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陵
后汉高祖刘知远的陵墓
后汉睿陵 - 刘知远的陵寝,位于庄乡柏村西侧,是后汉高祖刘知远的陵墓。刘知远(895——948年),于947年即帝位,948年死,同年11月葬于睿陵。其陵前原有气势宏伟的神道石刻群、阮翁仲神兽罗列两旁,可惜的是在“文革”中全部被毁。现陵区仅存有一高大土冢和几个偃卧田垄间的石狮,好像在向人们泣诉着它千年的历史。1963年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祖简介
刘知远。高祖,名刘知远(公元895~948年),沙陀族后唐时封北平王,后称帝。为东汉建立者。在位2年,病死,终年54岁,葬于睿陵(今河南省登封市东南测景台左)。刘知远太原市(今山西省太原市南)沙陀族人。初与石敬瑭一起为后李嗣源手下将领,后帮助石敬在辽朝扶持下建立后晋,被任为河东节度使,北京(今山西省太原市南)留守等职。石重贵继位后,进封为北平王,拜中书令。因他的官位高,功劳大,势力强,为石重贵所猜忌。晋辽交战期间,他守境不出,招募军士,壮大力量。辽军进入开封市时,他派部下以祝贺胜利为名,去汴京察看形势,知道辽军很不得人心。不久,他打出复兴后晋、迎石重贵来晋阳的旗帜,受到将士的拥戴。公元947年2月辛未日,他在太原市称帝,改名为,建国号为汉。第二年建年号为“乾枯”。史称东汉
刘知远称帝后,为了赢得民心,沿用后晋的年号天福,以争取后晋文武官吏的支持。他下诏书慰劳各地自发武装抗辽、保卫乡土的起义军,又不夺民财而取出宫中所有财物赏赐将土,获得了军民的支持。然后趁辽军北退,辽统治集团忙于争夺皇位之际,他统帅大军自晋阳出发,一路势如破竹,2l天后进入洛阳市,又8天后开进开封市,定为首都。同年12月,刘知远所宠爱的太子、开封尹刘承训病死。刘知远也悲伤过度而病倒,一直不见恢复。公元948年正月,他自知不行了,召宰相苏逢吉枢密使杨邡、郭威等进宫,委托他们扶立次子刘承即位,又秘密嘱咐他们要赶快除去归附辽朝杜威。丁卯日,病死于汴京。刘知远死后的庙号为高祖
墓地管理
作为中国历史五代十国之一后汉高祖的刘知远,其陵墓是许昌市境内唯一一处帝陵。在睿陵东12公里处的禹州市浅井乡麻地川村,原有刘知远皇后李姓的陵墓。在睿陵西南5公里处禹州市花石镇徐庄村东侧,原有刘知远次子刘承祐刘承佑的陵,可惜现在这两处陵墓都已被夷为平地,李后陵更是找不到墓址所在。因此,刘知远睿陵的保护,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历史以及封建帝王的葬制,都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就这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被盗的问题,记者电话采访了省文物局文物保护处,该处一工作人员称,全省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00多处,限于人力,并不是每一处都有专人管理。他们至今尚未接到有关刘知远睿陵被盗的消息。一个直径一米多的盗洞,向下延伸六七米后,转向墓室的正中方向。盗墓贼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禹州市后汉皇帝刘知远睿陵留下的这个“杰作”,两年了还在向世人无声地诉说着自己的遭遇。由河南报业网八方论坛文化遗产版组织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网友寻古活动,一行10人来到了位于禹州市苌庄镇柏村的后汉高祖刘知远睿陵参观。让众多网友吃惊的是:高大的睿陵上竟然有不少盗墓贼使用探测工具“洛阳铲”留下的探坑;陵墓上偏西的地方,一个巨大的盗洞赫然在目。据当地村民介绍,这个盗洞已有两年了,一直没见有人来进行回填处理。在睿陵东侧的路边麦田里,一块“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标志牌横躺在地上,网友们感到十分痛心。
目录
概述
高祖简介
墓地管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