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灰鸫(
黑枕黄鹂普通亚种:Turdus cardis),又称黑鸫、灰背黄春鸟,是
雀形目鸫科鸫属的鸟类。它是一种中等大小的鸫,典型身长为21cm。雄鸟的头、颈、上体、颏、喉和胸概为黑色,其余下体为白色,上腹和两胁有黑色斑点。雌鸟的上体为橄榄色,颏、喉灰白色具褐色斑点,胸灰色具黑褐色斑点,胸侧和两胁以及翼下覆羽和腋羽为橙棕色。
乌灰鸫繁殖于
日本、
俄罗斯东南部,迁徙经东亚大部至中南半岛北部越冬。在中国,繁殖于华北和
华中地区,迁徙时经华中、西南东部、华东和东南包括
台湾岛,南至华南一带越冬。多栖息于中低海拔山地的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的中层和底层。繁殖季成对活动,非繁殖季集小群活动于林缘、园林、旷野边的疏林中,地栖性,性隐蔽而怯生。主要觅食昆虫,也吃植物果实和种子。繁殖期5-7月,在树枝上营巢,巢呈杯状。一年可繁殖2窝,每窝产卵3-5枚。乌灰鸫以森林地面无脊椎动物为食,其中大部为有害昆虫,因此对林业有益,应加保护。该物种已被列入
中原地区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3年6月26日发布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同时也是《中日候鸟保护协定》中的保护鸟类。
雌鸟:上体灰褐,下体白色,上胸具偏灰色的横斑,胸侧及两胁沾赤褐,胸及两侧具黑色点斑。幼鸟褐色较浓,下体多赤褐色。雌鸟与
黑胸鸫的区别在腰灰色,黑色点斑延至腹部。
乌灰鸫性隐蔽而怯生,通常独处,但迁徙时结小群。在地面取食,在落叶层中搜寻昆虫和蚯蚓等,也会取食水果。在冬季,很喜欢吃树上的果实。鸣声圆润而带着长长颤鸣音,在高树顶上作叫。最常见的称呼是“tsweeee”或“tsuuuu”。还可以听到深沉的“chuck”声。乌灰鸫在中国湖北、安徽、
贵州省等地为
夏候鸟,
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东省、
海南岛等地为冬候鸟,其他地区为旅鸟。乌灰鸫沿着一条路线穿过
朝鲜、
韩国和中国中部向南走,从8月底到10月中旬离开在日本的巢穴。在中国北方筑巢的乌灰鸫到直到9月下旬才开始迁徙,许多乌灰鸫在路上游荡,直到11月初才回到冬季。返回之旅始于4月初,在日本南部和中国东部繁殖的那些乌灰鸫活动很快,而在中国中北部和
北海道繁殖的那些乌灰鸫活动则在5月初才开始活跃。
繁殖期5-7月,繁殖期间善于呜叫,鸣声悦耳。通常营巢于林下小树枝权上,距地高1-4.5米。巢呈杯状,主要由
苔藓植物、枯草茎、草根、树根、泥土等构成。内垫有细草茎,有时亦垫有兽毛或羽毛。每窝产卵3-5枚。卵蓝色、暗蓝色或灰蓝色,被有淡褐色或紫罗兰色斑点,卵的大小据La Touche(1925-1930)从中国湖北、安徽得到的14枚卵测量,平均大小为26.4毫米×18.9毫米。乌灰鸫一个繁殖季产两次卵,雌鸟会在第一窝
早成雏出窝后不久产新的一窝。卵需要孵化12-13天,育雏期是14天。
全球种群数量尚未量化,但据报道,该物种相当常见,但属于局部物种(Clement和Hathway 2000),而中国的种群规模估计约为100-10000对繁殖对和约50-1000只迁徙个体。在日本的迁徙的大约有100-10,000对繁殖对和大约50-1,000只个体(巴西,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