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猫(Burmese)又称美国缅甸猫(American Burmese),是美国育种者从来自缅甸的一只棕色猫选育而形成的一种中型短毛家猫品种。缅甸猫性格友好,顽皮且非常聪明,喜爱发声和社交,喜欢人类和其他宠物的陪伴,被称为“终极伴侣猫”,是适合在家庭中饲养的宠物猫品种。
1930年,
美国约瑟夫·汤普森博士(Dr. Joseph G. Thompson)在缅甸旅行后将一只被称为“黄猫”(Wong Mau)的棕色母猫带回了美国,让其进行繁殖,随后育种者们从它生育的深棕色后代中选育出了缅甸猫品种。缅甸猫在1936年首次在猫爱好者协会(CFA)注册,在1970年代达到人气顶峰。在育种过程中,一部分个体被运到
欧洲并发展出了
欧洲缅甸猫(European Burmese),本文所指的缅甸猫是指
美国选育的品种,不包含欧洲缅甸猫。
缅甸猫是体型中等的猫品种,体重3.6-5.4
千克,体长最大可达45厘米,骨骼坚固,肌肉发育良好。公猫体型略大于母猫。头部呈圆形,眼间距较大,站立时肩,膀、背部和尾巴齐平,四肢比例匀称。尾巴笔直,长度中等。毛发较短,细腻而富有光泽,质地似绸缎,主要颜色有深棕色、香槟色、蓝色和铂金色。寿命为12-16年。
选育历史
最早的关于缅甸猫的记录来自
泰国,在
大城府时代的罗,有人写了十七首图解的诗,其中提到了三种类型的猫,很可能与当代的暹罗猫、科拉特猫和缅甸猫相对应。一般认为这些品种在十八世纪
缅甸人入侵之前一直留在泰国,随后缅甸士兵可能将泰国庙宇中的猫带到了缅甸。也有其它观点认为,缅甸猫的祖先起源于缅甸,传说缅甸猫在当地被视为神圣的猫品种,常在寺庙和修道院中饲养,据说它们是祭司长的私人宠物,被称为“拉贾”(Rajah)猫,它们还受到缅甸老国王的喜爱和尊敬,并作为珍品在
印度展出。
1871年,哈利逊·威尔(Harrison Weir)在英国水晶宫举行第一次猫展,一对列为“
暹罗猫”的参展猫在体型上和现代的美国缅甸猫极相似,也可能与现代东其尼猫品种相似。19世纪后期的
英国,缅甸猫被当成巧克力色的暹罗猫,这种观念持续了一段时间,导致缅甸猫经常和传统暹罗猫杂交,使缅甸猫品种的体型越来越接近暹罗猫。于是纯种缅甸猫品种就慢慢在英国绝迹了。
1930年,美国约瑟夫·汤普森博士(Dr. Joseph G. Thompson)在缅甸旅行后将一只棕色母猫带回了美国,这只母猫被称为“黄猫”(Wong Mau)。“黄猫”体型较小,看起来比
暹罗猫更紧凑,头部圆而短,眼睛圆,眼间距较大,尾巴较短,被毛呈
胡桃属棕色,有深棕色的斑点。许多饲养员认为它是深色暹罗猫,但汤姆森认为它与暹罗猫明显不同,汤姆森想让“黄猫”繁殖小猫,来鉴定和传播其基因特征。
1932年,“黄猫”与一只海豹色暹罗公猫交配繁殖,生育了两种颜色的小猫,有些像暹罗猫,有些像“黄猫”一样有棕色毛发和深色斑点。随后,“黄猫”与它自己的儿子近亲繁殖,后代有三种颜色,除了上述两种外,还有一种
栗色毛发的类型。育种者利用深棕色毛发的后代继续繁殖,从而创建了当代缅甸猫品种,后来随着不断地繁殖,又出现了一些颜色类型如蓝色等。“黄猫”的基因身份被推断为
暹罗猫和缅甸猫的杂交后代,并且携带有稀释颜色基因和巧克力色基因。
1936年,缅甸猫首次在猫爱好者协会(CFA)注册,1930年代末和1940年代初,早期的缅甸猫在猫展圈获得了相当大的人气,人们对缅甸猫幼猫的需求很大。育种者继续使用暹罗猫来育种,从而产生了大量的杂交种。最终,猫爱好者协会制止了这种情况,并于1947年暂停了缅甸猫的注册,同时裁定注册为缅甸猫的个体其三代之内必须为纯缅甸猫血统。于是一些育种者停止使用杂交种,专注于培育缅甸猫,实现三代纯血统是缓慢的,但最终在1956年,有3只猫达到了这一标准。1957年底,已经有足够的纯种缅甸猫个体,于是猫爱好者协会恢复了缅甸猫的注册。缅甸猫在1970年代达到了人气的顶峰,当时它们是仅次于波斯猫和
暹罗猫的第三大最受欢迎的品种。1979年,国际猫协会(TICA)也认可了缅甸猫。
1958年,缅甸猫爱好者联合会(United Burmese Cat Fanciers)设定了一个目标,即为缅甸猫爱好者制定一个统一的标准,该标准将被所有猫爱好者组织所接受。该标准于1959年被采用,此后直至2024年一直保持不变。
需要注意的是,在缅甸猫育种过程中,一部分后代被运到欧洲,在欧洲发展出了
欧洲缅甸猫(European Burmese),欧洲缅甸猫也被猫爱好者协会认定为独立品种。本文所指的“缅甸猫(Burmese)”是指美国选育的品种,有时也被称作“美国缅甸猫(American Burmese)”,而不包含欧洲缅甸猫。
早期的“黄猫”本身是一个缅甸猫种类和
