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川
广东肇庆市广信县下辖镇
封川镇,位于封开县西南部,总面积156.68平方公里,属丘陵低区。地理坐标为北纬23°23′,东经111°30′,距县城5公里。东邻白垢镇,东南与罗董镇接壤,南连长岗镇,西临西江与江川镇隔江相望,西北与广西梧州市交界,北与大洲镇连接,中部偏西为县城江口镇。封川镇历史悠久,汉朝至唐初与梧州合为广信县,是岭南古代南北交通中心枢纽之一。
地理位置
封川镇位于广东省广信县内,封川古城坐落于封川镇北山南端,有广东省境内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墙,城门呈拱形,砖城长数百米。现存部分是明成化年间重修的,已有500多年历史。同样重修于明代的开建古城,坐落于南丰镇,仅存南、西两个城门及城门西边的残墙,西门至南门之间的城墙仅存中间的夹土层。南城门呈拱形,有用红褐砂岩砌的拱壁。
历史古迹
陈氏经学成显学,莫宣卿殿试当状元
两座古墓见证岭南最早经史奇才
县城江口镇东南约3公里的野矮岗南麓,有一块青草地,汉代著名经学家陈钦陈元父子就长眠在此,称为将军博士墓。村里的老人告诉记者:这座古墓,规模颇大,墓前有石人、石马侍立,当地人世代相传有个奇特的名称:将军博士墓或曰石马坟。可惜墓已毁。
陈钦,字子佚,封川人,是西汉末年王莽的老师,一生研究《春秋》、《左传》,成一家之言,著有《陈氏春秋》(已佚)。
陈元,字长孙,陈钦之子,继承父业,对《左传》做了广博精深的考证与注释,著有《左传异国》(已佚)。陈元晚年告病还乡,后老死家中口,与其父同葬于封川野矮岗上。经学在两陈之后成为显学。
而在河儿口镇,还有一个特殊的唐朝墓和聂氏宗祠。墓的主人和祠堂供奉的是岭南第一个状元莫宣卿。记者在墓地不到1小时,就看到好几个父亲携子带女在虔诚地拜奠。村里人告诉记者:每年8月莫宣卿诞辰,县城及附近的旅馆都爆满,除了两广莫姓后裔外,更多的是旅游者举家前来,意在让读书的子女沾沾状元的灵气。
唐大中五年(公元851年),17岁的莫宣卿殿试第一,成为岭南第一个状元。一个南蛮少年一举压倒全国众多才子,曾使长安轰动一时。李忱十分器重这位南方才子,赐宴并赐诗:“南方远地产奇才,突破天荒出草莱。神鲤跳翻三尺浪,皇都惊震一声雷。”可惜状元郎30岁时便结束了传奇的一生。李漼莫宣卿为正奏状元,谥孝肃,入祠封州乡贤祠,其家乡赐名“文德”。
莫宣卿的勤奋好学精神,推动了后世的学风。44年后,临桂区赵观文也中了状元。后世封州出过7个进士,其中莫天佑殿试在一甲(非榜眼即探花)。
文化特色
罗康宁(著名语言学家、省人民政府参事室巡视员):封川话是粤语活化石
封川话的最大特点,是较完整地保留了古汉语浊塞音声母系统,这种独特的现象在广东省各种方言中是绝无仅有的。在封川话中,不仅在《切韵》中属浊塞音的字仍读浊塞音,而且有一些在《切韵》中已经念为清塞音的“帮”、“端”等也读为浊塞音。“浊音清化”是汉语声母演变的一条规律,年代越是久远,浊音就越发达。封
历史溯源
封川古称广信梧州市也古称广信。封川和开建从汉朝到唐初是分别与其他地方相结合的,封川与梧州合为广信县,开建与信都(属八步区)合为封阳县。广信县西与猛陵县接界(猛陵县故城在今藤县的赤水,与赤水隔西江相对的人和,亦属古猛陵县),东南与端豁(今德庆)县相连。
古广信县南部加梧州。《水经注》:贺、漓两江分别在广信人郁(西江),标明广信的位置。从公元前111年起至6世纪初,即两汉、三国、晋、宋、齐,这块地方都叫广信县,它又是整个苍梧郡的郡治中心。王莽篡汉改国号新,一度改广信曰新广,南梁又改称梁信,随后改名成州,隋改曰封州。  《广东通志·郡县沿革》苍梧郡条:  “今广东肇庆府封开县为郡治。”南朝梁至唐初的120间,苍梧郡治设在封川。
封川县治本在今县城江口,明代才迁到封川去,主要是战争频繁,兵家必争而受破坏之故。
有关广信的文物和痕迹,梧州市尚未发现,封开倒有一些。从杏花流人渔涝的河,至今还称广信河。渔涝河据我所见20世纪50年代还可通船,据传广信河和罗董河,从前也可以通船的。广信河又是一处重要的文化遗迹,它的两岸密集地发现了一百二十多处山岗遗址,80年代初试掘四处,收集起新石器时代文物172件,另有秦汉南北朝的墓葬五处。出土文物如此高度集中的地方,迄今还叫广信河,这件事就很耐人寻味了。从罗董、杏花收集起来的大铁钟,有一部分有广信字样。
梧州市的开发从秦汉之际开始,梧州出土文物较多是两汉以后的,汉代梧州已有相当的文明。《汉书·南粤王传》  “赵光赵光与粤王同姓,闻绿营至,降为随书桃侯”。赵光属土著民族,他在梧州附近曾有两处遗迹。
我们研究苍梧时,不要被现代地理观念束缚。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是公元10世纪以后才分开的。封川和梧州挨近,一水相连,没有崇山峻岭分割。从1360年前分设梧州算起,再往上推800年,封川、梧州本是一家,有史料可稽。800年是一段漫长的历史,我们研究这段历史时应该运用广信的概念,而要避开封川和梧州市分属两省(区)的习惯概念。
建国以来长沙汉墓共出土印章一百多枚,其中1953年长沙子弹库23号汉墓,有一枚印章特别引起我们注意。印文是“广信令印”(实物为24mmX24mm)。据《汉书·百官公卿传》  “万户以上为令”,  “减万户为长”。广信称“令”而不称“长”,可见它是一个万户以上的大县了。这是一个“冥印”。看来这个长沙市人做过广信令,官印移交下任,死后家人仿刻印陪葬,好让他在阴间摆官威。这件事可以说明,汉初长沙国与广信县之间,有着比较密切的政治、经济和交通关系。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地理位置
历史古迹
文化特色
历史溯源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