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中心是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成立的首批普通高等学校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之一,是比较教育学科唯一的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依托单位为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
简介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前身是1962年创立的外国教育研究室,是1964年经高教部批准设立的外国问题研究机构之一。 1979年以外国教育研究室为基础成立了外国教育研究所。为适应学科发展趋势和我国社会发展需要,1995年更名为国际与比教育研究所,2009年更名为国际与比教育研究院,是目前中国成立最早、规模和影响最大的比较教育研究机构之一。校党委副书记谢芳春、
顾明远教授、毕淑芝教授、王英杰教授、曲恒昌教授、李守福教授、
项贤明教授先后任院(所)长,现任院长为
刘宝存教授。
基本使命
(1)围绕世界和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理论、政策和实践前沿问题开展研究,探索教育发展的规律,把握国际教育发展的趋势,为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2)为文化教育部门和相关部门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高层次
国际化人才。
(3)积极开展教育政策研究与咨询服务工作,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重大教育决策提供智力支撑,为区域教育创新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改革试验提供咨询服务。
(4)积极开展国际文化教育交流与合作,引进和传播国际先进理念和教育经验,把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先进经验和教育研究的新发现推向世界,成为中外文化教育交流的桥梁和平台。
师资力量
现有专职教学科研人员16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7人,讲师1人;语种涵盖英语、
俄语、
法语、
德语、
日语、
朝鲜语、
葡萄牙语等世界主要语种。另外《
比较教育研究》编辑部有编辑人员3人。学术带头人
顾明远教授是国内外著名的教育家、新中国比较教育学科奠基人之一,曾任世界比较教育联合会合作主席,现任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等职;
王英杰教授是国内外著名的比较高等教育专家,现任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会长、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学科评议组召集人等职。在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特有的优良传统:开拓创新、不断进取的时代精神;团结互助、共同协作的集体风范;“洋为中用”、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勤奋好学、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一直是我国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的重镇。在对国别教育进行精深研究的基础上,设有教育政策与管理比较研究、高等教育比较研究、基础教育比较研究、文化与教育发展比较研究、比较教育理论与方法研究等研究方向。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积极承担国家重大教育研究任务,对世界主要国家和国际组织的教育政策与法令、教育思想与理论、教育体制与结构、教育改革和发展趋势等方面的问题作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分析,研究领域涵盖教育思想流派、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师范教育、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育政策与管理等领域,出版了一大批高水平的研究成果。
顾明远教授主编的大型教育工具书《教育大辞典》、《中国教育大系》、《世界教育大系》、《世界教育大事典》、《
中外教育思想概览》、《世界教育概览》以及专著《
比较教育导论》、《中国教育的文化基础》;
王英杰教授的专著《美国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美国教育》、《世界一流大学的形成与发展》、符娟明教授主编的《
比较高等教育》;毕淑芝教授、司荫贞教授主编的《比较成人教育》以及苏真教授主编的《比较师范教育》等,把我国比较教育学科建设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刘宝存教授的《大学理念的传统与变革》、
王晓辉教授的《教育决策:国际比较的视野》、
项贤明教授的《比较教育学的文化逻辑》、
马健生教授的《公平与效率的抉择:美国教育市场化改革研究》、肖教授和王义高教授的《俄罗斯教育十年变迁》等中青年学者的著作,也都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是全国最大的比较教育学科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基地。1981年比较教育学科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全国第一批硕士学位授权点,1984年比较教育学科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1986年与我校教育系和经济学院共同组建了教育经济与管理博士学位授权点,1988年比较教育学科被国家教委确定为国家重点学科。面向国内外招收硕士生、博士生和博士后研究人员,接待国内外访问学者和进修生。至2010年7月,共毕业硕士研究生289人(其中外国留学生7人,兼读生13人),博士研究生143人(其中外国留学生17人,兼读生8人)。
王英杰教授为我国培养的第一位比较教育学博士,
韩国留学生具滋亿为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培养的第一位外国哲学社会科学博士。毕业生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其中许多人成为各自单位的学科带头人和骨干力量。