暹罗猫的杂交个体,这种杂交类型后来发展为一个单独的品种—东其尼猫。缅甸猫也在孟买猫和博美拉猫的育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形态特征
身体特征
缅甸猫是体型中等的猫品种,体重3.6-5.4千克,体长最大可达45厘米,骨骼坚固,肌肉发育良好。缅甸猫比看起来更重,有“用丝绸包裹的砖块(Bricks Wrapped In Silk)”之称。公猫体型略大于母猫。颈部肌肉发达,胸部圆润结实,站立时肩膀、背部和尾巴齐平,四肢比例匀称,爪子圆形。尾巴笔直,长度中等。
头部特征
缅甸猫头部呈圆形,脸部饱满。耳朵中等大小,基部宽阔,尖端圆形,略微向前倾斜。眼圆,眼间距较大,大多数缅甸猫的眼睛是黄色的,但少数会表现出蓝色。口吻部短而宽阔。下巴较圆。
被毛特征
缅甸猫毛发较短,细腻而富有光泽,质地似绸缎。按照CFA的品种标准,缅甸猫按照毛色可分为四类。
生活习性
缅甸猫性格友好,顽皮且非常聪明,喜爱发声和社交,喜欢人类和其他宠物的陪伴。它们渴望人类的关注,喜欢蜷缩在主人的腿上,加入家庭成员的游戏,能够接受与孩子一起玩耍。如果长时间没有人陪伴它们,它们将感到沮丧和孤独。缅甸猫的叫声柔和甜美,喜欢通过叫声与主人沟通。缅甸猫精力充沛,喜欢跳跃、攀爬和向窗外看,适合使用猫爬架等设施。许多缅甸猫喜欢玩玩具,有时缅甸猫会学会自己打开橱柜翻找里面的东西。
饲养价值
缅甸猫性格亲人,被缅甸猫饲养者联盟 (NABB) 称为“终极伴侣猫”,是适合在家庭中饲养的宠物猫品种。一些缅甸猫也可以参加品种比赛。例如在猫爱好者协会2022-2023年赛季1-9赛区(Regions1-9)中,一只
栗色公猫获得了总排名的第15名以及缅甸猫品种排名第一名,两只蓝色的缅甸猫分别获得缅甸猫品种第2名和第3名,在国际赛区中,一只深棕色公猫获得品种第一名。
饲养照料
饲喂
缅甸猫需要以肉类为主的优质猫粮,优质的干粮有助于保持良好的口腔健康,补充湿粮可增加水分。由于
糖尿病和
中度肥胖对缅甸猫来说可能是一个问题,限制它们的
糖类摄入量,避免过度进食也很重要。
繁育
参与繁殖的缅甸猫母猫至少应满一岁,公猫应满两岁。缅甸猫的发情周期约为18-20天,一年可以繁殖多胎,平均每胎产仔数量为6只,产仔数量因猫的年龄、体型、营养情况和个体遗传情况而异。母猫妊娠期为59-69天,饲养者应为其提供温暖而干燥的饲养场所,确保营养充足和环境卫生。分娩前,母猫食欲增加,
乳房肿胀,饲养员按摩其腹部,可感觉到宫缩。分娩时间为2-6小时,每只小猫间隔10-30分钟出生。
缅甸猫母猫的母性较强,对小猫照顾细致。若小猫由饲养者来喂养,应根据小猫体重估算食物量,每天喂食3次,其中至少应在夜间喂食一次。待小猫可以进食固体食物后,饲养者可为小猫提供优质幼猫粮,遵循
兽医学建议按时接种疫苗,鼓励其与人或其它宠物互动。缅甸猫幼猫通常很有活力,表现出顽皮而无所畏惧的性格。大多数小猫在12-16周大时,可被安置在新主人的家中。在此之前它们需要接受
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注射。若主人不希望猫咪繁殖,则应在六个月大之前对其进行绝育。缅甸猫的寿命为12-16年。
护理
缅甸猫的毛发不需要太多的护理,只需每周用橡胶刷梳理以去除松散的毛发,维持毛发光泽。
常见疾病
缅甸猫通常很健康,但它们可能容易受到一些疾病的影响。遗传病主要为家族性低血钾多发性肌病,这是一种遗传性疾病,会导致骨骼肌无力,难以行走,头部低垂等症状,该病主要通过在繁殖和选购幼猫时的基因检测进行防范。其次是颅骨畸形,缅甸猫头部缺损(BHD)是一种遗传性疾病,表现为头骨和脸部发育不正常,幼猫无法生存。缅甸猫还有患原发性青光眼的风险,症状包括眼睛肿胀、流泪和眯眼,眼部高压,并可能导致失明。猫感觉过敏综合征 (FHS)是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它会导致对触摸或疼痛刺激的敏感性增加。肾结石和肥胖也是缅甸猫常见的疾病。
产业
1978年,喜爱缅甸猫的人们成立了缅甸猫育种者联盟(NABB),是一个隶属于猫爱好者协会的的育种俱乐部,旨在为缅甸猫育种者和对该品种感兴趣的人提供联络点和信息来源并举办缅甸猫展。2024年,一只由信誉良好的饲养员出售的缅甸猫,其价格为600至1000美元。
近种对比
缅甸猫和欧洲缅甸猫是由同一祖先选育而来的两个独立品种,体型区别在于缅甸猫身体更结实,头部更宽,眼睛明显圆润,口吻更短;欧洲缅甸猫头部呈楔形,眼睛明显倾斜,口吻较长。
参考资料
缅甸猫.thesprucepets.2024-03-27
缅甸猫历史.burmesecat.2024-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