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村系
南平市延平区峡阳镇较大行政村,
鹰厦铁路、316国道经峡阳,距峡阳镇东北七公里处,解放初期后埠、高坝、放坍、黄科、华光庙后和陈坍尾泛指杜溪,一九五八年将后埠、高坝、放坍为杜溪大队,黄科、华光庙后、陈坍尾为陈坍大队,一九八二年改为陈坍村,至今两村仅隔一田垄500米距离。2005年峡阳至葛大水泥路面建成后,1小时车程可到南平市区,在景区茫荡山麓之北,南平市区第二饮用水水源取水口座落该村东南五星桥。村落面积11.59平方公里,2006年末全村人口1495人,377户辖,3个自然村(陈坍、大历、黄科),10个村民小组。
本村经济
陈坍主产稻谷、
油茶、木材、
柑橘属,该村土地肥沃,非常适合种植水稻。耕地面积18000多亩,主要以人工林、
杉木为主,20年左右可主伐,是当地村民的主要经济收入。养鸡业发达,从1995年由廖盛玉开始养鸡进入陈坍后,目前以范贤胜、廖胜勇为龙头的养鸡户,年可提供60万羽肉鸡供应市场。陈坍村是纯属山村,有生态公益林600亩。欢迎有识之士到
延平区峡阳镇陈坍村参观指导工作,对有意山地开发商进村表示热烈欢迎。
旅游景点
陈坍报国寺
据
南平县志记载,建于
五代十国后唐成元年(公元926年)由
达摩第四代弟子在新兴里渎溪兴建“盘古寺”,至
南宋淳熙年间
赵昚皇帝敕封盘古寺为:“报国寺”刻石立碑,大规模拓建,有
大雄宝殿、天王殿、大悲殿、地藏殿以及钟鼓楼、僧近百间、占地2亩,拥有山林百多亩,僧众百条人,香火盛极一时。
孟子朱熹之父
朱松携友亲临该寺,对秀丽风光不胜感叹!随即提词“帝室欣再造”句明渝。由于文革期间寺庙被毁,只留下古井、石基、古钟、两棵近千年古檀依然产于庙中,经陈坍村民众捐款,
三明市赵士来先生主持,现陈坍报国寺在原址已修复,距陈坍以东近1公里处,四面环山,环境优美。是附近有名的观光、学生春游的好去处。
基础设施
该村截止2010年底,已实现通水、通电、通路、通电话,无路灯。全村有0户通自来水,有73户还存在饮水困难或水质未达标。有73户通电,拥有电视机农户50户;安装固定电话或拥有移动电话的农户数32户,其中拥有移动电话农户数32户。
该村到乡镇通路;进村道路为土路路面;村内主干道均为未硬化的路面;距离最近的车站23公里,距离最近的集贸市场23公里。
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积为28亩,有效灌溉率为100%,其中有高稳产农田地面积28亩,人均高稳产农田地面积0.09 亩。
该村到2010年底,农户住房以土木结构住房为主,其中;有60户居住于土木结构住房,有3户居住于砖混结构住房,有10户居住于砖木结构住房。
农村经济
该村2010年农村经济总收入60.5万元,其中:
种植业收入20万元;畜牧业收入25万元(其中,年内出栏
肉猪300头,
肉牛5头,
肉羊10只);林业收入2万元;第二、三产业收入8.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08元,农民收入以种、养业等为主。
人口卫生
该村现有农户73户,共乡村人口317人,其中男性167人,女性150人。其中农业人口317人,劳动力161人。该村以
白族为主(是白族、
汉族、
傈僳族混居地),其中白族296人,族4人,汉族17人。
到2010年底,全村参加农村合作医疗267人,参合率84%。
村民的医疗主要依靠村卫生所和镇卫生院,距离村委会卫生所2公里,距离镇卫生院24公里。
基层组织
该村设党小组1个,党员总数3人,党员中男党员3 人,团员8人。
特色产业
文化教育
该村小学生就读到白水河完小,中学生就读到六库镇中学。该村距离小学校4公里,距离中学28公里。目前该村义务教育在校学生35人,其中小学生29人,中学生6人。
村务公开
该村到2010年底,已签定农业承包合同73份,农村土地承包面积470亩,已建立了农村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制度。年末集体总收入0.01万元,农村财务管理实行委托管理,定期开展村务公开,并成立了民主理财小组,主要以会议方式公开,公开项目有 农村集体财务收支情况;救济、救灾物资发放情况。
发展重点
该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1.村内基础设施薄弱,阻碍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发展;2.土地贫脊,广种薄收,生存条件恶劣;3.医疗设施缺乏,看病就医难。
该村今后的发展思路和重点是: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现进村道路硬化,2.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核桃、
花椒等经济林果种植;3.发展
肉牛,山羊养殖形成一定规模;4.逐步完善教育,卫生医疗服务体系,解决看病就医难。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