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鱼目(Lampriformes,英文名:lampriform fishes)是
脊索动物门、
脊椎动物、
硬骨鱼的1目。
斑点月鱼目的鱼类体形延长呈带状,卵圆形或椭圆形,侧扁。头部无棘及锯齿,有些有眶蝶骨,无中喙骨,腰骨与喙骨相连接。箭
耳石与星耳石很特化,星耳石甚大。口小,两颌一般能伸缩,无后耳骨。牙细小或无,有假鳃。体通常具
圆鳞或无鳞,或呈瘤状凸起。各鳍无真正鳍棘,腹鳍如存在时位于
胸鳍下方或稍后,有1~17鳍条,臀鳍有或无。鳔无鳔管。
仅1属1种,即月鱼Lampris guttatus。大型鱼类,体长可达2m,重达140kg。头中大。口小,前位。眼较大。体被小圆鳞;侧线前部呈弓形。背鳍延长,具48-56软条,前部鳍条高出,呈镰刀状;臀鳍与背鳍相对,具33-42软条,鳍条短而低平;
胸鳍长,是游泳的重要器官;腹鳍略长,亚胸位;
尾鳍新月形。为大洋性中表层洄游鱼类。会成群,游泳方式主要靠其上下挥动其大型胸鳍,有如划桨,较为特殊。主要以
墨鱼目、章鱼及
甲壳亚门为食。分布于世界三大洋。
仅2属2种,包括棘鳍后旗月鱼Metavelifer multiradiatus和旗月鱼Velifer hypselopterus。体长117~160毫米。体呈椭圆形,甚侧扁,以背鳍起点处为最高。头小、吻短。眼间隔微凸。每侧鼻孔2个。口小 ,唇厚。上颌骨可伸缩。两颌无牙,咽部有细齿。有假鳃。鳃盖膜与鳃峡相连较狭。体被
圆鳞。侧线鳞62。侧线完全。背鳍Ⅱ-32~33;前22~23鳍条分节而不分枝,倒伏时可收折在背部鳞鞘内。臀鳍Ⅰ-23;前15鳍条长,分节而不分枝,倒伏时可藏入鳞鞘内。
尾鳍深叉形。体呈黄绿色,体侧有8条较深的纵带纹。暖水性底栖中型鱼类,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及中太平洋海域。不易捕到。我国产旗月鱼,见于
南海。
2属4种,包括
菲氏真冠带鱼属Eumecichthys:真冠带鱼Eumecichthys fiski;冠带鱼属Lophotus:凹鳍冠带鱼Lophotus capellei、菲氏冠带鱼Lophotus fiski、拉氏冠带鱼Lophotus lacepede。体长。栖息于大洋上层。
2属4种,长体皇带鱼属Agrostichthys:长体皇带鱼Agrostichthys parkeri;
皇带鱼属Regalecus:皇带鱼Regalecus glesne、
勒氏皇带鱼Regalecus kinoi、
儒氏皇带鱼(勒氏皇带鱼)Regalecus russelii。体呈长带形;腹鳍呈单一长丝;具弱
肋骨。体长5~10m,最长记录为15.2m,重454
千克。栖息于800m以下深海,以其它小鱼为食,偶尔至中上层活动。古代航海者传说中的
大海蛇就是来自其形象。
3属9种。扇尾鱼属Desmodema:长吻扇尾鱼Desmodema lorum、
多斑扇尾鱼Desmodema polystictum;
粗鳍鱼属Trachipterus:高鳍粗鳍鱼Trachipterus altivelis、阿氏粗鳍鱼Trachipterus arawatae、北极粗鳍鱼Trachipterus arcticus、福氏粗鳍鱼Trachipterus fukuzakii、石川氏粗鳍鱼Trachipterus ishikawae、粗鳍鱼Trachipterus trachypterus;丝鳍鱼属(
冠丝鳍鱼属)Zu:冠丝鳍鱼(横带粗鳍鱼)Zu cristatus、
长丝鳍鱼(长横带粗鳍鱼)Zu elongatus。体延长或呈带状,甚侧扁,前部颇高,向尾端渐细窄。头较小。口小,上颌能伸缩,颌齿存在。眼大。无
肋骨。体裸露无鳞,或有易脱落的
圆鳞,或有特化的
栉鳞。成鱼皮肤上有骨质或软骨质的瘤突,并有小孔。背鳍延长,起点于吻端后方、眼上方或眼前;无臀鳍;腹鳍退化;
尾鳍上叶上翘,下叶鳍条退化或缺如。大洋性大型鱼类,有时可发现于近海。栖息深度由水表至900公尺以上。幼鱼以
桡脚类、鱼苗等为食;
成鱼以桡脚类、
头足纲、小型浮游鱼类及岩礁区鱼类等为食。分布于
北冰洋及三大洋。
仅1属1种,即鞭尾鱼Stylephorus chordatus。分布于
大西洋和东
太平洋中下层海域。
尾鳍细长如鞭。
月鱼目中冠
带鱼科的冠带鱼体长可达1.6米,产于各大洋和
地中海;
皇带鱼科的丝皇带鱼体长可达8米;
粗鳍鱼科的粗鳍鱼体长达1.7米,产于大西洋北部;旗月鱼科只有1属2~3种,产于
印度洋及中、西太平洋,旗月鱼体形高而侧扁,小型,背、臀鳍发达,分布于
南海到
日本南部,为深海底栖鱼类;皇带鱼科的
儒氏皇带鱼,体长可达5.4米,分布于中国到日本、
加利福尼亚州及非洲东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