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阳萧鼓
汉族琵琶传统大套文曲
《夕阳萧鼓》是一首抒情写意的文曲,旋律优美流畅,在演奏中运用了各种琵琶技法。在曲式上,用扩展、收缩、局部增减和高低音区的变换等手法展开全曲。此曲流传甚广,是琵琶古曲中的代表作品之一。乐谱最早于1875年的抄本。1925年前后,上海大同乐社根据此曲改编成丝竹乐曲《春江花月夜》,它犹如一幅长卷画面,把丰姿多彩的情景联合在一起,通过动与静、远与近、情与景的结合,使整个乐曲富有层次,高潮突出,音乐所表达的诗情画意引人入胜。
曲目介绍
《夕阳萧鼓》原来是一首琵琶独奏曲,名《夕阳箫鼓》(又名《夕阳箫歌》,亦名《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浔阳曲》)。约在1925年,此曲首次被改编成民族管弦乐曲。解放后,又经多人整理改编,更臻完善,深为国内外听众珍爱。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了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全曲就象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引人入胜。
1929年沈浩初在编《养正轩琵琶谱》时,曲名叫《夕阳箫鼓》。1925年,上海大同乐会的柳尧章、郑觐文将此曲改为丝竹合奏,同时根据《琵琶记》中的“春江花朝秋月夜”更名为《春江花月夜》。
全曲为民族器乐中最常见的多段体结构,中央广播乐团民族管弦乐队指挥家、民俗音乐大师彭修文对此曲的艺术处理极其细腻,他充分运用大乐队拥有丰富的乐器色彩,巧加编配,乐器时增时减,使乐队音响富有高、低、浓、淡、厚、薄的变化,层次分明;在音乐表现方面,既发扬古典音韵优雅的格调,又使音乐充满内在的激情,颇具情韵,富有生气。
中国古典吉他演奏家殷飚将此曲改为吉它独奏曲《浔阳夜月》,在1988年广东省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举办的吉它大赛中获古典吉它冠军。而黎海英则将它改编成钢琴独奏曲。刘庄改编为森管五重奏,陈培勋改编为交响音画。
赏析
《夕阳箫鼓》是一首著名的琵琶传统大套文曲,明清早已流传。1925年,上海大同乐会的柳尧章和郑觐文首次将其改编为丝竹合奏。夕阳箫鼓:这是一首著名的琵琶传统大套文曲,明清就早已流传了,乐谱最早见于鞠士林(1820年前)与吴畹卿(1875)的手抄本,李芳园在1895年编集《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时收入此曲,曲名《浔阳琵琶》.
第一段“江楼钟鼓”描绘出夕阳映江面,熏风拂涟漪的景色。然后,乐队齐奏出优美如歌的主题,乐句间同音相连,委婉平静;大鼓轻声滚奏,意境深远。
第二、三段,表现了“月上东山”和“风回曲水”的意境。接着如见江风习习,花草摇曳,水中倒影,层迭恍惚。
进入第五段“水深云际”,那种“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的壮阔景色油然而生。乐队齐奏,速度加快,犹如白帆点点,遥闻渔歌,由远而近,逐歌四起的画面。
第七段,琵琶用扫轮弹奏,恰似渔舟破水,掀起波涛拍岸的动态。
全曲的高潮是第九段“唉乃归舟”,表现归舟破水,浪花飞溅,橹声“唉乃”,由远而近的意境。归舟远去,万籁皆寂,春江显得更加宁静,全曲在悠扬徐缓的旋律中结束,使人回味无穷。
评价
第七段,琵琶用扫轮弹奏,恰似渔舟破水,掀起波涛拍岸的动态。全曲的高潮是第九段“欸乃归舟”,表现归舟破水,浪花飞溅,橹声“欸乃”,由远而近的意境。归舟远去,万籁皆寂,春江显得更加宁静,全曲在悠扬徐缓的旋律中结束,使人回味无穷。
