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书宏,男,1967年8月出生于
庐江县,材料科学家,中国科技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教授、副院长,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纳米材料与化学研究部执行主任,
合肥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院长。
1988年俞书宏获得
合肥工业大学无机化合物专业
学士;1991年获得上海化学工业研究院硕士学位;1998年获得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无机化学专业博士学位;2002年入选
中国科学院引进海外杰出人才;2003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0年担任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2013年当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2019年11月22日,当选
中国科学院院士。2022年7月,被敦聘为
温州市“双碳”科创港建设战略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俞书宏的研究方向包括:仿生高性能纳米复合
结构材料、自组装及应用;聚合物控制晶化与模拟生物矿化;多功能
纳米材料的模板诱导合成和组装技术;新型
无机化合物有机
杂化材料的制备、性能与组装体功能;面向能源、环境领域应用的新型碳材料的制备和能量存储;纳米材料的光、电、磁性能调控和纳米
催化效应等。
2020年5月,获得
全国创新争先奖。2022年11月消息,科研数据权威机构
科睿唯安信息服务(北京)有限公司发布了2022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Highly Cited Researcher)”榜单,俞书宏入选。
人物经历
无机化学家,主要从事无机合成化学、仿生材料的设计合成与应用研究。
1988年7月,获得
合肥工业大学无机化合物专业
学士。
1991年5月,获得上海化学工业研究院硕士学位。
1998年10月,获得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无机化学专业博士学位。
1999年,获得
日本学术振兴会(JSPS)资助,担任日本学术振兴会研究员,在日本
东京工业大学材料与结构实验室工作(-2001年)。
2001年,获得德国洪堡基金会(AvH)资助,担任洪堡外国科学家研究员,在德国马普学会胶体与界面研究所工作(-2002年)。
2002年,入选
中国科学院“引进海外杰出人才”,进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任教,担任博士生导师。
2003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06年,入选中央七部委“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2010年,担任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至2014)。
2013年,当选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
2015年,担任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
2016年,担任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学术带头人。
2022年7月,被敦聘为
温州市“双碳”科创港建设战略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综述
俞书宏长期从事
无机化合物材料的仿生合成与功能化的研究。在聚合物和有机
小分子模板对纳米结构单元的尺寸和维度及取向生长的调控规律、仿生多尺度复杂结构材料的合成及
构效关系研究方面取得多项创新成果,在面向应用的重要纳米结构单元的宏量制备、宏观尺度纳米组装体的制备与功能化、新型
纳米材料的合成设计及能源转换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2016年10月,俞书宏课题组在人工合成珍珠母的方法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不同于以往仿珍珠母材料或仿生矿化方法得到的
微观羽果乐队,课题组首次通过模拟天然珍珠母生长过程而获得得了人工仿生结构材料,这种材料具有与天然珍珠母高度相似的
化学组分和微观结构,并因此兼具强度及韧性。该成果以“Synthetic nacre by predesigned matrix-directed mineralization”为题发表在10月7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Science 2016, 354, 107-110)。
2020年5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发展了一种新型纳米纤维仿生结构材料的制造方法,成功研制了一类天然纳米
纤维素高性能结构材料。这种新型仿生
结构材料集成了轻质高强韧、高尺寸稳定性、抗热震、抗冲击、高
损伤容限等多种优异性能,综合性能突出。它的密度仅为钢的六分之一,而强度、比韧性均超过传统合金材料、陶瓷和
硬塑料。这种新型全
生物质仿生结构材料有望替代现有的工程塑料,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相关研究成果于近日发表在Science Advances(《科学进展》)杂志上。
2023年,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联合
吴恒安教授团队成功揭示
瓣鳃纲褶纹冠蚌链内的可变形生物矿物
硬组织的耐疲劳机制,提出了一种多尺度结构设计与成分固有特性相结合的耐疲劳设计新策略,为未来耐疲劳结构材料的合理设计和制备提供了新的见解。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科学》上。
• 项目承担&成果奖励
截至2016年,俞书宏主持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及其他委托项目等。
2021年1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基于“藕断丝连”这一现象,研制出了一种可用于手术缝线的仿莲丝细菌纤维素水凝胶纤维。该纤维缝线在保护受损组织、促进伤口愈合以及减少不良反应方面都具有显著的优势。
• 碳弹簧
