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震东
国民党中评会原主席团主席、连战之父
连震东(1904年4月23日-1986年12月1日),字定一,出生于台湾台南,祖籍福建漳州龙溪县(现为龙海市) ,台湾著名爱国诗人和史学家连横之子,中国国民党前主席连战之父,曾担任中国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台湾“民政厅长”“内政部长”等职。
1919年,连震东赴日本庆应义塾大学读书,在日本读书期间,他在东京领导400多名台湾学生,响应台湾自治运动。1929年大学毕业后,他返回台湾,一度在《台湾民报》任记者。1931年,连震东赴上海市投奔国民党创党元老张继,后转至西安市,并加入国民党。1942年,他转往国民党中央战干团任教官,后升任陆军军官学校西安分校总教官,并被授予少将军衔。 1945年抗战胜利,台湾光复,连震东随台湾行政长官陈仪到台湾参加10月25日的受降光复典礼。1946年,连震东出任台北市县长,并在台北市当选制宪后的首届国大代表。不久,他被调任行政长官公署参事。同年省参议会成立后,他又出任参议会秘书长。 
1950年,连震东任国民党中央改造委员会委员、并兼《中华日报》社长。1954年,他担任台湾“民政厅长”;1960年担任台湾“内政部长”。1969年起,他被聘为中国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并曾担任主席团主席。他于1976年被聘为台湾地区领导人办公室政策顾问,1980年被聘为台湾地区领导人办公室资政。1986年,连震东因病逝世。
人物生平
早年生活
1904年,连震东出生于台湾。毕业于台南第二公学校,成绩名列前五名。1919年爆发“五四运动”的那一年,他在父母陪同下赴日本庆应义塾大学读书,他在那里开始参加政治活动。他与正在明治大学法学部肄业的郭国基(台湾早期政坛名人)及在日本东京商科大学读书的吴三连(后来的台湾政坛与商界名人)在东京领导400多名台湾学生,响应台湾自治运动。1924年与1925年,他参加东京台湾青年会所办的文化演讲团回台湾演讲。1929年,连震东毕业于庆应义塾大学经济科,回到台湾欲加入台湾民报,但是由于连横发表“鸦片有益无害论”,导致台湾民报拒绝连震东,遂加入日方色彩较重的昭和新报。
抗战时期
1931年,在父亲连雅堂的安排下,连震东赴上海市投奔中国国民党创党元老张继,从此揭开了连家在政界的新一页。 同年,日本入侵上海,淞沪会战战争爆发,张继前往西安市,力主设西京筹备委员会,建设西北,作为抗日基地。连震东也随他到西安市,并经他介绍加入了中国国民党,并被安排任职西京筹备委员会委员。连震东此行一去,就是10年。1934年7月,连震东与出生于沈阳名门赵兰坤结婚。1936年,父亲连雅堂在上海病逝。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连震东将母亲接到西安奉养。
1940年,连震东全家迁到国民党中央所在地重庆市。连震东仍在军中任职,赵兰坤在重庆黄楠中学任教。这时连震东在事业上开始发迹。1942年,他转往国民党中央战干团任教官,后升任陆军军官学校西安分校总教官,并被授予少将军衔。 1944年夏,在重庆的台籍国民党人共商收复台湾方案,并参加了收复台湾训练班。
台湾参政
1945年抗战胜利,台湾光复,连震东随台湾行政长官陈仪到台湾参加10月25日的受降光复典礼。重回台湾的连震东,受到陈仪重用,在台湾也日益发迹起来。 连震东受命接管台北州,即今天的新北市宜兰县、基隆县市等地,主要负责恢复道路、工程等基础建设与改制工作。 1946年1月27日,《台湾省乡镇组织规程》通过,台北州接管委员会予以裁撤。该委员会运行时间虽短,但在连震东的筹划下,台湾的公路、铁路很快修复通车,市政设施恢复正常运转,工厂也开工生产,避免了接收时期行政脱节现象。同年,连震东出任台北县长,并在台北市当选制宪后的首届国大代表。不久,他被调任行政长官公署参事。同年省参议会成立后,他又出任参议会秘书长,任期到中国国民党从大陆撤退台湾后不久的1950年。 1950年出任台湾地区行政机构参议,《中华日报》董事长、任中国国民党中央改造委员,参与督导改造运动。为16名委员中唯一的台湾籍人士。1952年任中央委员会第四组主任,主管文宣事务。1953年任中国国民党第五组主任,1954年起任台湾省民政厅长、秘书长。
