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世旭
江西省作家协会主席
陈世旭,男,汉族,1948年1月生于江西省南昌市。1964年9月初中毕业后往赣北农场务农。1970年由九江县委宣传部借调从事新闻报道。著名作家,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世纪80年代以《小镇上的将军》一举成名,20年来笔耕不辍,“日写五千文字”,被称为中国文坛“常青树”,江西文坛的“领袖”。近年其作品对“当代知识分子的生存状态、灵魂漂泊、精神成长进行了精当描述”,“表达了消费时代中原地区知识分子人性割裂与精神‘沙化’的深切忧虑”。2005年初,陈世旭连续推出两部表达当代知识分子焦虑的长篇巨著——《边唱边晃》(上海文艺出版社),《一半是黑色一半是白色》(人民文学出版社),这无疑是江西省文坛的一大盛事。2023年5月7日,获得第六届林斤澜短篇小说奖杰出短篇小说作家奖。
人物经历
早期经历
陈世旭在小学五年级时他的作文经常被老师表扬,这给他以后走上文学道路是个很大的鼓励。在初中时他们就在学校组织文学社团,诗、散文成为早期的文学练习。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就隐隐地感到:我是一辈子从事文学创作这件事的人,我会一辈子从事文学事业,文学是我的宿命。上小学的时候,因为文笔好受到老师的赏识。从与老师的交流中,年纪轻轻的他就已经知道亚历山大·普希金老舍等这些国内外文坛巨匠。16岁时,他下乡到农村劳动,长期的劳动始终没有让他放弃对文学的爱好和追求。他经常会在很晚的时候,还点着煤油灯写作,从劳动中体会生活的艰辛。《桥头青松》作为他早期的作品发表在《江西日报》上,成为他文学创作道路的又一个转折点。
教育经历
1964年陈世旭初中毕业。由于学历不高,知识层面有限,陈世旭决定报考武汉大学进行再学习,充实自己的知识结构。1985年考入武汉大学文学院插班学习。1987年毕业,获汉语言文学学士
工作经历
1964年插队8年,在县委宣传部、县文化馆分别做了4年的新闻报道和文化干部,后改写小说,《小镇上的将军》就是当年创作的,在《小镇上的将军》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之后,调入南昌市,由省作协副主席干到了江西省作家协会主席和文联主席。1977年12月调县文化馆从事群众文化工作。
写作经历
1979年在创刊杂志《十月》上发表短篇小说《小镇上的将军》,这也因此改变了陈世旭的一生,同年该部小说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80年由《十月》杂志推荐入中国作家协会第五期文学讲习所(现鲁迅文学院)学习。1981年调江西省文艺研究所从事专业文学创作及研究。198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8年任江西省文艺研究所副研究员。1991年转为文学创作二级职称。1993年晋升为文学创作一级。现任江西省作家协会主席,江西省文联主席。
主要作品
参考资料:
创作特点
陈世旭的语言可能过于朴素,小说表现的手法过于单一。但他个人,对小说作为艺术形式的理解至今没有发生变化,小说,它就是小说。谈到语言,从本质上讲,语言其实是人的内心的一种外化,如果这些东西没发生变化,那么对小说的认识也不会发生变化。如今,他唯一的变化是他的语言更精炼了一些,有些话深刻了一些。他始终将语言当作文学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冯梦龙的一句话至今被他视为“金科玉律”,那就是:“话必通俗方传远,语必关风始动人。”他觉得语言永远是作者与读者沟通的桥梁而不是壁垒。
写作可以随心所欲地凭借直接和间接的经验重新打造一个合乎自己愿望的世界,等于雅威创世纪;在那个虚构的世界里,悲欢离合、生老病死、惩恶扬善,一切可以由自己说了算;还可以文字组织由混乱到清晰,由繁杂到简洁,乃至莫名其妙跑出来的一句自以为得意的话。可以与活着的人对话、辩论,而这种对话和辩论与口头上的辩论是多么的不同。
在“小镇文化”“农村系列”之外,作家的现实主义情怀必然让他要审视自身及同代人、同类人的命运与心灵变迁。作家对知识分子命运的关注依然是故我式的---强烈的现实感,深厚的人文底蕴。在《世纪神话》的“后记”中作家说他小说的思路是想对当代文化人的精神问题作一些摸索。应该说,作家的探索在方肃这一形象上得到了很好的彰显,方肃的形象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作家对自身精神世界的一次深度开掘,一如贾平凹《废都》中庄之蝶的形象,都事关心灵,是“安妥心灵的作品”。
陈世旭塑造人物最大的特点是立体地写人、客观地写人,在各种矛盾冲突之中凸显人物鲜明的个性。
