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手龙(
学名:Chirostenotes,意为“狭窄的手”)是生活在
白垩纪晚期的偷蛋龙类,约7650万年前出现在
加拿大阿尔伯塔省。其
模式种为纤瘦纤手龙(C.pergracilis),是种
阿贝力龙属,行动敏捷,杀伤力大。
纤手龙的特征是可折叠的长手臂,有强壮的指爪,修长的脚趾,及像
鹤鸵的高圆顶冠。纤手龙有可能是杂食性或草食性动物,但它的喙嘴却不像
亚洲的
偷蛋龙科般坚固。模式种是纤瘦纤手龙(C. pergracilis)。第二种是文雅纤手龙(C. elegans),体型较小,亦是从艾伯塔省中被发现,不过有研究人员指出第二种可能是属于其近亲
单足龙属。一个从马蹄峡谷组发现的大型骨骼,被归类于纤瘦纤手龙,但却似乎是一个新种。纤手龙的第一个化石是发现于
加拿大的恐龙公园
地层,这里亦是加拿大发现最多
恐龙化石的地层。
纤手龙约2.9米长,臀部达0.91米高。它的体重估计为110磅。它可能是吃小型的蜥蜴及
哺乳纲,或是植物、蛋及昆虫。
纤手龙的分类历史很复杂。它的属名是于1924年根据一对
手掌而建立的。之后在1932年,一副双脚化石被命名为“Macrophalangia”,意即“大脚趾”。之后,Macrophalangia被确认为是属于肉食性的恐龙,但却没有人能确定纤手龙与Macrophalangia是同一物种。于1936年,它的颌部骨头被发现,四年后并取名为近
颌龙(Caenagnathus),这些颌部骨头原先被认为是鸟类的颌部。在1988年,一副自1923年便被存放的标本终被研究。研究人员将上述物种的化石统合在一起,成为单一的恐龙。由于第一个名称是纤手龙,故成为唯一的有效名称。
再者,一组有着奇怪牙齿的颌部骨头原先曾被认为是属于纤手龙的,但现时已确知纤手龙是没有牙齿的
窃蛋龙下目,该颌部骨头已被更名为
理查德伊斯特斯龙属,或是来自一不明的恐龙。
文雅
似鸟龙属(Ornithomimus elegans) Parks, 1933
单足龙属(Elmisaurus elegans) (Parks, 1933) Currie, 1989
斯氏近
颌龙(Caenagnathus sternbergi) Cracraft, 1971
根据与Anzu wyliei和Caenagnathus collinsi等相关物种的喙的证据,纤手龙可能是一种
杂食性动物或草食动物。2005年,菲尔·森特和J·迈克尔·帕里什对纤手龙的手部功能进行了研究,并发现其异常笔直的第二指爪可能是一种适应于探索裂缝的特征。他们认为纤手龙可能以第二爪刺穿
软体动物门猎物,比如
美国白灯蛾,以及无甲的
两栖动物、
爬行纲和
哺乳纲为食。然而,如果纤手龙具有其他始祖鸟类如
尾羽龙属(Caudipteryx)中发现的第二指上的大型主要羽毛,它就不可能进行这种行为。
2001年,布鲁斯·罗斯彻尔德和其他人发表了一项研究,检查了
兽脚类恐龙应力骨折和肌腱撕裂的证据,以及对其行为的影响。他们发现,在对17块纤手龙足骨进行
应力骨折检查后,只有一块有应力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