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铁道之夜:宫泽贤治的童话
银河铁道之夜:宫泽贤治的童话
《银河铁道之夜:宫泽贤治的童话》收录了银河铁道之夜;狼森与篱森、盗森;欧佩鲁与白象食品;乌鸦的北斗七星白果仁蜘蛛蛞蝓与狸;虔十公园林;鹿舞的起源;水培水仙月第四日;大提琴手歌修;要求特别多的餐厅;月夜下的电线杆;贝之火;搓毒的署长等内容。
内容简介
《银河铁道之夜:宫泽贤治的童话》是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作者:(日本宫泽贤治 译者:王新禧
图书目录
银河铁道之夜 001
狼森与笊篱森、盗森 050
欧佩鲁与白象 058
乌鸦的北斗七星 066
银杏果 073
蜘蛛、蝓与狸 077
虔十公园林 088
鹿舞的起源 095
水仙月第四日 104
大提琴手歌修 112
要求特别多的餐厅 127
月夜下的电线杆 136
贝之火 142
搓毒的署长 158
橡子与山猫 163
雁童子 171
猫咪事务所 181
过雪原 190
葡萄汁 200
祭之夜 206
猴子的凳子 215
夜鹰之星 221
序言
一直坚定地认为,如果宫泽贤治不是那样过早地辞别人世,那他必定会成为日本安徒生
一、孤高短暂的一生
1896年8月27日,宫泽贤治(Miyazawa Kenji)出生于日本东北部岩手县花卷町。岩手县是日本最穷的县之一,土地贫瘠、天灾不断,闭塞、严寒、贫穷,使得当地农民的生活极度困苦。不过宫泽贤治家因为经营当铺、旧衣铺,所以家境殷实。成长于优渥富裕的小天地,却身处普遍穷困的大环境,这样的矛盾反差,给自小就异常敏感的宫泽贤治内心深处带来了重重的挣扎与省思。
受小学三四年级时的班主任八木英三的影响,宫泽贤治在童年时就展露出了文学才华。九岁那年,随着第一首长诗《四季》(已失传)那稚嫩的笔调在稿纸上铺陈开来,宫泽贤治从此与童话和诗歌结下了不解之缘。
1909年,13岁的宫泽贤治考入了盛冈中学。这时的他热衷于制作植物和昆虫标本,喜欢采集矿石,常漫步于大自然的山野中,大家都叫他“石孩小贤”。特别是岩手山,是宫泽贤治最常攀登的地方,从中所获得的丰富的自然体验,成为他日后创作灵感和素材的重要来源。
中学时代,宫泽贤治大量接触到俄罗斯作家的作品,奠定了文学素养的基础。15岁时,由于中漆毒,他到志户平温泉疗养,开始创作短歌,在国文写作方面崭露头角。
除了热爱文学与大自然外,宫泽贤治也常看佛书与哲学书。美国思想家拉尔夫·爱默生的哲学著作让他懂得了人的价值所在;片三正夫的《化学本论》,则对他物质观、世界观的形成,起了决定性影响。1914年,宫泽贤治读到了岛地大等编的《汉和对照妙法莲华经》,深有感悟,遂转而信奉日莲宗。
1915年4月,不愿意继承家业压榨农民的贤治,以优异成绩考入了盛冈高等农林学校,在此他正式开始文学创作,并首次发行同人志,刊名《杜鹃花》。1918年,宫泽贤治写出了童话处女作《蜘蛛、蛞蝓与狸》。次年,他以研究生的身份,受聘为郡立养蚕讲座所的讲师。
1921年,官泽贤治因为信奉日莲宗的问题,与信奉净土真宗的父亲发生激烈冲突,再加上对以盘剥农民牟利的家业的反感,遂愤然离家出走,孤身来到东京。这是他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他一面在街头勤勉布教,一面在东京大学赤门前的文信社誊写讲义,聊以糊口。日子虽然清苦,很多时候只有水和阳芋充饥,但他的童话创作却进入喷发期,作品数量大增。同年9月,在《爱国女性》杂志发表了童话《过雪原》,领到了5日元的稿费,这是他生前唯一拿过稿费的作品。此外,《鹿舞的起源》、《要求特别多的餐厅》、《橡子与山猫》、《夜鹰之星》等童话名作,以及童谣《银河》、短诗《冬天的素描》等,都创作于这一时期。
当妹妹敏子病危的消息传来后,宫泽贤治东京回到了故乡。为了守护妹妹,他决定留在当地。同年12月,贤治在贯农业学校找到一份教师的工作。教学之余,他为学校创作精神歌、拉拉队歌、进行歌等,并让学生上演自己创作的戏剧。
1922年11月,妹妹敏子病重不治,离开了人世。他们兄妹的感情非常好,敏子芳华早逝,令官泽贤治深受打击,悲痛欲绝,写下了《松之针》、《永诀之朝》、《无声恸哭》等诗篇。这一阴影所造成的丧失感,更加深了他对永恒世界的怀想。后来在划时代的经典杰作《银河铁道之夜》里,敏子的身影便隐约显现其中。