陈世旭创作关注社会现实是作家始终的使命。作家曾经说过:“剥离流行和娱乐的外衣,真正的文学作品都应该在对现实的追问中体现它的思想价值。不是所有的作家都能做到‘以天下为己任’,但即便是洁身自好,他也应该关注生活现实,表达人的尊严,声张正义。”作家的这种使命感,在他最新的长篇《一半是黑色,一半是白色》里体现得较为透彻。作家以“时代书记官”的现实主义情怀,描绘了一群平常人的不平常人生,他们命运与心灵的跌宕,发人深思。在小说中主人公所困惑的,所寻找的,也正是作家所困惑的,所寻找的。作品和作家向来是同一种底色。
在时代的大变中,陈世旭所寻找的依然是他的现实主义,在纷繁复杂的现实面前,他沉着地克服认识的难度、表现的难度,以扎实的现实主义情怀、深刻的笔力,终于有了累累硕果。也正因为这个原因,陈世旭走到今天,成了江西省作家的“头号人物”----江西省文联主席、江西省作协主席都由他一个担任。但当官和写作向来是两种不同的事业,弄不好两头荒废是常有的事。陈世旭是一个以写作为毕生追求的,很清楚自己价值会在哪里体现得很好的人---选择文学不仅是种情结,更是一种宿命。而且年纪还不算太老,他必将还是未来江西文学的重要参与者、收获者。
主要成就
先后出版长篇小说《梦洲》《裸体问题》《将军镇》《世纪神话》《边唱边晃》《一半是黑色一半是白色》等以及《风花雪月》《都市牧歌》《中国当代作家选集丛书·陈世旭卷》等散文随笔集、中短篇小说集多部。发表有关先秦诸子文论、中国小说史及现当代文学研究论文数十篇并有多篇被转载。书法作品多次在省内外获奖。
短篇小说《小镇上的将军》获全国第二届优秀短篇小说奖、《惊涛》获全国第四届优秀短篇小说奖,《马车》获全国1987年-1988年优秀小说奖,《镇长之死》获首届鲁迅文学奖等。2023年5月7日,获得第六届林斤澜短篇小说奖杰出短篇小说作家奖。
人物评价
陈世旭嫉恶如仇,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敢说敢为,对看不惯的事和人毫不留情。一次笔会,一个俗不可耐的人自己乱丢乱扔,却又像个封建老爷,呵斥服务员没好好为他服务。大家虽然看不惯,但碍着面子谁都不吱声。没想到陈世旭却勃然大怒,一脸北方二杆子的愣劲,正言厉色地与人家“理论”。
陈世旭却又胆小得让人惊讶。从狮子老虎到小猫幼犬,他全都恐惧,几乎害怕人类以外所有的哺乳动物。他说,小时候随同学逛皮草店,连柜台上的兽皮也不敢触摸;到现在,在街上见到别人遛的狗也是能躲多远躲多远。参观环球电影拍摄场地,坐在游览车上驰过人猿泰山身边,他会没出息得闭眼埋头一动不动。
陈世旭还有女人式的洁癖。他忍受不了丝毫的肮脏。在美国访问,长途跋涉,几乎每天换一个城市,有时天不明起来,半夜才到住处,大家全累得贼死。他却一路亢奋,每到新的住处,第一件事就是冲进卫生间,拧开水龙头,哗啦哗啦地大洗不止。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他热爱洗手,会场,街道,各种场所,他总在找水龙头,吃完水果要洗,吃完面包要洗,百洗不厌。
与陈世旭容易亲近,但不容易亲和。他灵魂中的孤独里有一种深刻的忧郁。由于相隔千里,见面不易,每次与他分手,都有些说不出的感伤,他那两只让人既能想到婴儿又能想到野兽的眼睛,常常令人稀里糊涂地激动。
个人影响
陈世旭创作关注社会现实是作家始终的使命。作家曾经说过:“剥离流行和娱乐的外衣,真正的文学作品都应该在对现实的追问中体现它的思想价值。不是所有的作家都能做到‘以天下为己任’,但即便是洁身自好,他也应该关注生活现实,表达人的尊严,声张正义。”作家的这种使命感,在他最新的长篇《一半是黑色,一半是白色》里体现得较为透彻。作家以“时代书记官”的现实主义情怀,描绘了一群平常人的不平常人生,他们命运与心灵的跌宕,发人深思。在小说中主人公所困惑的,所寻找的,也正是作家所困惑的,所寻找的。作品和作家向来是同一种底色。
在时代的大变中,陈世旭所寻找的依然是他的现实主义,在纷繁复杂的现实面前,他沉着地克服认识的难度、表现的难度,以扎实的现实主义情怀、深刻的笔力,终于有了累累硕果。也正因为这个原因,陈世旭走到今天,成了江西省作家的“头号人物”----江西省文联主席、江西省作协主席都由他一个担任。但当官和写作向来是两种不同的事业,弄不好两头荒废是常有的事。陈世旭是一个以写作为毕生追求的,很清楚自己价值会在哪里体现得很好的人---选择文学不仅是种情结,更是一种宿命。而且年纪还不算太老,他必将还是未来江西文学的重要参与者、收获者。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作家简介 _中国绿色时报电子报.中国绿色时报.2024-03-11
陈世旭.豆瓣.2024-06-01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早期经历
教育经历
工作经历
写作经历
主要作品
创作特点
主要成就
人物评价
个人影响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