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次故事
2001年王跃文所著的书籍
《梅次故事》是中国现代作家王跃文创作的长篇小说,发表于2001年。
该书是作者王跃文长篇小说名作《国画》的续篇,讲述主人公朱怀镜调任荆都市梅次地委副书记后,面对上司拉拢、下属贿赂及社会财色围猎,他步步为营,小心谨慎地应对,抵制贪腐、保持清廉的故事。
《梅次故事》于2001年10月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发行后,印数达到20万册。在《当代》部分发表,同时获该刊文学奖。2010年4月,江西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再版;2012年8月,湖南文艺出版社再版。
书名由来
作者王跃文创作《梅次故事》时,原定书名为《五墨》,因其长篇小说《国画》的名字与绘画有关,《国画》的续集也应与绘画有关。国画讲究墨分五采,所谓“韵墨而五采具矣”。出版社编辑看到《五墨》书名时,觉得有点费解。当时作者写的题记,解释了“五墨”的涵义。但在出版的时候,出版社负责人站在读者角度分析,担心“墨”隐喻黑色,可能会造成误解。让作者改个名字,后编辑建议结合小说里的地名梅次,于是《国画》的续集就叫《梅次故事》。
内容情节
朱怀镜调任荆都市梅次地委副书记,初到梅次当晚,就听说了当地官场盛行“圈子文化”和买官卖官之风。没过几天,马山县县长尹正东趁他酒醉,留下10万元钱在他房间。看着这笔烫手的钱,他不敢收下却也不敢公开上交,只好让梅园服务员刘芸以“洪鉴”的化名将10万元钱捐给了残疾人基金会,留下银行汇款单据以备不时之需。梅次地委进行人事调整,朱怀镜初来乍到,没有太多的话语权,只能看着地委书记缪明和行署专员陆天一斗法,他感觉就象看他们坐地分赃似的。受北京市老同学吴弘的委托,朱怀镜将吴弘的表弟舒天调进地委工作,不久安排成为自己的秘书,同时认识了舒天的姐姐舒畅,面对漂亮的美女,朱怀镜又不免心猿意马,总找机会与舒畅接近。而舒畅的丈夫贺佑成则借机亲近朱怀镜,在社会上谎称是他的表弟,诈骗他人30万元钱,朱怀镜因此被举报收受贿赂,荆都市纪委派陆天一带队调查,事情真相大白后,朱怀镜指示执法部门以诈骗罪将贺佑成入刑。
几乎是一夜之间,梅次当地著名的私营企业家吴飞被抓一事就传开了。吴飞的案子错综复杂,牵扯的众多干部都在暗自不安。缪明取得朱怀镜的支持,表示将此案一查到底,绝不姑息任何人。朱怀镜劝服妻子陈梅香随他调任梅次,缪明主持任命陈梅香为地区财政局副局长。吴飞的案子还在审理过程中,朱怀境一边安排装修地委分配的房子,一边不动声色地研判吴飞案在梅次的社会影响。这边房子装修好后,朱怀镜一家人搬家,开始了居家生活。那边还没等吴飞案审出个眉目,梅次地委拼力争取几年的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终于定下来了。朱怀镜受命代表梅次地委进京向有关部门和领导表示感谢。到北京市后,为了提升到正职书记位置,经吴弘指点,朱怀镜拜访了提拨过荆都市委书记王莽之的李老部长。随后,又宴请结交了神通广大的民营企业家胡越昆。朱怀镜从北京回到荆都后,王莽之马上单独接见,并把头上戴着的礼帽取下来送给他,因这一举动,社会上迅速流传起他马上要当地委书记的小道消息。
不久传闻变成现实,王莽之亲赴梅次,梅次地委班子正式调整了。朱怀镜升任梅次地委书记,缪明调回荆都任市政府秘书长,陆天一调荆都市纪委任常务副书记。王莽之嘱咐朱怀镜要快办快结吴飞案,亲自抓高速公路项目招标。随后王小莽就打着父亲王莽之的旗号,来找朱怀镜要求关照高速公路项目招标,朱怀镜不由警觉起来。就在这期间,吴飞开口供出王小莽参与非法行为,牵扯到王莽之。还没等朱怀镜想好对策,吴飞在关押地被人枪杀灭口。朱怀镜思忖再三,决定采取电视直播公开招标的方式,王小莽公司出局了。不久,陆天一被“两规”,王莽之被调走,在北京任了个闲职。朱怀镜刚松了口气,正被调查的尹正东就供出曾贿赂朱怀镜10万元一事。朱怀镜拿出保存的银行汇款单据,证明自己早将贿金捐给慈善机构。就在朱怀镜想要深挖吴飞案的时候,接连接到匿名电话,威胁他不要再碰吴飞案,甚至拿陈梅香收受紫貂大衣的事要挟他妥协。朱怀境意识到,吴飞案与陆天一、王莽之等人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若是把吴飞案彻底抖出来,王小莽的尾巴就会露出来,王莽之就完了,各地市和有关厅局也会有人要被带出来。朱怀镜在官场的口碑也就完了。而陈梅香受贿一事,朱怀镜决定过了年就送她去纪委自首,没了后顾之忧,他要和王莽之一派斗到底。除夕,朱怀镜带人去荆山寺上香,本想初一烧头柱香,却听闻王莽之已预订烧头柱香,只好作罢。大年初一一早,却传来王莽之翻车掉下山沟身亡的消息。
人物简介
艺术特色
官本位传统与政治生态的展览性呈现