在任教四年多的时间里,除去妹妹辞世那段时间外,贤治的业余时间都在写作。除了童话,他还创作了一批被称为“心像速写”的口语自由诗。不过,当时由于他的思想、作品、行为都与众不同,所以难以得到支持与理解。他漠视那个时代关于童话的普遍潮流,以自身童话中“超强浓烈的个性”为那个时代的读者所抛弃。1923年,他请弟弟将手稿送到出版社。但出版社拒绝出版。次年,28岁的贤治自费出版了童话集《要求特别多的餐厅》和诗集《春与修罗》。可惜他的作品生不逢时,几乎没有任何反响,极少有人问津,尤其是《春与修罗》大量积压。文坛和读者都忽视了这个身在北方偏远农村中默默无闻的诗人。但对宫泽贤治来说,这些有什么要紧呢?对一个真正的作家而言,重要的并非外部世界如何看自己,而是自己是否照心中所想,真正地去做了。
1926年,贤治在杂志《月曜》发表《欧佩鲁与白象》、《榻榻米童子的故事》、《猫咪事务所》等童话。这一年的4月,他辞去收入丰厚的教职,在花卷町郊外独居自炊、开垦荒地,开始了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当时大日本帝国穷兵武,造成农村民生凋敝,而日莲宗劝人入世,舍身为天下众生之幸福而行事。因此,自幼即目睹乡土农民的悲惨境遇,对劳动人民寄予无限同情,并产生了赎罪感与献身精神,同时还抱持着“农业是国家之基础”思想的贤治,决心创造一个无贫穷且充满艺术美的家园,以无私的奉献为众生真正的幸福而努力。
于是他以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精神、刻苦自立的坚毅性格,扛起锄头,脚踏实地,全身心致力于土壤的改良与农业科学知识的普及,用梦想与汗水一寸一寸地耕耘残破的家园。他手把手教导农民改进水稻栽培方法;为解决稻热病和旱灾四处奔走;时时巡视附近的农村,指导农民提高施肥技术,并建起好几所肥料设计事务所。他不依靠任何组织,未加入任何政党派别,运用科学知识扶贫救灾,与水深火热中的农民同甘苦、共命运。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以慈悲为怀、以苦行为人生使命、以知识为工具,在为民造福的过程中探索人生,实现自身的存在价值。
在努力改善农民生产环境的同时,贤治也注重对农民精神领域的改造。他发起成立了“罗须地人协会”,旨在传授农艺科学、文化知识。他白天带着地图、农具、水桶埋头耕种,夜晚在农业技术讲习所为农民上课,讲解稻作法、土壤学、植物学等农业知识。他向农民宣传艺术的重要性,带领农民欣赏音乐并演出戏剧、为农家小孩讲童话故事、在田野间举办合奏乐团鉴赏会……他漫步在田地之间,遥望山野、天空、银河;他穿行在夜幕当中,为孩子们描绘天上的星座;他被贫苦的农民簇拥在中间,向他们讲述群山之外的科学、文化、希望。他把生命的每分每秒都用于实现心中的“理想乡”,用于建立梦中的“美丽新世界”。无暇谈情说爱,顾不上完整的睡眠和用餐。这所有的一切,都印证了他在论文《农民艺术概论》的序言中所写的那句名言:“在全世界变得幸福之前,没有个人幸福可言。”他像孩子般追逐着这个主题,将自己改革农村的理想以文学形式表达出来,创作了大量独具生态意识的诗歌和童话,人们从中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他对土地的热情、对农民的热爱。“使多灾多难、艰辛苦痛的生命得到安抚。”幸福的本义或许就在于此。
1928年,因东北地方气候不顺,持续暴晒引起了稻热病,宫泽贤治耗尽心力,奔波各地寻求对策,过度劳累再加上营养失调,使他在年底患上了急性肺炎。从此以后,在生命仅剩的五年时间里,他病势缠绵,时好时坏,大多数时候只能躺在病床上休养。1931年,他完成了童话《风又三郎》,之后身体略好,便应聘成为砾石工厂的技师,研究改良碳酸钙制法。为了宣传贩卖碳酸石灰,他背着四十公斤的样品前往东京,不堪重负的身体再度发热,他在途中写下了遗书。好不容易返乡后,他深知来日无多,虽然卧病在床,反而更加积极地写作、改稿。在痨瘵啃噬着他曾经颤抖歌唱的胸膛,咳出最后一捧殷红之前,他不断地修改一生的杰作《银河铁道之夜》,并创作了后来脍炙人口的诗歌《不怕风雨》。1932年3月,他又在《儿童文学》发表了《古斯克·布多力传记》。作品中为了广大农民的生计而不惜牺牲生命的布多力,正是宫泽贤治对自己的真实写照。
1933年,积劳成疾的宫泽贤治因病情急剧恶化,大咯血,于9月21日下午1点30分然长逝,终年37岁。他最后的遗言是:“今夜的电灯真暗啊!”
