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君宇
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无产阶级革命家
高君宇(1896年10月20日~1925年3月6日),原名尚德,字锡三,号君宇,静乐县峰岭底村(今属娄烦县),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共山西省党、团组织的创始人。
高君宇在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五四”运动中,高君宇作为骨干分子领导青年学生参加游行示威。1921年,高君宇创建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并担任第一任团委书记;同年夏,高君宇回到太原,与贺昌、李堂等人创建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改组《平民周刊》,向青年学生传播进步思想。1922年1月,高君宇作为中共代表之一参加共产国际在莫斯科举行的远东各国共产党及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5月,高君宇前往广州出席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被选为团中央委员;7月,高君宇出席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中央委员;9月,党中央机关刊物《向导周报》正式出版,高君宇担任编辑兼记者。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爆发,高君宇等受党的委派,领导长辛店工人同反动军阀进行斗争。1924年6月,高君宇在太原创建山西党组织;同年7月,高君宇赴广州协助孙中山工作;同年11月,高君宇陪同孙中山北上,因劳累过度病倒,病中仍协助孙中山、李大钊筹备国民会议促成会。1925年3月6日,高君宇在参加国民会议促成会期间,因病情恶化与世长辞。
人物生平
1912年考入山西省第一中学,因才华出众,以“十八学士登瀛州”而享誉省城。1915年,他参加了反对袁世凯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二十一条”的斗争,声援蔡锷等人护国反袁斗争。
1916年,高君宇考入北京大学,在那里接受了新思想的启蒙教育。十月革命后,高君宇和邓中夏黄日葵、许德珩等同学,经常聚集在李大钊那里,共同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十月革命的经验,寻求改造中国社会的方法和道路。五四运动时,作为北京大学学生会负责人之一的高君宇,是这一反帝爱国运动中的主要骨干。
1920年3月,在李大钊指导下,高君宇和邓中夏等北大19名学生秘密组织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之一。10月,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立,高君宇是这个小组最早的成员之一。他受小组的委托加紧筹建青年团组织,经一个月的努力,组建了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当选为第一任书记。不久,高君宇又被派到山西省筹建社会主义青年团。经过他的耐心细致工作,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于1921年5月1日成立。为了使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有一个宣传革命思想的阵地,高君宇和贺昌王振翼等改组了《平民周报》编辑部,改组后的《平民周报》在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引导青年进行革命斗争方面起了重大作用。
1923年2月,爆发了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高君宇等受党的委派,领导长辛店镇工人同反动军阀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6月,高君宇参加了党的“三大”。大会确定了关于国共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策略。会后,高君宇担任了党中央教育委员会委员。从此他把主要精力投入建立统一战线的工作。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后不久,高君宇受北京党组织的指派,到山西省筹建党组织和筹划山西地区国共合作等事宜。
后来,高君宇受党的委托,曾担任孙中山的秘书。当帝国主义支持反动商团发动叛乱时,高君宇率领工团军英勇奋战。
冯玉祥在十月发动“北京政变”,电邀孙中山北上,共商国事。高君宇随同孙中山抵京。高君宇本来就有肺病,经常咯血,在广州市紧张的战斗生活,使他的身体更加孱弱。随孙中山北上,一路劳顿,病情愈加沉重。他在北京住医院后,仍一心想着党的事业。病情稍有好转,他一再要求出院,出院后便投入了国民会议促成会的紧张筹备工作。1925年3月1日,国民会议促成会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他是代表之一。就在这时,他突患急性阑尾炎,经抢救无效,于1925年3月病逝,年仅29岁。
人物故事
如今的北京陶然亭公园内,有高君宇和恋人石评梅之墓,述说着两枚象牙戒指引发的动人情话。
高君宇对陶然亭情有独钟。陶然亭建于清康熙,从清末到民初就是仁人志士进行革命活动的地方。高君宇和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邓中夏等人曾在这里召开秘密会议,商讨中国革命前途,同时也和石评梅经常在此漫步。
石评梅是高君宇生命中最挚爱的女性,生于1902年,山西平定人,是“五四”时期著名的青年女作家,著有《涛语》《祷告》《偶然草》等书。他们在同乡会上相识,共同的进步追求和兴趣使二人相互吸引。高君宇家中曾有过包办的不幸婚姻,在心灵受过创伤后对石评梅有火一般的恋情。石评梅虽然也爱对方,却因初恋失败抱定独身主义的宗旨而固守着“冰雪友谊”的藩篱。
为了表明自己对爱情的忠贞,高君宇特意从广州市买了两枚象牙戒指,一枚连同平定商团叛乱时用过的子弹壳寄给北京的石评梅作为生日留念,另一枚戴在自己手上。石评梅戴上了这枚特殊意义的象牙戒指,“用象牙的洁白和坚实,来纪念我们自己静寂像枯骨似的生命。”
高君宇患病动手术后于第二天突然去世,对石评梅犹如青天霹雳,后悔当初没有接受他的求爱。她在高君宇的墓碑上题写了他生前的诗句:“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
1928年9月,年仅26岁的才女石评梅因悲伤过度,在泣血哀吟中走完短短的一生,人们把她葬于陶然亭公园内的高君宇墓旁,“生前未能相依共处,愿死后得并葬荒丘”。
人物评价
高君宇是中共北方党团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山西党团组织的创始人,中国共产党早期著名的政治活动家、理论家。“我是宝剑,我是火花,我愿生如闪电之耀亮,我愿死如彗星之迅忽!”在高君宇故居纪念馆前,身着旗袍,手握书卷的高君宇塑像傲然挺立。(中国新闻网山西省评)
高君宇在长期革命斗争的实践中对当时中原地区正在发生的民主革命发表了自己独到的见解,特别是关于党的建设、武装斗争、统一战线等方面的论析。他觉得共产党要肩负起反帝反封建的艰巨责任,必须要加强党自身的建设,既要注重组织建设,也要注重理论建设。此外,他还积极倡导在工人中建立党组织,他精辟地指出,“我们共产党,不是‘知识者所组织的马克思学会’,也不是‘少数共产主义者离开群众之空想的革命团体’,应当是无产阶级中最有革命精神的广大群众组织起来为无产阶级之利益而奋斗的政党,为无产阶级做革命运动的急先锋!”并且,他提出在对敌斗争中要进行武装革命,而在革命斗争中要建立统一战线,他主张联合各压迫阶级、团结一切革命力量,并从分析中原地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政治及经济利益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统一战线中既联合又斗争的策略,明确了无产阶级在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问题,为统一战线的巩固和发展作了不懈的努力。他的思想观点对于当时处于幼年的中国共产党来说是极具前瞻性的,对于党如何处理好与各阶级、各阶层的关系发挥了重要作用。(北京共青团机关党委评)
建党初期理论家,高公健笔人人夸。(李大钊评)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人物故事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