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柔(1689-1765),
康熙年间烟台福山人,字东牟,1714年(清康熙五十三年),选授
永州市同知、旋受
乾州古城同知,人称“白面包公”。
湖南乾州(今
茂县西),地处少数民族杂居之地,多为
苗族,古称“红苗”。王柔亲自视察各苗寨后,与苗寨协商,立下寨规,鼓励苗民开垦荒田。
在川、黔交界处,俗称“六里苗”的地方,王柔见此处泉水成河流,可以改种水稻,以富苗民,便向湖南巡抚布兰泰建议在此处增设一府三县。一来好管理安抚苗民,二来此处离附近府邑、县邑太远,苗民生活不便。朝廷看到了他颇有见地的奏章,批复准奏,王柔亲自到苗寨宣布“无论是哪个民族的百姓,都是
清代臣民,朝廷对苗民和汉民一视同仁。”苗民闻之相安欢呼。王柔派人统一丈量土地,按人口分给此处苗民。此地从此称为“永绥”。
1733年(清雍正十一年),王柔特旨超授衡永彬道调授辰靖道并署按察使衔。旋调湖北按察使,王柔到任后,将前任司使积压的四百余件积案,一一了断清楚。湖北容美(今湖北
鹤峰县)有土司田反对朝廷“改土归流”政策,附近十八处土司畏惧他,一时改土归流不畅。王柔亲临此地,召集开导各个土司,先将田旻孤立起来。为了便于管理,王柔上奏朝廷,在此地增建一个府辖四个县。为了纪念朝廷在此地“改土归流”的政策施惠百姓,王柔起此地名曰“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今
湖北省恩施市)。
麻城县(今湖北
麻城市)民涂如松殴打妻子致死,
总督判其妻自杀。王柔力排众议,认为此案疑点甚多,经过开棺仔细验尸,予以昭雪。一时
武汉市有人将此事编成言情小说和戏曲名曰《一线天传奇》,称王柔为“白面包公”。
1735年(清雍正十三年),王柔改授浙江海防兵备道,协同
兵部侍郎俞兆岳办理浙江海塘事务。王柔发明“沙牛法”,用
磁石等下桩在海塘边排列防护塘脚,防止被风及海浪浸垮防护大堤。他在
浙江省沿海因水土不服,又受海风侵浸,体力不支,感染岚瘴症,乞休
湖南省。
1741年(清乾隆六年),
贵州省、西义连界
广西壮族自治区,
苗族因不堪苛捐杂税,奋起抗争,贵州
总督张广泗派兵弹压,结果连吃败仗。朝廷又派王柔任辰、沅、靖道仍带按察使衔督办军务。王柔设计诱擒造反头目杨青保等十二人,其余概不追究,并用好言相抚。奏明朝廷后,改革税收,使苗民返乡安居生活。
爱新觉罗·弘历赞他为:“军功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