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华安,1941年8月16日,谢华安出生于
新罗区适中镇保丰村。植物遗传育种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1959年,谢华安从
龙岩市农业学校毕业,先后在福建永安县大陶农业中学、永安县农业中学担任教师。1980年,谢华安和团队培育出恢复系“明恢63”。1981年,谢华安培育出“
汕优63”。2003年,谢华安获得
何梁何利基金奖;2008年,谢华安成为北京奥运会火炬手。
人物经历
1959年,毕业于福建龙岩农业学校,毕业后先后在福建永安县大陶农业中学、永安县农业中学担任教师(至1964年)。
1964年,结业于
福建农学院(函授),毕业后先后在永安农业职业学校、
三明地区五七干校担任教师(至1972年)。
1972年9月,从五七干校被调入福建
三明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工作,正逢杂交水稻协作攻关组从全国十几个省市自治区抽调农业科技工作者,他作为
福建省协作组成员被派往
海南省,开始了育种生涯。先后任研究室主任、副所长、所长(至1995年)。
1980年冬,根据
杂交水稻“三系配套”理论,培育出恢复系“明恢63”。
1981年,利用“明恢63”和不育系“珍汕97A”杂交,培育出“
汕优63”,“汕优63”成为杂交稻中的明星。
1987年,破格晋升为副研究员。
1992年,晋升为研究员(评研究员时免予论文答辩)。
1996年,担任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至2006年)。
200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8年,成为北京奥运会火炬手。
2010年3月,谢华安在全国人大会议上建议支持海峡两岸(
福建省)农业合作试验区发展。
2012年3月起,
福建农林大学聘任谢华安院士为福建农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2年7月,应邀出任世界客属第二十五届恳亲大会首席“城市骄傲”形象大使。
2016年6月12日,担任国家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成员。
2020年11月,
沈阳农业大学国家生物炭研究院成立,受聘为学术委员会委员。
2021年3月17日,谢华安院士带领水稻所
科技人员代表到
将乐县福建省福瑞华安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进行“三再”活动,召开发展现代种业“科企战略联盟”座谈会。
2021年5月,谢华安院士来到喜浪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开展水稻种植与大米加工技术的考察调研。
2021年12月,谢华安院士出席国际种业科学家大会暨国际种业科学家联合体成立仪式。
2022年9月1日,据
央视新闻消息,参加的2022年《
开学第一课》将于9月1日晚8点在
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
2023年6月,
福建农林大学聘任谢华安院士为全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农业专业博士点建设带头人,海峡种业创新研究院首席科学家、农业农村部闽台作物生物育种重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谢华安在“恢复系亲本的选择技术”“测交配组技术”“抗瘟性筛选育种程序”和“
杂交水稻中稻制种技术”等方面有重要研究成果,育成中国杂交水稻亲本遗传贡献最大的恢复系“明恢63”。主持育成中国稻作史上种植面积最大的水稻良种“
汕优63”,到2010年累计推广9.46亿亩,增产粮食700多亿公斤,新增社会经济效益700多亿元。
谢华安领衔的
福建省水稻育种团队,在超级稻育种、航天育种、优质稻育种、抗稻瘟病不育系选育、两系稻育种、再生稻育种和栽培等方面,屡创佳绩。其中,优质稻品种“福香占”获得第三届全国优质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
籼稻)金奖。
学术论著
谢华安从1996年到2007年,10年发表40多篇论文,还出版专著《杂交稻育种与实践》《中国绿色农业》等。其中,谢华安作为第一作者发表在正规学术期刊上的论文有十来篇。
科研成果奖励
截至2011年2月,谢华安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
福建省科技重大贡献奖1项、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
人才培养
教育建议
2017年8月26日,谢华安与
宁夏大学农学院的教师面对面交流,他就农学院学科发展、学术研究等提了建议。他认为,学科发展要有特色,要抓住特色产业的关键环节。学科发展要充分地相互融合,充分发挥各相关学科的优势。而培养人才,要立足本校,辅以引进,利用各种方法充分培养现有人才,使他们成长为学科精英。他还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为师生做了题为《广适强优势优异种质——明恢63的创制与利用》的学术报告。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社会活动
2022年9月1日,参加
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
开学第一课》,主讲“50年的金色种子梦”。
个人生活
家庭情况
1941年,谢华安出生前,父亲的两个弟弟因挨饿受冻、缺医少药而夭折,此时又值抗战岁月,父亲为他取名华安,就是祈祷中国人民能打败
日本侵略者,希望中华民族早日长治久安、老百姓能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健康状况
谢华安由于风吹日晒,雨淋水浸,给他留下了重度风湿性关节炎。而过度劳累,生活没规律、三餐无定时,冷热不顾,又使他患上了严重的
胃病。有时胃病发作,疼得他蜷曲着身子坐在田坎站不起来,头上豆大的汗珠直冒。严重的胃病给谢华安的工作造成很大麻烦,有一次,不到半年时间,他连续两次因严重胃病引起
便血。
人物言论
201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表示:目前,全国各地的科学家跨区域合作,携手做了很多工作,转基因作物研发已经有了非常良好的基础。发展
生物技术,与传统技术紧密结合,拓宽育种途径,提高育种效率,对突破资源环境约束,壮大民族种业,巩固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能力和供给水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2018年,谢华安院士说:眼下,我最大的愿望是让粮食产量更高一点,米质更优一点,农民种田成本更低一点,腰包更鼓一点,让中国人饭碗装满自己生产的优质粮食。我已年逾古稀,真诚希望育种队伍能够快速成长,尽快承担起党和国家交给的重任。真诚希望有更多的年轻同志,能够接过我们的接力棒,在华夏大地为水稻育种,书写更辉煌的新篇章。
2021年5月22日,谢华安院士缅怀袁隆平,称“他是一个奠基人,是
杂交水稻研究成功并应于生产的奠基人,是名副其实的杂交水稻之父。”
人物评价
谢华安出生农村、学历不高,凭借勤奋和努力,凭着对土地的反哺深情和对农民的挚爱,为中国杂交水稻的研究与推广并在国际保持领先地位做出了突出贡献。(中国人大福建代表团评)
谢华安同志治学严谨,数十年如一日,始终坚持在杂交水稻育种生产第一线。从1972年开始坚持每年前往
海南省进行南繁育种。(何梁何利基金会评)
“追着光和热,忍着苦与累。”睡稻仓、守田埂、战高温,谢华安长期“泡”在南繁育种基地。(人民日报 评)
参考资料
谢华安.nxy.fafu.edu.cn.2024-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