作为中国人,我们可能会在各种介质上,比如电影、电视剧、记录片、广播剧、广告中听到它的片段。作为武侠剧的爱好者,我们对它更不会陌生,港版武侠统一江湖的时代,〈春江花月夜〉曾经和〈渔舟唱晚〉作为配乐或宫廷音乐的典范纵横驰骋于荧屏内外,画面上一出现帝王将相饮酒作乐,伴奏乐师随之奏起的多半不是〈渔舟唱晚〉就是〈春江花月夜〉。甚至于难倒一片武侠音乐人的《笑傲江湖》曲也要沾一沾〈春江花月夜〉的光,在早期某个〈笑傲江湖〉版本中把〈春江花月夜〉的一个片段信手拈来用作〈笑傲江湖之曲〉,如果在今天,电视广播说不定就要面对轰轰烈烈的侵权抄袭指责,但时光不会倒转,所以“归去来啊归去来,笑傲江湖真自在啊真自在。醉卧白云峰,冷眼观世态……”的旋律传唱东南亚,红遍酒吧歌厅。
总之,这首改编自琵琶曲《夕阳箫鼓》的名曲,自诞生以来倾倒了无数人,N多为它如痴如醉的才子大师试图争相演绎,或者将它改编成各种各样的版本。所以提到《春江花月夜》,你不要想当然地以为是民族器乐合奏,除此之外,它还有古筝版、钢琴版、轻音乐等诸多版本。
古典
古典民乐曲
《春江花月夜》一曲,改编自琵琶独奏曲――《夕阳箫鼓》。古曲《夕阳萧鼓》为传统琵琶曲,曲名鉴于1864年的《今乐考证》;又名《浔阳琵琶》,《浔阳夜月》等名,约1925年又被柳尧章和郑觐文改编为民族管弦乐曲。乐曲先后由黎英海改编为钢琴曲,刘庄改编为木管五重奏,陈培勋改编为交响音画;更臻完善,深为国内外听众珍爱,而恰好张若虚的诗的意境与此曲吻合。尽管《夕阳萧鼓》与《春江花月夜》的名称和表演形式各异,但音乐内容及其展示的意境,则是完全相同的。乐曲以柔宛的旋律,安宁的情调,描绘出人间的良辰美景:当那暮鼓送走夕阳,萧音迎来圆月的傍晚,人们驾起轻舟,在平静的春江上漫游,两岸青山叠翠,花枝弄影;水面波心荡月,桨橹添声。乐曲通过委婉质朴的旋律,流畅多变的节奏,巧妙细腻的配器,丝丝入扣的演奏,形象地描绘月夜春江的迷人景色,尽情赞颂江南水乡的风姿异态。全曲就象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引人入胜。 《春江花月夜》的合奏则另有风致,进退有序。全曲共十段: 
1、江楼钟鼓;
2、月上东山;
3、风回曲水;
4、花影层叠;
5、水云深际;
6、渔歌唱晚;
7、洄澜拍岸;
8、桡鸣远濑;
9、乃归舟;
10、尾声。
民族管弦乐
乐曲全曲分成十段,犹如十幅连续的画面:1、江楼钟鼓,2、月上东山,3、风回曲水,4、花影层台,5、水云深际,6、渔歌唱晚,7、回阑拍岸,8、桡鸣远籁,9、欸乃归舟,10、尾声。
此曲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代表之一出现在2008年北京奥运动会开幕式上。
古筝曲
原为琵琶曲,曲名《夕阳箫鼓》(又名《夕阳箫歌》,亦名《浔阳琵琶》《浔阳夜月》《浔阳曲》)。
后春江花月夜也成了古筝名曲,A调。抑扬顿挫,柔柔似水,优雅优美非常好听。
其中内容丰富,含有摇指,下滑上滑,按音等技巧,使学者得到适当的复习和学习。
全曲由引子,主题乐段,主题的八次变奏及尾声构成,是一道独具特色的变奏曲。这种曲式由一个音乐主题乐段作基础,其它各乐段运用各种变奏的手法加以变化,丰富了音乐表现力,推进了音乐发展。这种手法善于细腻,深刻地从不同的意境和角度,去揭示乐曲主题内容,塑造音乐形象。乐曲通过优美质朴的抒情旋律,流畅而富于变化的节奏,丰富多彩的各种演奏技法,有如一幅动人的长卷山水画,贴切地表现了乐曲的诗情画意。下面就曲中的几段音乐做简要的介绍:
引子部分,乐曲第一段江楼钟鼓,是引子及主题显示部分,由清脆嘹亮的古筝滚指连重奏法起奏开始,形象的模拟鼓声由慢渐快。接着引出具有江南风格的音乐主题,抒情、优美、婉转如歌。
句尾的大鼓滚奏音形,描绘出夕阳西下,泛舟江上,游船鼓齐鸣的动人情景。紧接着音乐进入主题做“接头合尾”式的变奏,即变奏部分集中在每个乐段的前半部,而后半部则基本相同,也就是前变后同,故有变化对比,又有重复统一,不断推进音乐几前发展。
新丝竹的形成
1924年2月,柳尧章先生结识了大同乐会乐务主任郑觐文,经郑先生介绍,柳先生正式向汪昱庭先生学琵琶。1924年6月,大同乐会在当时的上海市政厅举办古乐舞大会,郑觐文先生赠票约请柳尧章先生去观看。会后,郑先生请柳先生谈点看法。