1960年连震东任“政务委员”兼台湾地区内部事务主管部门负责人参与台湾经济建设、土地改革、兵役制度之确立,以及地方选举政务之策画执行,后历任“国大”宪政研讨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国民党中央党部副秘书长、台湾故宫博物院、“中央博物院共同管理委员会理事”“国安会”国家建设计划委员兼政治组召集人等。1969年后,他被聘为中国国民党第十、十一、十二届中央评议委员,其中担任第十一、十二届中央评议委员会主席团主席。1966年连震东任台湾地区行政机构政务委员,1976年获聘台湾当局领导人幕僚机构“国策顾问”,1980年获聘为资政。1986年病逝,终年82岁。
政治主张
反对分裂
1943年5月15日,重庆《大公报》发表了美国《幸福》、《时代》和《生活》三大杂志的发行人,《时代》公司战后问题研究组主任吉瑟浦的《美国的战后设计》。吉瑟浦此文除坚持“台湾地位未定”、“台湾托管”等谬论外,还提及“公民投票”的问题。对于吉瑟浦提出和提及的“台湾地位未定”、“台湾托管”和“公民投票”等谬论,连震东撰写了《日寇占领前的台湾》,义正辞严地指出:台湾必须归复中国,这是台湾人一致的愿望,须知血浓于水,在民族至上之原则下,什么“军略价值”,什么“国际重要性”都是不值一顾的。任何“重要性”与“价值”皆不足以成为阻碍台湾与大陆结合的理由。假使不顾台湾人的意志、权力、自由,而用国际共管,或委任统治等变态的割裂形式,硬使台湾与大陆离分,即必遭台湾人强烈的反对……台湾必须归复中国,这是台湾人一致的愿望……战后台湾必须归复中国,是最自然的归结,本不须再加以讨论或主张的。
立宪政体
1943年11月28日,连震东在“宪政问题特辑”中发表“宪政与预算”一文,展现了他深切的忧国忧民意识。他开篇就提到历史上因国民反对苛捐杂税或要求监督政府财政而引发的革命,强调了宪政与预算的重要性。他引用1215年英国大宪章和法国大革命时期的例子,说明国民对政府财政监督的必要性。连震东认为,实施宪政的核心在于国民在履行纳税义务的同时,也应享有监督政府财政的权利。他倡导的这种以宪政为基石、以民主为核心、以保障人权为目的的宪政观。
相关争议
台湾光复后,连震东任台湾接管委员会主委,后来官阶逐步高升,1960年任“内政部长”,六年后转任“行政院政务委员”。因参与台湾经济建设、土地改革等制度,且与一些商贾关系密切,连震东迅速成为岛内的富豪,为连战留下巨额财产。然而,连震东的这些巨额财产是否合法,一直是他备受争议的问题。
个人作品
参考资料
个人生活
家庭关系
父亲:连横,字武公,号雅堂,是台湾著名爱国诗人和史学家,被誉为“台湾文化第一人”。在日本殖民统治下,“生根台湾,心怀大陆”的连横努力发扬中华文化,著有《台湾语典》和《大陆诗草》等,并整理了《台湾通史》一书,声名远播。
妻子:赵兰坤,是沈阳市名门世家,1910年出生,北平燕京大学宗教学院服务科毕业,是经济学者赵兰坪之妹。1934年7月,连震东与正在河北省昌黎县美以美教会东三教区任民众教育干事的赵兰坤结为连理。连震东对他的太太有极高评价。他说:“兰坤有北方女子刚毅之气质,不畏危难,得事果断。笃信基督,自奉甚薄,待人极宽,能牺牲自己,慈爱他人。” 2011年4月17日,赵兰坤辞世,享年103岁。
儿子:连战,1936年出生于西安市,2001年6月17日,中国国民党召开第十五届党员代表大会临时会议,连战以国民党代理主席的身份当选党主席,之后一直以国民党主席的身份活跃在台湾政坛。2005年卸任国民党主席一职。
人物关系
影响评价
连震东精通日文,曾任西安中央战时工作训练团少将政治官,后来参与成立台湾革命同盟会,主编《台湾民声报》,为祖国抗战、台湾光复作出了重要贡献。(团结报 评)
连震东承先人遗志,投身祖国的抗日复台运动,经多方奔走,使《台湾通史》得以在大陆出版刊行,使这部著作为海峡两岸的学术界所知晓。1950年后,《台湾通史》在台湾多次出版,与连震东的努力是分不开的。(现代台湾研究 评)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早年生活
抗战时期
台湾参政
政治主张
反对分裂
立宪政体
相关争议
个人作品
个人生活
家庭关系
人物关系
影响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