二、不朽名作的魅力
贤治告别了他短暂的人生,遗留下大批手稿,其中相当一部分还是未完成作品。虽然他创作了近百篇童话和一千多首诗歌,数量颇丰,可惜鲜有发表。他那超越常规的人生选择和深刻思想,根本无法被亲友以及当时的读者所理解,没有掌声,无人喝彩。在人们眼中,他不过是一名充满了幻想和热情却脱离实际的理想主义者。
然而,和凡·高一样,生前藉藉无名的贤治,殁后却声名大噪。在他去世后不久,友人开始整理他于病苦岁月里写下的零乱手稿,才惊讶地发现展现在眼前的童话世界,竟是那么的充满无限想象,耐人寻味且寓意深远。作品中所表现出的人道主义和平主义、环保主义等思想更是发人深省。
在草野心平等人的努力下,通过认真细致的调查整理,宫泽贤治的许多遗作终于得到发表。随后问世的全集,更是在彻底调查原稿的基础上,系统收录了他所有的定稿、未定稿及残篇。由此,他的作品开始被文坛重视,日渐得到大众的瞩目和尊重。随着时代的发展,其价值不断被挖掘、探究、认可。2000年,日本朝日新闻》请读者自由投票,选出“一千年来你最喜爱的日本文学家”,宫泽贤治越过大名鼎鼎的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大江健三郎太宰治等,排名第四。曾经在文学上孤独奋战,身后却突然变为耀眼的星辰,这种极度的名声仿佛是雅威为了宽慰他而施加的某种迅捷的神迹,又似乎是大众向在生前被他们忽略和漠视的作家迟来的致敬和致歉。他成了热情的浪漫主义诗人、取得非凡成就的童话大师、杰出的农艺改革者、悲天悯人的宗教思想家、代表日本的国民作家。他以各种荣耀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一切光环、美誉、盛名,在他去世后都降临了。尽管此时身在天国的贤治,已不需要这些凡间的虚名。
宫泽贤治在日本的知名度,已到了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地步。作为令人交口称誉的伟大诗人与儿童文学巨匠,日本各地的小学、国中教科书中,均可见到他的诗歌、童话。无论何种年龄、哪一阶层的人,均或多或少读过他的作品。那首《不怕风雨》的诗歌,更是尽人皆知。家乡人为纪念他,特意建造了宫泽贤治纪念馆、宫泽贤治童话村、宫泽贤治梦幻馆等,前往参观访问的游客络绎不绝。其代表作《银河铁道之夜》、《大提琴手歌修》、《风又三郎》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动画;以他作品主人公命名的食品、商品更是数不胜数。日本国内的官泽贤治研究团体多如牛毛,除了对他的作品详加论考外,也对他的背景、思想、观念,作了全方位的探讨。他的绝大多数作品,被翻译成各种语言传播,受到欧美亚各国人民的喜爱。
之所以掀起巨大而广泛的宫泽热潮和研究风尚,并有逐渐将其神化的倾向,在于宫泽贤治的作品本身所蕴藏的深刻内涵,令后世仿佛永远探究不尽。作为一名特立独行的作家,他的童话多以浪漫与幻想的虚构世界为主题,充满了理想主义气息,又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每一篇都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惊喜。其文字隽永、耐人寻味,虽没有扣人心弦的情节,但敏锐的笔触、丰富的创造力与深刻的情感已悉数融于作品中。铺陈开来,满纸俱是淡淡的哀愁和平静的忧郁,反复阅读,方能体会背后的无尽深意,令人在掩卷之余,不免沉思再三。若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和深厚的哲学功底,是写不出这些文字的。
