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门、瓮城、角楼以及建筑基址保存基本完好,城内街道依稀可辨。城址平面分三区。南区现存东墙南段和南墙;北区现存东墙、西墙、北墙和西南墙;中区现存东墙和北墙,可能是辽金元时期的城址遗存。城址呈不规则
多边形,东西1550米,南北长2250米,总面积约349万平方米。
夯土城墙残高10米,城门、瓮城、角楼及建筑基址保存尚好,城内街道依稀可辨。城南区存南墙和东墙南段,建于
战国,盛于
西汉,
北魏时修缮。北区现存东、西、北墙和西南墙,主要属
唐朝遗址。中区现存东、北墙,可能为辽、金、元城址。1960年起多次发掘城址及城外数十座汉唐墓葬,出土北魏镶嵌宝石金猪佩饰、唐三彩鹦形目提壶、贴塑塔形釉陶器及北魏、唐壁画墓等。
和林格尔土城子遗址及其出土遗物为研究
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的历史地理以及民族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等提供了 重要的实物资料。
华声报呼和浩特消息:位于内蒙古自治区
托克托县境内的战国时期的云中古城,长期以来被学者认为是北方草原地区出现的第一座封建城市。但最近文物考古工作者在距云中古城直线距离40余公里的和林格尔县土城子古城进行考古发掘时发现,在战国时期,这一古城亦具备一定的城建规模。为此,有关考古专家提出疑问:云中古城与
土城子古城是何关系?土城子古城是否是真正的“云中城”?其结论可能改写北方草原地区城建史。
据
新华网报道,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
陈永志介绍,2005年4月-11月,文物考古部门在土城子古城的古墓
葬区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清理古墓葬800多座,其中
战国时期的古墓葬就达到近500座。此前,内蒙古文物考古工作曾零零星星对这一古城进行发掘,仅1997年-2004年,共清理古墓葬近800座,其中战国时期墓葬就有400余座。不仅如此,所发现的战国墓葬均排列有序,布局十分规整,并出土了大量精美青铜器和陶器。另外,在
土城子古城中还发现一些战国时期的瓦当。
“以上考古发现表明,土城子古城在战国时期已极可能形成了城市。”陈永志说,但这个地方是什么级别的建制?为哪国所建?它与目前所认定的云中古城有何关系?有待进一步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