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骨
鸟类肩带中特有的骨骼
叉骨(英语:furcula),源自拉丁语“furcula”意为“小叉”,是鸟类肩带中特有的骨骼,由左右锁骨及退化的肩锁骨在腹中线处愈合成“V”形。叉骨坚实而富有弹性,主要功能是增强胸骨以抵御飞行的考验。在西方文化中,叉骨有时被视为幸运物,用于许愿的仪式。
简介
叉骨坚实而富有弹性,在鸟翼剧烈晃动时可避免左右乌喙骨向中间靠近发生碰撞、挤压气管,并增加肩带弹性。叉骨就像鸟的肩膀之间的支柱,并且与鸟的肩胛骨相连。它与鸟喙骨和肩骨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独特的结构,称为三骨管(triosseal canal),该结构通过坚固的腱膜将腱上肌与肱骨连接起来,负责在飞行间歇期间抬起翅膀。
在下冲过程中,叉骨的上端散开,扩张至其静息宽度的50%,然后收缩。飞行中的椋鸟科的X射线胶片显示,叉骨在飞行过程中不仅加强胸部,还像胸带中的弹簧一样工作。当翅膀向下拉时,叉骨会膨胀,而当翅膀升高时,它会折回,像弹簧一样存储能量,并在上冲时释放,帮助肩部横向扩展。
无飞翔能力的非洲鸵鸟古颚类鸟类,叉骨退化成为乌喙骨的一部分。而在一些飞翔能力的鸟类中,叉骨也表现出多样性。例如,鸟拥有一个相对其体型大而强壮的叉骨,但有许多物种完全不存在该结构,如灌木益鸟(scrubbirds)、部分鞭笞巨嘴鸟、部分鸮形目、部分鹦鹉、以及须科和拟鹑科鸟类。这些鸟类的叉骨被缩小成一条僵化的韧带,看起来是无目的的。另一些物种的叉骨向相反方向发展,变得僵硬或过大,无法充当弹簧,如鹤和猎头鹰。
叉骨不仅存在于鸟类中,一些兽脚亚目恐龙也被发现具有叉骨,包括驰龙科偷蛋龙科暴龙科伤齿龙科、腔骨龙科和异特龙科。这表明叉骨的结构在恐龙中也有其进化的意义和功能。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