《梅次故事》中,朱怀镜初到梅次地区任地委副书记,多年不见的大学同学高前上门拜访,一方面对朱怀镜的仕途艳羡不已,另一方面以一种“满不在乎”的语气强调自己是总会计师,“其实是想让人家知道,他好歹也是副处级干部了。”而朱怀镜在尽力做出对老同学亲切以待的姿态的同时,内心已经不大看得起这位刻意强调自己身份的知识分子了。换句话说,如果高前纯粹叙同窗之谊,朱怀镜自会以诚相待;但当高前强调自己的副处级身份,意味着二人已经代入了官场序列的角色感,尊卑自然已经区分开来。在王跃文看来,即便现代社会的分工细化已经足以让不同专业领域的知识分子发挥各自所长,但无论他们在个人专业领域取得如何的成就,终究还有把官场的衡量标尺。正是基于这种全民的官本位意识,王跃文的官场小说首先吸引读者的便是当今中国的政治生态与官场世相。王跃文在《梅次故事》一书开头写道:“这年头,谁不相信谣言才是傻瓜。很多真实的故事,都从谣言开篇。谣言总是不幸应验,这很让梅次地区的百姓长见识。”谣言也好,故事也罢,谣言是官场的谣言,故事也是官场的故事,这个看似漫不经心的开头其实不乏深意:一者,在中国,人人关注官场;二者,这种关注多是一种听故事的心态。
民本主义与理想人格的纠结性建构
《梅次故事》的核心内容主要集中在以对官场生态的描摹,主人公朱怀镜所承担的角色是作为各种官场世相的聚焦。即便朱怀镜的官场沉浮也许能给细心的读者某种人生的警示,但这都不是小说主要呈现的意义网络。也正因为此,王跃文还没有试图去建构他心目中的理想官员人格。朱怀镜显然不是:无论是他把下级官员的贿赂存入希望工程捐款账户,还是拒绝把高速公路工程作为人情送给市委书记王莽之的儿子,根本原因还是出于安全的考虑。在大多数方面,他跟其他文学作品中所呈现的官员形象并无实质性的区别,搞面子工程,送礼跑官,交往情人,接受企业家为其装修住房等等,都不是一个理想官员的所为。一方面在老百姓的意识中,似乎贪与色已经成为官员的通病,另一方面为主人公设计两三个情人角色会使小说更具商业价值。这些在王跃文的《梅次故事》中也不能免俗。
知识分子立场与官场伦理的批判性揭示
王跃文塑造的主人公朱怀镜在骨子里是个知识分子,因追求官场升迁而丧失个体人格。王跃文通过呈现知识分子在官场起伏的图景来揭示和批判以权力为导向的官场伦理。在以权力为导向的当代官场伦理中,人与人之间无法存在正常交往的平等关系,普通人之间存在的伦理关系一到权力场中就被异化。《梅次故事》中朱怀镜通过各种渠道终于接近了市委书记王莽之。当他第一次在王莽之办公会单独会面的时候,王莽之拍了拍他的膝盖,“朱怀镜只觉得有团温热而圆润的东西,从膝盖往上滚向胸口,几乎是一种恋爱的感觉。”王跃文继续写道:“他突然觉得自己就像个孩子,在王莽之身上体会到了一种慈父般的温暖。他心头一热,却又暗自感到一种不能与人言说的难堪。”既有“恋爱的感觉”,又有“慈父般的温暖”,这近乎宗教般的感受真是当代官场书写中极为精彩的一笔,王跃文传神地抓住了主人公身处官场伦理中的心理状态:原本上下级只是工作中的一种分工不同而已,但朱怀镜的心中,基于平等的同事关系被想象为父子关系,无非是因为王莽之身上的权力能为其带来仕途上的帮助。这种伦理关系全面异化的表现就是在官场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
作品影响
《国画》的续集《梅次故事》出版后,印数达到20万册,一时人们争相传阅。有人称之为“官场必读”。一些曾经官场的人甚至说,如果早读《国画》和《梅次故事》,自己在官场一定不会走那么多弯路,也许早就官运亨通。有些官场中人甚至将王跃文的小说当作官场应酬的礼物,买来送给自己的上级。对此现象,王跃文甚感悲哀。他认为,这只能反映中国这个特定社会里“官本位”的文化传统。几千年来官大于民,官大于社会。这也许恰恰是中国社会长久以来难以进步的一个重要原因。中国什么时候官场不那么被人关注,在民众的生活中不再占有那么重要的地位,将是一件大好事。《国画》和《梅次故事》的出版,一方面给王跃文带来巨大声誉,另一方面也使他在政府机关里的工作遭遇尴尬。2000年秋天,王跃文被分流下岗。当时就有人调侃说,这次机构改革取得了两大成就,撤消了一个省财办,分流了一个王跃文。
作品评价
《六朝松随笔文库——开卷余怀》书中评论到:《梅次故事》虽然不乏妙语、佳笔和巧思,但就总体而言,让《国画》的主人公朱怀镜到梅次去充当“反腐败”先锋官的构思,是彻底失败的。续篇中的朱君形象苍白,行为做作,甚至观念教条,人物性格在逻辑性上是严重割裂的,而且前后两书在情节上也缺乏应有的呼应和关照,形象的生动性和语言的幽默性也较前书欠缺。
《晚清以来中国“社会启蒙”文学思潮史》书中评论到:《梅次故事》以较高的审美特质和较强的现实穿透力,在不同程度上丰富了新世纪“官场小说”的样本库,更与现实层面的反腐倡廉形成有效呼应。
参考资料
梅次故事.豆瓣读书.2023-11-08
2023,不断重返文本.出版人杂志官网.2024-01-24
《梅次故事》.中国作家网.2024-01-24
目录
概述
书名由来
内容情节
人物简介
艺术特色
作品影响
作品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