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了我们每一天的生活被各种发明围绕,这些大多产生于一百多年来的科技发明完全改变了
地球的模样,甚至我们的生存方式,而它们几乎都在世博会上留下了印记。
在书中,我们能看到蒸汽机和电力对工业文明的深刻影响;航海、铁路、航空、汽车,这些运输手段对人类迁移方式的改变;电报、电话、电缆、光纤等信息传播技术的跃进对世界的改造;建筑的演进和诗意的表现,让那些美丽而实用的建筑体成为地球上最独特的风景;一代代勇士为探索太空做出的卓绝贡献,让人类的视野远超出地球,也让人类对未来的生存空间有令人振奋的猜想;人类拥有各种精妙的发明,更在20世纪有了前所未有的对于环境危机的“发现”,从此在科技的高歌猛进之中开始反思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模式……
科学家和发明者,那些坚定地改变世界的人,有着超绝的智慧,也充满澎湃的激情,在作者
赵致真先生蘸满感情的笔下,呈现了发明者悲喜交集的故事,让人感伤、感动和感慨。这本书最值得一提的是作者深微细致的考察,那些可能被读者一扫而过的数字背后,有着他在海量原始资料中核对、辨别的艰辛,本书中呈现的数百幅精选图片,让人看到珍贵的历史瞬间,很多图片非常宝贵,为国内同类图书之仅见。作者这种缜密的科学态度,既是对这本书所提倡精神的实践,也是对人类科技史上先辈们的致敬。
这本书不是简单的世博会的历史,而是一部借助世博会的历程展现的简明的科技史,对近代文明的整体观照,又让它的立意超越了科技本身,而是对人类智慧、人性和未来的追问和探寻。
赵致真,1943年生于
河南省,高级记者,首批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现为中国科技新闻协会副理事长,
中国科教电影电视协会副理事长,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科普电视栏目《科技之光》主编。1999年被评为全国科普先进工作者,1999年获意大利普里莫·洛菲斯国际科普奖,2003年被
香港科技大学聘请为“
包玉刚杰出访问艺术家”,2005年被评为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2008年被评为北京奥运会先进科技工作者,2008年被推荐为“全国10位传播科技优秀人物”候选人。 1967年毕业于
武汉大学文学院,1968年分配到
山西煤矿工作。1986年任
武汉广播电视台台长,撰写和编导科普电视片《欢迎你哈雷彗星》、《我们应该长多高》、《当我们站起来之后》、《怪坡揭秘》、《当彗星撞击木星的时候》、《
凯丽阿姨讲科学》(100集)、《追寻永乐大钟》、《守护敦煌》、《方兴未艾转基因》、《我们的宇宙》等,多次获国际和国内大奖。发表过长篇科普散文《我们的灵与肉》、《怎一个老字了得》等,并著有大量科普论文,编撰《科海放谈》、《科学家你好》等图书作品。多次担任各类国际科学电视节评委。1995年起在
中国中央电视台创办大型科普栏目《科技之光》。2008年主持制作大型科普电视片《科技与奥运》(35集),出版图书《奥运中的科技之光》。
13年来,我们两个禀赋、机遇和志趣都很不同的人可说是惺惺相惜,而且时相过从。2007年秋,致真兄向我介绍了他自武汉广播局长职位退休之后的新项目——研究科技成果在
奥运会中所起的作用。2008年夏我带着艳羡的心情连续收看了
中国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致真兄的心血结晶——《科技与奥运》。
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后不久,致真兄又告诉我他最新的计划是编写一本世博会与近代科技发展的书。
人类社会的存在和维系,是以成员之间相互交流为前提的。我们正过着前人梦寐以求的生活。且不说遥远岁月里在绝域苍茫中守望烽火台的祖先,在鱼沉雁渺中等待“寄来多是隔年书”的眷属,还有为了传递一句“我们胜利了”而付出生命代价的马拉松英雄,直到19世纪中叶,人类通信的速度上限仍然是马的奔跑。只有对历史的忆苦思甜才能了解今天的“其来有自”,并且懂得什么叫感激和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