2021年8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成功研制出一种兼具高度可压缩性和可拉伸性的
超弹性全碳多孔材料——“碳弹簧”,可以在-100℃到350℃的极端温度环境中稳定地发挥作用。这种独特优势使其应用到
外层空间探测任务中成为可能。该研究成果发表在材料领域知名期刊Advanced Materials上。
成果奖励
• 学术论著
截至2017年,俞书宏在国际学术期刊Science, Nature Materials, Nature
纳米技术, Science Adv., Nature Commun., Chem. Rev., Acc. Chem. Res., Chem. Soc. Rev., Angew. Chem. Int. Ed., J. Am. Chem. Soc., Adv. Mater.等上发表通讯或
第一作者论文430余篇,
影响因子IF\u003e10的SCI论文150篇。受邀在Chem. Rev., Acc. Chem. Res., Chem. Soc. Rev., Adv. Mater., Nat. Sci. Rev., Nano Today, Mater. Today,
Energy Enviro. Sci., Adv. Funct. Mater., Small, Top. Curr. Chem., J. Mater. Chem., MRS. Bull.等国际期刊上发表综述论文、特征论文和研究消息报道等三十五篇;受邀在
美国Marcel Dekker, Inc.、John Wiley \u0026 Sons、CRC Press、Kluwer/Plenum、美国科学出版社等十八部英文专著中各撰写一章。被SCI论文引用35411次,H因子103,2014-2017年连续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名录。
1. Shu-Hong Yu*, Helmut C?lfen, Klaus Tauer, Markus Antonietti, “Tectonic arrangement of BaCO3 nanocrystals into helices induced by a racemic block co
均聚物”, Nature Materials 2005, 5, 51-55.
2. Linbao Luo, Shu-Hong Yu*, Hai-Sheng Qian, Tao Zhou, “Large Scale Fabrication of Flexible Ag/Cross-Linked
聚乙烯醇 Coaxial Nanocables by a Facile Solution Approach”, J. Am. Chem. Soc. 2005, 127, 2822-2823.
3. Wei-Tang
姚姓, Shu-Hong Yu*, Long
波兰科学院, Jing Li, Qing-Song Wu, Ling Zhang, Jie Jiang, “Flexible Wurtzite ZnS Nanobelts with Quantum
开本 Effects: a Diethylenetiamine-Assisted Solvothermal Approach”, Small 2005, 1, 320-325 (Invited).
4. Shao-Feng Chen, Shu-Hong Yu*, Tong-Xin Wang, Jun Jiang, H. C?lfen, Bing Hu, B. Yu, Polymer Directed Formation of Unusual CaCO3 Pancakes with Controlled
surface Structures, Adv. Mater. 2005, 17(12), 1461-1465. (Top 10 paper in June Issue).
5. Weitang Yao, Shu-Hong Yu*, Xiaoying Huang, Jun Jiang, Lucy Qiuxia Zhao, Long
pan, Jing Li, “Nanocrystals of an inorganic-organic hybrid semiconductor: Formation of uniform nanobelts of [ZnSe](DETA)0.5 (DETA =
二乙烯三胺) in ternary solution”, Adv. Mater. 2005, 17 (in press).
6. Ji-Ping Zhu, Shu-Hong Yu*, Zhu-Bing He, Jun Jiang, Ke Chen, Xiao-Yuan Zhou, “
情结 PbTe hopper (skeletal) crystals with high hierarchy”, Chem. Commun. 2005, In press.
7. Zhubing He, Shu-Hong Yu,* Jiping Zhu, Aminoacids Controlled Growth of Shuttle-like Scrolled
碲 Nanotubes and Nanowires with Sharp Tips, Chem. Mater. 2005, 17 (11), 2785-2788.
8. Helmut C?lfen*, Shu-Hong Yu*, “Biomimetic Minereralization/Synthesis of Mesoscale Order in Hybrid Inorganic-Organic Materials via Nanoparticle Self-Assembly”, MRS Bull. 2005, October issue of MRS Bulletin on “Self-Assembly in Materials Synthesis”. (Invited Review Paper, In press).
9. Biao Liu, Shu-Hong Yu*, Linjie Li, Qiao Zhang, Fen Zhang, Ke Jiang, “Morphology
监察 of Stolzite Microcrystals with High Hierarchy in Solution”, Angew. Chem. Int. Ed. 2004, 43, 4745-4750.
10. Shu-Hong Yu*, Helmut C?lfen*, “Bio-inspired
晶体 morphogenesis by hydrophilic polymers”, J. Mater. Chem. 2004, 14, 2123-2147. Biomineralization Special Issue. (Invited Review).
11. Shu-Hong Yu*, Xianjing Cui, Lingling Li, Kai Li, Bo Yu, Markus Antonietti, Helmut C?lfen, “From starch to
碳/metal hybrid nanostructures: Hydrothermal metal catalyzed
碳化”, Adv. Mater. 2004, 16,1636-1640.
