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均,男,1954年10月生,四川
南充市人。
西南大学教授、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心理学博士后流动站专家组成员、
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基地西南大学
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重庆市首批重点学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负责人、重庆市科学技术(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学科)学术带头人。主要从事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研究,在教学心理、青年大学生心理、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社会心理等领域均有深入研究和建树。主持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重大项目等科研课题26余项。
张大均教授已出版发表专著、教材80余部、发表论文300余篇,有30多项科研成果45次获奖,其中《中小学课堂教学心理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获教育部第二次全国师范院校基础教育改革实验优秀成果
一等奖、《
教学心理学》获
重庆市政府首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美育心理研究》获四川省政府第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获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二等奖、《现代教师心理素质和教育能力培养与系列教材建设》获重庆市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教学心理学新视点》获教育部第五届中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
三等奖、《当代中国青少年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获教育部第六届届中国高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和2013年中华优秀出版物图书奖。
社会兼职
主要学术职务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心理学科评审专家组成员、教育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中国心理学会理事、中国心理学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副理事长、
重庆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常务理事、
重庆市社会心理学会理事长、重庆市心理学会副理事长等。
研究领域
教育心理学
一直从事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证研究,在教学心理、
美育心理、教育心理学理论等领域均有深入研究。
青少年心理健康
在青少年
心理健康教育及心理素质培养研究领域先后主持了10余项国家、部委科研课题,对青少年心理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素质培养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系统研究。
科研课题
国家教委首届高校人文社会科学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改革的
社会心理研究”,1986年立项,1990年完成。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七五”国家重点课题“美育心理研究”子课题“大学生审美意识研究”,1988年立项,1993年完成。
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九。五”项目“社会心理承受能力的理论分析与实际测量”,1992年立项,1996
年6月完成。
国家教委师范教育科研“九。五”课题“高师生心理发展与素质培养研究”。1996年立项,1999年完成。
国家教委“九’五”专项课题“普通中学教学质量专家评价管理系统”。1997年立项,1999年完成。
国务院学位办“九’五”项目“社会人文科学硕士生合理知识结构与课程改革研究”。1998年立项,2000年完成。
国家教委“九’五”规划课题“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996年立项,1999年完成。
四川省“八五”项目“四川教育发展目标体系研究”。1995年立项,1998年完成。
国家教委高师教改项目“
师范生心理发展与
素质教育研究”。1997年立项,2001年完成。
重庆市“九五”规划项目“重庆市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素质教育研究”。1998年立项,2001年完成。
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科研重点课题“教育心理学课程体系研究”,1998年立项,2002年完成。
教育部面向21世纪师范教育课程与教学改革项目“师范生心理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1998年立项,2001年完成。
2000年度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我国社会转型时期青少年心理问及对策研究”。2000年立项,2005年完成。
教育部“十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中小学心理
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验研究”。2001年立项,2004年完成。
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国家一般)项目“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摸式及实施策略的研究”2001年立项,2005年完成。
重庆市教育科学规划“十五”项目“大中小幼心理素质教育衔接问题研究”2002年立项,2004年完成。
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青少年心理健康素质的调查研究”子课题“青少年心理素质的理论分析”。2005年立项,2008年完成。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课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2006年立项,2009年结题。
教育部重大攻关项目“中国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现状及对策研究”子课题“心理健康服务的
方法学研究”2006年立项,2011年结题。
2006年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大中学生心理健康学校社会工作保障系统研究”,2011年结题。
2007年国家社科基金(
教育学)项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胜任特征研究”2012年结题。
重庆市重大教改项目“学校心理健康教内容体系及系列教材建设研究”2013年结题。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文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中小学教师焦虑特点及应对策略研究”2007年立项,2009年结题。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文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青少年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建构研究”2010年立项,2012年结题。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后期资助重大项目“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心理学研究”2010年立项,准备结题中。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文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情绪调节与心理健康关系的
元分析研究”,2013年立项,进行中。
学术兼职
1、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
2、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心理学学科评审专家组成员
3、教育部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成员
4、
