵之园永远充满生机。这样,做到不忘恩、不忘本、不忘义,就能过得轻松,过得潇洒,过得自在……”
听着时老的诉说,我觉得这是一首写得很好的歌词,一首人生感悟的心灵之歌。
心不能老
人要服老,但心不能老。
不久前,王利军老人写了一首歌词:“轮椅轻推慢转徐徐行,微风阵阵拂面草青青,推着坐着都是福,相依相伴暖融融……”时老很喜欢这首歌词,很快为它谱了曲。
二老时常在一起吟唱这首歌,看得出他们仍陶醉在“先结婚后恋爱”的岁月中。
相依相伴
半个多世纪的接触磨合,二老已经完全熟悉了对方,生活规律、饮食习惯更不必说了,就连情绪变化、发病前兆也十分了解,彼此互为保健医,互相提醒对方按时体检、按时服药,相互依存,相互关照……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作品特点
成就及荣誉
社会评价
军队文化代表
如沐春风
幸福生活
平淡似水
养心养德
心不能老
相依相伴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