12. Shu-Hong Yu*, Markus Antonietti, Helmut C?lfen, Jürgen Hartmann, “Growth self-assembly of
铬酸钡 nanofibers towards hierarchical and repetitive superstructures by
均聚物 controlled mineralization reactions”, Nano. Lett. 2003, 3, 379-382. (Selected as Covered Art in March Issue).
13. Shu-Hong Yu*, Biao Liu, Mao-Song Mo, Jian-Hua Huang, Xian-Ming Liu, and Yi-Tai Qian, “General Synthesis of Single-
晶体 Tungstate Nanorods/Nanowires: A Facile Low
温度 Solution Approach”. Adv. Funct. Mater. 2003, 13, 639-647. (Top article of August Issue).
14. Shu-Hong Yu*, Markus Antonietti, Helmut C?lfen, Michael Giersig, “Synthesis of very thin 1D and 2D CdWO4 nanoparticles with improved
荧光 behavior by
均聚物 controlled crystallization”, Angew. Chem. Int. Ed. 2002, 41, 2356-2360.
15. Jian Yang, Can Xue, Shu-Hong Yu*, Jing-Hui Zeng, Yi-Tai Qian, “General synthesis of
半导体 chalcogenide nanorods by using a monodentate ligand n-butylamine as a shape controller”, Angew. Chem. Ed. Int. 2002, 41,4697-4700.
16. Shu-Hong Yu*, Helmut C?lfen, Markus Antonietti, “
监察 of the Morphogenesis of
钡 Chromate by Using Double-Hydrophilic Block Copolymers (DHBC) as
晶体 Growth Modifiers”, Chem. Eur. J. 2002, 8, 2937-2945.
17. Shu-Hong Yu*, Masahiro Yoshimura, “Shape and Phase
监察 ofZnS Nanocrystals: Templated fabrication of wurtzite ZnS single crystal nanosheets and ZnO
白点like dendrites from a lamellar molecular precursor ZnS ? (NH2CH2CH2NH2)0.5”, Adv. Mater. 2002, 14, 296-300.
18. Shu-Hong Yu*, Masahiro Yoshimura, “Ferrite/Metal Composites Fabricated by Soft Solution Processing”, Adv. Funct. Mater. 2002, 12, 9-15. (Invited Feature Article).
人才培养
截至2017年,俞书宏一共培养了67名博士生、29名硕士生和10名
博士后。其中1人获得得全国优秀
博士论文、1人获得得全国优秀博士论文
提名奖、8人获得得
中国科学院百篇优秀博士论文、3人获得得安徽省优秀博士论文。
2003年获得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九届高等院校
青年教师奖(研究类)
一等奖。2012年度宝钢优秀教师奖、2012年度卢嘉锡科学教育基金会“
卢嘉锡优秀导师奖”、2011-2013年度和2016-2017年度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2010-2016年度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奖、2011-2017年度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2014年度“第九届
杨亚基金-教育奖。
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俞书宏领导的课题组在聚合物控制晶化与仿生材料、无机合成与制备、
无机化合物有机
复合材料、
生物质转化制备新型碳纳米材料及应用等方面并取得多项创新性成果。(
中国科学院评)
新型手术缝线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基于“藕断丝连”这一自然现象,深入探究了莲丝纤维的微观结构与力学性能,并受此启发研制出一种可用于手术缝线的仿莲丝细菌纤维素水凝胶纤维。该成果日前发表于《纳米快报》,相关专利已审核通过并获得授权。
俞书宏院士团队在实验
中将细菌纤维素水凝胶加工成具有仿莲丝微米
尾旋结构的水凝胶纤维。该纤维兼具较高的强度和韧性,“可拉伸、不回弹”,同时具有优异的
亲水性和生物相容性,是一种非常好的医用材料。仿生螺旋结构还赋予该材料与人体皮肤相近的
弹性模量,在伤口处受力变形时,可有效缓冲吸收能量,并与人体组织实现同步形变,从而避免割伤伤口,造成二次伤害。相对于传统的棉线或聚合物线,水凝胶纤维缝线具有高生物相容性、高含水量、低刺激性、低摩擦阻力等特点,在保护受损组织、促进伤口愈合、减少不良反应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有望成为下一代新型高端手术缝线。
此外,这一材料的多孔结构还使水凝胶纤维能够
吸附抗生素或
抗炎药药物等,并持续在伤口处释放,从而起到抗炎和加速伤口愈合的作用,有望在更多的医用材料领域中展现出其独特的应用潜力。
参考资料
俞书宏.中国科技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2020-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