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花甸镇
辽宁鞍山市岫岩县下辖镇
黄花甸镇成立于1958年,隶属岫岩满族自治县管辖,相传清代乾隆,有大批移民在此定居,当时西南大荒草甸上黄花盛开,故命名为黄花甸。解放战争期间,黄花甸是青城县政府所在地,1948年,黄花甸划给岩县管辖至今。驰名世界的岫岩玉,就产自被世人誉为“玉乡”的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居民以满族人民为主,满族是一个自强不息、开拓向上的民族。
地理位置
黄花甸镇位于辽东半岛的北部,地理坐标北纬40度度39分,东经122度52分至123度41分左右。位于岫岩满族自治县县北部,距鞍山市市区108公里,距岫岩县城45公里,东与清凉山村朝阳市相连,南与苏子沟接壤,西与大房身相依,北与石庙子毗邻。地势平坦,土地肥沃,素有岫北”小平原”之称。总面积176.3平方公里,东西长26公里,南北宽24公里,辖郭家岭村、关门山村、前堡村、陈家堡村、磨盘村、沙岗村、黄花甸村、大子村、青河村、老鹳窝村10个自然村,共105个村民组,总人口2.7万,其中满族人口占95%以上,是一个”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庄园”的山区镇。民风淳朴,远离尘喧,蓝天白云、清澈的河水、自然茂盛的绿草地、纯香的野果,美丽和谐,空气清新,令人向往。
特色农业
黄花甸镇地势平坦、土地肥沃,自古就是一个农业大镇,全镇耕地面积256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4.83%,自开展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来,黄花甸镇高效设施农业已初具规模,现拥有温室大棚1200栋,各类冷棚1000栋,总占地面积达5000亩,其中,有4个棚菜种植基地、7座食用菌种植小区、14个畜牧养殖小区,得天独厚的土地资源优势,成就了我们在岫岩满族自治县的农业大镇的地位;现有林地面积17万亩,几年中,我镇经济林发展迅速,其中,拥有栗子园3000亩,野生榛子园15000亩,野生核桃园800亩,寒富苹果2000亩,落叶松林40000亩,山货野果60多种,野生动物40余种,还有品种齐全的山野菜,我镇拥有开发绿色食品绝佳条件。黄花甸镇的清河口村河南省组,和周围自然组曾经是一片片的山楂园,因为山楂树的效益不好,和树龄的过大,全部换代为寒富苹果园,带头人为河南组的李洪帅。在果树还未达到收益的时候,在果树之间的空地上选择种植其他的经济作物,例如辣椒和青菜,收益很好。现已形成一大片的产业链。主要产出为辣椒和豆角等青菜。
经济情况
张庄、辽凤两条公路贯穿全境,全长56.78公里,交通十分便利,村通车率100%,客运、汽运十分便捷,镇内有直达鞍山市沈阳市大连市、本溪、丹东市凤城市等地的客车,全镇拥有近二百辆自营大货车,物流配送方便快捷。
黄花甸镇具有岫北中心镇的交通和区位优势,推动全民创业,大力发展商贸、旅游、服务等第三产业,使我镇形成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的集散地,几年来,我们以建设商业文化中心街为契机,重点发展超级市场、连锁经营、专业商店、专卖店、仓储物流等新型业态,实现经营多样化。全镇目前已有个体工商业户2000多户,经营范围涉及服装、建材、小商品零售、机械维修等近百种行业。与此同时,我们自主创新,发展自己的品牌,如“黄花甸面条”、“前堡羊汤”和“岫岩玉苹果”远近闻名。
与大多数东北地区小镇一样,黄花甸亦是如此:窗外冰天雪地,但走进农户的屋里,一股采暖散热器扑面而来,火炕烧得热乎乎,上炕坐下,一股暖流由下而上顿时驱散外面的风寒。当地人非常爽朗好客,东北的大炖菜也十分实惠好吃。
经济发展
小城镇建设样板镇
黄花甸镇于2004年建成了供暖公司,在镇区内取缔了小锅炉,实现了统一供暖,成为全市首个统一供暖的农村乡镇;完成了自来水工程,使镇区内自来水普及率达到100%,水质附合相关质量要求;基本完成了村村通油路建设,实现了组通路硬化率100%,镇区街道、边沟整洁;