我院面向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各级各类学校和社会各界的需要,积极开展政策研究和多层次咨询服务,不断提高参与解决重大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与参与区域和学校教育改革实践的能力,成为全国知名的国际教育思想库和咨询服务基地。在我国《教育法》、《学位条例》、《高等教育法》、《义务教育法》、《职业教育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等教育法律法规的研究和制定过程中,在我国《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等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的研究和制定过程中,我院先后提供了数十篇研究咨询报告和数百万字的调查材料,为政府教育决策提供了高质量的咨询服务。我院还深入中国实际,进行个案调查,积极参与区域教育改革和各级各类学校的改革实验,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教育改革实践。
我院积极开展国际文化教育交流与合作,目前已与美国、
加拿大、
英国、
法国、
德国、
瑞典、
丹麦、
俄罗斯、
乌克兰、
澳大利亚、
日本、
韩国、
印度等国的一些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以及UNESCO、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国际组织,建立了广泛的科研合作、研究生联合培养、人员交流和信息资料交换关系。我院先后把
列·赞科夫、
瓦·苏霍姆林斯基、
巴班斯基、
杰罗姆·布鲁纳、
布鲁姆、根舍因、
玛丽亚·蒙台梭利、
霍华德·加德纳等世界著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和国际上先进的教育模式介绍到国内,开展相关的实验研究推广他们的先进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同时又通过国际交流把我国的传统文化、教育改革经验推向国际。
我院主办的《
比较教育研究》(原名《外国教育动态》)创刊于1965年,是受中央宣传部委托创办的我国第一本比较教育研究杂志,现兼作
中国教育学会比较教育分会会刊,在国内外学术界具有重要影响。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报告数据显示,《比较教育研究》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以及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率在全国教育学术期刊中均名列前茅。多年来,《比较教育研究》在传播学术研究成果,引领比较教育学科发展,促进教师和学生成长,推动教育改革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院的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国际交流等各项工作得到学术界、政府部门和教育界的高度认可,多次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
顾明远教授先后获全国优秀教师、国务院政府特殊贡献津贴、北京市“人民教师”等称号,被
香港教育大学、
澳门大学、日本创价大学等大学授予荣(名)誉博士学位,被美国
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授予“荣誉教授”称号;王英杰教授、毕淑芝教授、迟恩莲教授、周教授、曲恒昌教授等先后获得国务院政府特殊贡献津贴;
项贤明教授、
刘宝存教授先后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991-2009年间,我院共获得国家级和省部级教学科研奖励35项。其中,
顾明远教授的《
比较教育导论》2001年获国家级教学成果
二等奖,《
战后苏联教育研究》1995年获国家教委首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
一等奖,《
民族文化传统与教育现代化》2000年获北京市第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研究成果一等奖,《教育大辞典》1995年获国家新闻出版总署首届辞书奖
三等奖,《中国教育的文化基础》2006年获教育部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王英杰教授、曲恒昌教授和李家永副教授合著的《亚洲发展中国家义务教育》2000年获全国第二届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顾明远教授指导的博士生丁邦平、王英杰教授指导的博士生
郄海霞先后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殊荣。
回顾过去,我们已取得了巨大成就;展望未来,挑战与机遇并存。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的奋斗目标是:把我院建成在国内具有引领作用、国际上具有较大影响的比较教育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基地、国际与比较教育的研究中心、国内外教育信息交流中心和国际教育咨询与服务中心。为此,我院将在凝炼学科方向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研究领域,在深化对发达国家教育的研究的同时,积极开拓对发展中国家特别是周边国家、金砖
四国、非洲教育的研究,积极开拓对
国际银行、
欧盟、OECD等国际组织教育政策的研究;围绕世界和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大问题,通过团队协作和集体攻关,出一批能够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精品成果;加强与国内外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在研究国外教育的同时关注国内教育改革实践,把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成就和经验介绍到国外,扩大国际影响力;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加强课程体系建设,不断提高硕士、博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加强世界教育政策研究和实验研究,提高为政府决策和教育改革实践的能力;加强制度建设和能力建设,改善教学科研条件,营造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使研究院成为教师发展的沃土、学生成长的乐园。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