柳先生表示,古乐虽好,然曲高和寡,且挖掘不易,不及另选乐曲改编成为人们熟知的丝竹形式,易被人们接受。受郑觐文之托,柳尧章先生于1925年成功地将汪昱庭先生所授之《浔阳夜月》改编成丝竹合奏曲《春江花月夜》。1927年,又将当时无人会弹的华秋苹琵琶谱中的《月儿高》挖掘出来,定名为《霓裳羽衣曲》。1927年7月2日,上海市的音乐爱好者为了能听到《霓裳羽衣曲》的首次公开演奏,竟然冒着倾盆大雨去听大同乐会的夏季演奏会,演奏会依然座无虚席。
《春江花月夜》和《霓裳羽衣曲》演奏的成功,使沪上的音乐团体纷纷向大同乐会索谱。然而郑觐文却把这两首曲子视为该会所独有,不肯外传。这两首曲子都以琵琶主奏,而演奏的指法,当时只有柳尧章先生一人掌握。1929年秋,卫仲乐先生加入大同乐会,以其特有的禀赋倍受郑觐文先生赏识,这两首乐曲的演奏方法才由柳尧章先生传授给卫仲乐先生。当时乐林国乐社主任蔡金台先生,欲得《春江花月夜》的琵琶演奏谱未遂,便毅然加入大同乐会。
正因为《春江花月夜》未能及时外传而广有影响,当时上海市的国乐研究社和霄乐团,便把琵琶独奏曲《浔阳夜月》、《汉宫秋月》、《青莲乐府》、《塞上曲》等移置为丝竹乐曲。当时上海市民称这些乐曲为“新丝竹”,以区别于原有的江南丝竹乐曲。如今,这些乐曲仍然是上海一些江南丝竹团体经常演奏的乐曲。
钢琴曲《夕阳箫鼓》的美术意象
《夕阳箫鼓》原是首琵琶独奏曲,最早见于公元1736年至1820年间《鞠士林琵琶谱》手抄本,共七段,无标题文字。而在陈子敬琵琶谱手抄本列有“回风”“却月”“临水”“登山”“啸嚷”“晚眺”“归舟”等七段小标题,每个标题都展现出一幅画的意境。后平湖派传人李芳园在《李氏谱》中对此曲作了较大的改动,将曲名改为《浔阳琵琶》,在结构上把原来的七段扩展为十段,并加上了雅致的标题,如“花蕊散回风”“关山临却月”“箫声红树里”“夕阳影里归舟”等。再后来,汪昱庭对李芳园的曲谱又做了较大的改编,曲名改为《浔阳夜曲》,改编后的乐曲接近于民间乐曲的原貌。在1825年前后,上海市著名的业余团体“大同乐会”将《浔阳夜曲》改编为民族器乐合奏曲,遂改名为《春江花月夜》,并拟名“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洄澜拍岸”“桡鸣远濑”“欸乃归舟”“尾声”十个小标题①。全曲通过十个标题的归纳,展出了一幅工笔精细、色彩柔和、清丽淡雅的山水长卷,引人入胜。
黎英海先生于1972年根据琵琶古曲改编成了钢琴独奏曲《夕阳箫鼓》,基本上保留了琵琶古曲的结构样式——变奏曲式,共分十段,引子、主题乐段、主题的八次变奏和尾声。虽然钢琴独奏曲《夕阳箫鼓》没有小标题,实际上音乐是围绕分段标题的意境而展开的,具有分段标题的灵魂与神韵。其引子部分的散板前奏中,运用复倚音、琶音、分解和弦模仿琵琶和古筝奏法,“引子音乐一开始,就把人带进乐声悠扬的黄昏景色。”它的主题“是一首委婉动人的船歌”,而各个变奏或“曲折婉转,宛若浪花飞溅的流水,九曲连环,洄流而下”或“既像是月下美人在翩翩起舞,又仿佛阵阵微风吹起的水波涟漪”。而它的尾声,则更被理解为“欢腾一时的箫鼓声、歌声、浆声都慢慢消失在宁静的夜色中”。②乐曲描绘了夕阳西下,远处的小舟在江面上荡漾,花影在两岸轻轻摇,不知从何处传来箫鼓乐器那优美动人的旋律,渔人们欢快归来,小船过后,夜晚又恢复了宁静。黎英海先生曾经就《夕阳箫鼓》的创作也谈道:“从总的形象上表现祖国的大好河山,美丽如画的风景。”③此曲源自琵琶古曲,但在改编中运用了类似西洋作曲技术形式中的变奏手法。在速度的安排上,遵循中国传统器乐曲典型的结构特点“散——慢——中——快——散”,让人自然而然联想到标题“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深云际”“渔歌唱晚”“洄澜拍岸”“桡鸣远濑”“欸乃归舟”的音乐意象,一幅幅中国传统水墨山水画浮现在我们的眼前。
中国古典十大名曲之六夕阳箫鼓
1、高山流水
2、广陵散
3、平沙落雁
4、十面埋伏
5、渔樵问答
6、夕阳箫鼓
7、汉宫秋月
8、梅花三弄
9、阳春白雪
10、胡笳十八拍
参考资料
中国琵琶十大名曲介绍.题王网.2023-11-27
目录
概述
曲目介绍
赏析
评价
古典民乐曲
民族管弦乐
古筝曲
新丝竹的形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