正在施工建设的生活垃圾填埋场,可储存全镇15年的生活垃圾,是人居清洁的一个重要保障;
通过开展沼气清洁能源建设,实现了散养畜禽废弃物综合利用,乡村环境优美,生态农业得到快速发展;
有线电视、中国网通、移动、联通网络实现了全覆盖。可提供国际、国内直播电话、FAX、各类邮件、特快传递等各类通迅服务;
全镇商业住宅面积现有50000平方米,布局合理,功能完备。
羊汤在黄花甸只有一家30年老店,那就是张庄公路旁前堡村的羊汤馆,有的食客驱车几十公里就为了喝一碗前堡羊汤馆的羊汤。
菜葫芦
熟称葫芦条,做法就是一般的葫芦在没有完全成熟的时候切成条或片晒干,留到冬季,炖一锅,当然最重要的是锅里一定要有一只肥鸡。
民族
满汉杂居共处,互相通婚,他们就在共同的劳动与生活之中,相互改变着比较落后的风俗习惯,逐渐趋向一致。满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遗产的民族。满族入主中原之后,经历300年,对华族文化的影响之大,时间之长,吸取先进文明之快,都是创纪录的,都是值得肯定和歌颂的。
大炖菜
酸菜猪肉粉条,大片的白肉让你过足吃肉的瘾;茄子炖土豆,一个苹果大的土豆,一切四半,茄子用手撕成几块,炖在一起,绵软可口,俗话说:土豆炖茄子,撑死老爷子;还有排骨炖豆角,整个的东北地区“开锅烂”大豆角和大块排骨炖在一起,好吃不腻,十分诱人。酒更是少不了的,东北山村的人都是喝白酒和参酒,白酒当地叫小烧,白酒。这种酒很有劲,喝下一口,从嗓子眼儿到胃立即火辣辣的,可一般东北汉子少则四两半斤,多则八两一斤。一张大桌子放在炕上,全家人围坐一旁,吃着大炖菜,喝着老白干,其乐融融。
有关散文
转自:福清玉融社区文学鉴赏
有时,总会突然间想念起那个呆过半年的东北小镇,记忆里满是轻柔细碎的雪花,没有朋友与同学的喧闹,没有爱与不爱的纠缠,只是与哥哥一家宁静地生活在一起。小镇的冬天,天黑得特别早,夜晚异常的冷,我们总是早早地就围坐在哥哥的床上看电视,然后回到我自己的房间,或是听音乐或是看书到深夜。晚上在固定的时间,总能听到火车轰隆隆地穿过小镇,不知又带离了谁,而谁又归了家。白天阳光好的时候,总喜欢一个人走在铁轨上,望着那无止尽的延伸,望着那遥远的远方,总是想到漂泊与远离,于是心上莫名地忧伤起来。有时会坐下来,双手环着膝盖,想念起南方爱过与被爱过的人。铁轨总是古旧,砾石中野草滋长,路旁开满了野花,我最喜欢的,是那酒红与淡紫的雏菊,因为它有着与我一样的英文名字。(注:雏菊DAISY-老式英语。意指森林来的"金发女孩",甜美可爱。)
早晨醒来,窗玻璃上总是结满冰花,有阳光的时候,晶莹剔透,衬着古朴的剪纸,熬是好看。若是想念朋友了,就牵着小侄女的手,穿过两条街道,到一家很小的网吧上网,到达网吧时,雪花总是落满帽子与长发,带着清新的味道,我总会满心欢喜地告诉南方的朋友:这里又下雪了。第一次下雪时,我欣喜地拉出小侄女小侄儿,在漫天的雪花中慢慢旋转,周围的雪花似乎也跟着飞舞。我伸出双手,任雪花慢慢飘落掌心然后渐渐融化。雪落厚的时候,我会张开双臂,后面跟着那两个小天使,在雪地时踩得咯吱咯吱响,身后留下一串双一串的脚印。夜深时,有时窗外会走过一两个夜归的人,咯吱咯吱地渐渐远去,我那时才深深体会到风雪夜归人的意境。
冬日的天空,总是苍白的蓝,树叶似乎是在一夜之间掉光的,剩下细细密密的枝丫,挂不挂雪花的时候,都不失为一种风景,不似南方的树,落了叶子,只剩一些光秃秃的枝干,象一些寂寞的手势。冬日的傍晚,四点天就开始黑透,我若是晚归,哥哥总是一遍一遍地电话催我,放心不下。于是我就会想起小时候,哥哥是孩子王,我每天总跟在他屁股后面,象只骄傲的小孔雀,又象个小公主。可是再想起时,童年已是那么的遥远,而我,却当起了小侄女小侄儿的孩子王,象个不愿长大的孩子。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地理位置
特色农业
经济情况
经济发展
菜葫芦
民族
大炖菜
有关散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