宫泽贤治的童话和诗歌,一定要静下心来读。因为他是一个有着宁静心灵并且感性的人,属于栖居的生态诗人和作家。“我讲述的这些故事,都是森林、原野、铁道线、彩虹和月光赋予我的。我要将这些仿佛真实发生过的事,原原本本地写下来。”这是宫泽贤治在1925年为自己生前唯一出版的童话集《要求特别多的餐厅》所写的广告词,高度浓缩并提炼了他作品的本质所在。 “将世界原原本本地写下来。”这是宫泽贤治的理想。他描绘的是现实的世界,但又与普通人所认知的世界完全不同。他笔下的世界,其实是他内心苦苦追寻的梦的世界,他自己正是一位织梦人。
他的那些作品,与他的生命一样,单纯而又复杂。单纯在于,作为一个理想主义者,他是一个纯粹的、博爱的、真挚的人,一辈子都活在自己的梦想中,燃烧着生命不停地进行着文学创作。他的句子简洁明了,却不流于肤浅,偏重于平民的语言风格,恰到好处地诠释了他对纯净世界的向往。他用敏锐的感受力,用透明的心灵在写,那充满激情、诗词般优美清丽的文笔,寄寓着浪漫悲剧式的深意,总是流露出那么一种纯真,使人久已麻木的心灵脱离躯壳,飞向一望无际的田野、飞向葱郁翠绿的森林、飞向高远湛蓝的天空,融入广阔无垠的爱与感悟中。这是一个永远怀抱童心的诗人,带着唯美主义的伤感,所写下的触及灵魂的生命之作,让读者在美到达极致的瞬问,流下孩童般的热泪。
而他的复杂多变,在于他的难以定位,在于他的作品所蕴涵的惊人多样性和多变性,给予读者诸多思考的方向以及想象的空间。生活蚕食着宫泽贤治的精神,他游走于梦幻与现实之间,艰难维持着追求梦想与维持生活这两种选择的平衡。虽然他热烈地向往美好,却终究被现实打倒。他的内心和那个时代追求乌托邦的人一样,必定在激烈地冲突着,进而在童话中挣扎着。对生与死、命运与幸福的思考,使得他的文字光暗交织、忽明忽昧、善恶并存。天真可爱的孩子偶尔会露出一丝邪恶,明朗的开始并不意味着有同样圆满的结束。盛放于头脑中的热望与狂野、抽象与具象、集中与游离,使他既是一首活生生的诗,在一片热恋的土地上,孤高悲伤地用瘦弱清的身体和文人的手,播撒着种子,使人内心平静、温暖;又像是一位怀抱哲学情感的文艺改革家,尝试着创立一种地域文化和审美实践,从根本上打破流行于都市的假想,让经络里的血翻沸,让人心的峡谷里传出叹息的回音。
他是花匠,辛劳干自我的花园中,沉溺在五彩缤纷的幻想中,无视周围寒冷的黑暗。他低垂着头,以一种孤僻的情绪,突兀地站在高高的山冈上,天空乌云密布,远处的山顶白雪皑皑。他的脸埋在竖起的大衣领子里,俯瞰着深夜山下的万家灯火,为宇宙、人类、永恒的世界而忧伤。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茫茫,风吹来时仿佛绕过了他,涤荡着没有边际的空间。在天与地之间,他的身影如此孤单。
现实的残酷造就了宫泽贤治的美好。他将趣味写给了儿童,将对社会的讽刺与建言写给青年,将对人性的批判和人道主义的博爱写给中年人,将宗教的平和与慈悲写给老人。在笨拙的外表下,花匠修剪出了一个让入神往的童话花园。在那里,月光温柔、微风呢喃,现实与想象交错,童稚与世事沧桑交融。那一篇篇清新质朴、令人百读不厌的童话故事,或意象鲜明,或童趣十足,或不羁狂放,熔人、神、动植物与大自然于一炉,以共生为理想,追求大地的和谐,宛如一个迷人的宇宙,超越了时间的屏障和距离的阻隔,打破了“童”的限制,成为全年龄层共同阅读的精品。
时间的长河总会为世人去芜存菁,在浩浩书海中筛选出永恒的佳篇。正因有着如此压倒性的文学魅力,宫泽贤治的作品并不因其肉体的死亡而消逝,反而催生了不朽的文学之魂,获得了新生,走向了世界。
