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谷(
都江堰市繁育野放研究中心)位于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占地2004亩,坐落于都江堰市玉堂街道,是一个野放研究中心。
熊猫谷始建于2010年5月,2012年完成首期建设并投入使用,2015年4月20日正式对外开放。主要承担大熊猫等濒危珍稀野生动物野化训练、放归、繁育职能,开展野生动植物保护、野化训练及放归、野外救护、自然教育、生态旅游等工作。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都江堰野放繁育研究中心—— “熊猫谷”,占地2004亩,坐落于都江堰市玉堂街道,毗邻都江堰千年
水利工程和
道家圣地
青城山,距
成都市50公里,离都江堰市区约3公里。从
成灌高速公路、
轻轨铁路,
赵公山至青城山环山大道均可到达,交通便利。常年有10余只大熊猫居住于此。
现拥有大熊猫生态兽舍、小熊猫生态放养区、回归产房、三圣寺、环湖景观区、科普活动区、餐饮休息区、科研及办公区等
动物保护和配套设施。
区域内有植物515种,包括南方红豆杉、
珙桐、
梓叶槭等珍稀树种;有兽类21种,包括
小麂、
岩松鼠、
猪獾、
豹猫等野生动物;鸟类131种,还有多种两栖
爬行纲和无数昆虫。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大熊猫饲养和野化放归提供良好的生态基础,野放中心饲养12只大熊猫和20只小熊猫,先后配合基地研究中心在野化过渡训练区开展四批次共8只大熊猫的野化培训工作,开启了成都大熊猫野化训练研究的征程。
通过栽种大熊猫
栖息地原生树种、恢复竹林规模、补栽彩叶植物、引入高山杜鹃等系列林项改造措施,将原有的人工林和次生林转换成以针叶林和阔叶林混交的、符合大熊猫自然栖息地植被特点的森林植被类型,为大熊猫及同域其他物种的生存繁育创造了良好的生态环境。随着生态环境的恢复,猪獾、
黄鼬、麂子、岩松鼠等野生动物频繁出现,作为环境指示物种的
萤火虫也在山谷里自然复壮,形成野放中心“春花夏萤织蜀景,秋林冬雪绘山河”的四季美景。
在保护好自然生态的基础上,野放中心发挥自身资源优势,积极履行公众教育职责,开展了系列形式多样、种类丰富的科普和研学活动,普及大熊猫保护知识和先进科学的生态保护理念,先后组织了“熊猫谷高山杜鹃花节”“大熊猫·小萤火——熊猫谷秘境萤光寻梦研学之旅”等活动,搭建起科研保护和公众教育的桥梁,实现以自然为依托,大熊猫保护为重点,生态旅游为特色的示范景区。
2023年11月1日至2024年2月29日执行冬季开闭园时间,即:上午8:00至下午17:30,下午16:30停止入园(上午票入园时间:8:00至12:00;下午票入园时间:12:00至16:30)。
2024年3月1日至2024年10月31日执行夏季开闭园时间,即:上午7:30至下午18:00,下午17:00停止入园(上午票入园时间:7:30至12:00;下午票入园时间:12:00至17:00)。
2023年11月30日下午,熊猫谷通报3名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其中1名50岁男子往大熊猫活动场内扔木棍,1名55岁女子往大熊猫活动场内投掷石头,并与劝导游客发生口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