中国心理学会理事兼教育心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6、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大学心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8 、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常务理事
10、重庆市心理学会副理事长
获得荣誉
荣誉称号
2.1993年起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3.1996年被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中青年专家”称号
4.2001被国家人事部、教育部授予“全国摸范教师”称号
获奖科研
科研成果获奖(45项次)
《试论教学的根本原理》,获
重庆市第二次
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
三等奖(1988年)。获西南
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一等奖(1988年)。
《大学生心理的发展》,获四川省政府第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用科研成果
二等奖(1994年)。
《大学生心理的发展》,获
四川省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著作奖(1994年)。
《大学生心理的发展》,获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94年)。
《改革的社会心理研究》,获
四川省人民政府第五次哲学
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1992年,二人合作,名列第一)。获西南
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奖(1992年)。
《美育心理学》,获四川省第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
二等奖(1992年,多人合作,名列第五)。
《美育心理研究》,获
四川省第六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戚果
一等奖(1994年,多人合作,名列第四)。
《美育心理研究》,获国家教委二等奖(1996年,多人合作名列第四)。
《高等学校教育心理学》,获
重庆市政府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997年,多人合作,名列第四)。
《大学生品德心理》,获
四川省人民政府第五次哲学
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
三等奖(1992年12月,二人合作,名列第二)。
《大学生品德心理》,获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1992年,二人合作,二人合作,名列第二)。
《大学生品德心理》,获西南
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二等奖(1992年,二人合作,名列第二)。
《宣传心理学原理》,获
重庆市政府第三次哲学社会料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1992年12月,二人合作,名列第二)。
《当代大学生审美意识的调查分析》,获重庆市政府优秀科研成果优秀论文奖(1995年)。
《试论当代教学心理学的基本走向》,获重庆市政府优秀科研成果秀论文奖(1997年)。
《教学心理学》,获重庆市(直辖后)第一次
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
一等奖(1999年,多人合作,名列第一)。
《中小学课堂教学心理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获全国师范院校基础教育改革实验研究项目优秀成果一等奖(1999年)。
《教学心理学研究》,获
重庆市(直辖后)第二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
三等奖(2001年,多人合作,名列第一)。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功能》,获重庆市第三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2003年)。
《深化研究生课程与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的科学创新人才》,获重庆市第二次优秀教学成果
二等奖(2001年,多人合作,名列第一)。
《教与学的策略》获重庆市第四次
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005,多人合作,排名第一)。
《现代教师心理素质和教育能力培养的系列教材建设》获
重庆市第四次优秀教学成果
一等奖(2005年,多人合作,名列第一)。
《教育心理学教程》,获西南
师范大学第三届优秀教材(1995年,多人合作,名列第一)。
《对大学生审美意识的调查分析》,获西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优秀论文奖(1995年)。获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大学心理学专业委员会优秀论文奖(1992年。)
《小学生理想教育的心理学依据》,获
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优秀学术论文奖(1994年)。
《论政治体制改革的社会政治心理基础》,获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优秀学术论文奖(1990年)。获西南
师范大学哲学
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优秀论文奖(1990年)。
《改革宣传的社会心理功能》,获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优秀学术论文奖(1991年)。
《中国公民改革参与意识的分析研究》,获西南师范大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优秀论文奖(1997年)。
《心理学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获
四川省科学技术协会优秀学术论文奖(1991年)。
《当代教学心理学研究的基本走向》,获
四川省教委教育科研优秀成果
二等奖(1996年)。
《当代大学生党员理想形象的心理结构》,获
重庆市心理学会优秀论文奖(1989年)。
获西南
师范大学首届青年教学科研人员科研成果展览译比
一等奖(1997年)。
《高师生心理素质水平与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获1999-2000年度重庆市期刊好稿。
《关于社会心理承受能力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获西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优秀论文(1997年)。
《家庭心理素质教育丛书—心的教育》,获全国教育类图书优秀图书二等奖(2003年,多人合作,名列第一)。
《教与学的策略》获
重庆市第四次次
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
二等奖(2005,多人合作,名列第一)
《
教育心理学》获重庆市第五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2007,多人合作,名列第一)。
《教师职业生涯“高原现象”的心理学阐释》,
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科学优秀成果
三等奖(2008年,二人合作,名列第二)
《知识分类理论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甘肃省高等学校社科成果二等奖(2008年,二人合作,名列第二)。
《教学心理学纲要》,获
重庆市第六次
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
二等奖(2009年,二人合作,名列第一)。
《教学心理学新视点》,获教育部中国高校第五届人文社科优秀研究成果三等奖(2009年,多人合作,名列第一)。
《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维护技巧》获重庆市第七次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
三等奖(2011,多人合作,名列第一)。
《当代中国青少年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获教育部中国高校第六届人文社科优秀研究成果二等奖(2013年,多人合作,名列第一)。
《当代中国青少年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获全国中华优秀出版读物奖(2013年)。
人才培养
1. 招收培养硕士研究生:自1993年起已招收培养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81人;
2. 招收培养
博士研究生:自2000年起已招收培育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博士研究生25人;
3. 自2001年起已指导心理学
博士后研究人员4人;
4. 自1997年起接受国内高级访问学者10余人。
相关词条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