三、文学瑰宝一银河铁道之夜》
在宫泽贤治众多的作品中,《银河铁道之夜》是公认的代表其文学成就最高峰的经典杰作,是散发不朽光辉的文学瑰宝,也是日本国文教材的必选内容。这篇童话贤治为之呕心沥血了八年,构思酝酿、加工润色、反复修改,但直到生命结束时,仍属于未完之作。经过贤治研究者艰辛的考证与缜密的调查,确认其先后共有四稿,最初写于1924年,但第一稿和第二稿仅残留下一小部分。第三稿大约写于1926年,第四稿写于1931年左右。因此形成了“初期稿”和“最终稿”两个版本。相应的,故事的结构也变化了四次,差异颇大。“初期稿”即第三稿,“最终稿”即第四稿,目前日文版《校本官泽贤治全集》将这两稿都予以收录。但即便是第四稿,官泽贤治也并不满意,相信倘若天假以年,他依然会继续修改下去。有观点认为宫泽贤治抱有“没有最终完成品”的独特创作理念,他自己也有“永远的未完成才是所谓的完成”的记述。所以我们现在读到的《银河铁道之夜》,是一篇看似完整的不完全作品。
作为丰碑式的名作,《银河铁道之夜》为生活在凡间的我们,讲述了一个发生在壮丽银河间的忧伤故事。闪着美丽光芒的银河铁道列车腾空而起,奔驰在四度空间中,带着主人公乔邦尼遨游璀璨神秘的银河。一路上所见所闻,使他得以窥见生与死的奥秘,逐渐领悟到死亡是另一段旅程的开始,就像黑暗可以将各种色彩衬托得更为耀眼,在死亡面前,人们更能拿出勇气,追寻真正的幸福。而银河铁道每一站的风景,则像一幅幅绚丽的彩画,印象深刻地留在乔邦尼眼里,也留在了读者心中。
由纯粹的文字美和玄妙的想象美交织而成的这篇童话,细腻、温婉、神奇,充满了无穷想象力。从表面上看,似乎是专为孩子们而写,其中很少涉及成年人的内心,总是充满了孩子的天真纯粹与诚挚的想象。然而,孩子的心又反映了现实世界的忧伤哀愁,乔邦尼和妈妈、同学康贝瑞拉以及其他乘客间的对话,构成了生命不同侧面的镜像,这些镜像聚焦成一个焦点,成了宫泽贤治内心里的声音。所以,虽然它让人冀望着某种美好,但实际上却是一个悲伤的故事,在这个不美好的世上,最美好的童话总是悲伤的。它们都是用饱受自我牺牲的崇高与孤独所折磨的灵魂写成的,满溢着无边的悲哀感,透明而凄美,原原本本地呈现出生命本身的重量。
故此,《银河铁道之夜》是贤治所有作品中最难理解的。透过自卑少年乔邦尼那颗孤冷之心所映射出的作者对孤独、死亡、追求幸福等主题的思考,以及隐含在作品深层的作者的生死观、哲学观、宗教观,还有众多不明所指的意象,都远远超出了一般儿童文学的范畴。莫说孩子,即使是成年人,也觉得它晦涩难懂。
银河空旷、坦荡,列车奔驰在夜的星空,似乎没有方向,也无法预测终点将在何时何地到来。生命,就像这遥远无依的茫然,充满了未知,有过光明与黑暗、挚爱与哀愁,然后脆弱得好似掉进银河的一颗星,瞬间沉没于无垠的浩瀚。忧伤的少年啊,在人生虚妄而伤感的旅途中,就这样缓慢悲伤地成长。也许你想要的,仅是些许的幸福和被这个世界所认同,却无奈地总被排斥在外。但不要哭泣,你所搭乘的列车,终点不会是伤感的归宿,而是银河最深处幸福恬静的天堂。
飞向梦想的银河,微笑着的贤治远离了现实生活中的苦涩。他那对纯净心灵的向往和对永恒生命的追求,在人们心中留下了不灭的印迹。77午后,在遥远的中国,在一个个孤寂的寒夜,我默默地翻译着宫泽贤治的一篇篇作品,忧伤包围着我,心灵在产生共鸣,凡躯从深深苦闷中挣扎而出,插上梦想的双翼,翱翔于高远的长天!
王新禧
2012年5月译序于福州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序言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