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先春,男,生于1963年10月,安徽六安人,博士,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夏先春,1987-90年在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从事玉米育种工作;1991-95年在北京农业大学工作,主要从事小麦育种及小麦抗病性遗传研究;1996-99年在德国Hohenheim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利用分子标记研究
玉蜀黍属对矮花叶病、丝黑穗病和大斑病的抗性遗传;1999-2002年在
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做博士后,从事玉米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研究;2002年11月至今,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工作。曾先后主持国家863小麦分子育种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加973项目、转基因专项和小麦产业体系工作。
研究内容:小麦品质基因
克隆与功能标记开发,小麦条锈和白粉病抗性基因(包括慢病性QTL)定位,利用分子标记聚合品质和抗病基因以及小麦中间材料培育等。
在Theor Appl Genet、Molecular Breeding、Crop Science、Phytopathology等期刊发表SCI论文110多篇,在“
作物学报”和“
中国农业科学”等国内期刊发表论文60多篇。曾获国家科技进步
一等奖(2008)、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6,2011)、
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09)、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2010)、农业部科技进步
二等奖(1991)和
庄巧生小麦育种贡献奖(2012)。2012年被评为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获得国家发明专利8项,培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30多名。任“Theor Appl Genet”、 “The Crop Journal”和“遗传”杂志编委。美国作物科学学会、美国植物病理学会和
中国作物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