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盘菌由
核盘菌属(Sclerotinia)、链核盘菌属 (Monilinia)、丝核属(Rhizoctonia)和小菌核属(Sclerotium)等真菌引起的植物病害。发病部位由菌丝体集结成结构松紧不一,表面光滑或粗糙,形状、大小、颜色不同的菌核。由菌丝并杂有寄主组织而形成的称假菌核。后者因往往还保持植物器官的形状(如僵果等)而较易诊断。
简介
病原菌均为兼寄生菌。一般只侵害成熟或衰退的植物器官,侵入后迅速引起植物组织坏死。典型症状是茎、果实、花序等腐烂,有时叶部呈坏死斑点。病菌表现出严格的
寄生专化
核盘菌性或对植物器官的选择性。这类真菌的子囊孢子有强大的放射能力,
分生孢子容易分散,主要通过气流传播。菌核病分布主要限于
温带,寄主范围很广。如核盘菌可为害32科 160多种植物,中国已报道的有23科85种,常见的除
十字花科外,还有
莴苣、
甜菜、向日葵、
柑橘、桑、
豆科作物等。
禾本科则很少受害;又如
立枯丝核菌可以引起棉花、
红麻、甜菜、松苗等近200种植物的立枯病。
幼苗茎基部呈水渍状腐烂,可引起猝倒。成株受害多在近地面的茎部、叶柄和叶片上发生水渍状淡褐色病斑,边缘不明显,常引起叶球或茎基部腐烂。种株易在终花期发生
核盘菌,
茎秆上病斑初为浅褐色,后变成
白土色,稍凹陷,最终导致组织腐朽、表皮易剥、茎内中空、碎裂成乱麻状。种荚受害也可产生黄白色病斑,严重者早期枯死、变干。在高湿条件下,茎秆、种荚和病叶表面密生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和黑色鼠粪状菌核硬块,病斑发朽、变粘。重病株在茎秆和种荚内产生大量菌核。除
十字花科蔬菜外,还危害
菜豆、豌豆、蚕豆、大豆、花生、马铃薯、番茄、辣椒、
莴苣、
胡萝卜、菠菜、黄瓜、洋葱
病原
病原为
子囊菌门核盘攻属菌核菌[Sclerotiniasclerotiorum(Lib.)de.Bary]。菌核表面黑色,内部白色,鼠粪状。菌丝不耐干燥,相对湿度在85%以上才能生长。对温度要求不严,在0~30℃之间都能生长,以20℃为最适宜,是一种适合低温高湿条件发生的病
症状
主要为害茎蔓、叶片和果实。茎基部染病,初生水渍状斑,后扩展成淡褐色,造成茎基软腐或纵裂,病部表面生出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叶片染病,叶面上现灰色至灰褐色湿
核盘菌腐状大斑,病斑边缘与健部分界不明显,湿度大时斑面上现絮状
毛霉,终致叶片腐烂。果实染病,初现水浸状斑,扩大后呈湿腐状,其表现密生白色棉絮状菌丝体,发病后期病部表面现数量不等的黑色鼠粪状菌核
发生规律
菌核遗留在土中或混杂在种子中越冬或越夏。混在种子中的菌核,随播种带病种子进入田间传播蔓延,该病属
分生孢子气传病害类型,其特点是以气传的分生孢子从
寄生的花和衰老叶片侵入,以分生孢子和健株接触进行再侵染。侵入后,长出白色菌丝,开始为害柱头或幼瓜。在田
核盘菌间带菌
雄花落在健叶或茎上经菌丝接触,易引起发病,并以这种方式进行重复侵染,直到条件恶化,又形成菌核落人土中或随种株混入种子间越冬或越夏。南方2~4月及11~12月适其发病。本病对水分要求较高;相对湿度高于85%,温度在15~20℃利于菌核萌发和菌丝生长、侵入及
子囊盘产生。因此,低温、湿度大或多雨的早春或晚秋有利于该病发生和流行,菌核形成时间短,数量多。连年种植
葫芦科、
茄科及
十字花科蔬菜的田块、排水不良的低洼地或偏施氮肥或霜害、冻害条件下发病重。
由十字花科菌核病菌侵染所致。病菌以菌核在土壤中或混杂在种子间越冬、越夏或度过寄主中断期,至少可存活2年,是病害初侵染的来源。翌春,在温湿度适宜时,菌核便萌发产生子囊盘,子囊盘开放后,子囊孢子已成熟,稍受震动就一齐喷出,并随气流传播、扩散进行初侵染。花瓣和衰老的叶片极易受侵染。菌丝在寄主组织的
细胞间隙分泌果胶酶以融解中胶层,拆散组织细胞,造成寄主组织死亡。植株与植株之间或同一植株的各器官之间的传播必须依靠病健部位的直接接触,由病部长出
白绵毛状菌丝体传染。多雨潮湿时,病害还会迅速蔓延。发病后期,在病茎、病荚内外或病叶上产生大量菌核,落入土壤、粪肥、脱粒场或夹杂在种子、荚壳及残屑中越冬。发病条件是在花期,温暖、高湿的环境条件易造成病害猖流
典型疾病
常见的
核盘菌 主要有: ①核盘菌(
核盘菌属 sclerotiorum)引起的
十字花科作物菌核病,为害茎、叶和果荚,病部呈水渍状病斑,表面产生棉絮状菌丝。严重的导致全株枯死、腐 菌核病烂。病株茎、叶基部或茎空腔内产生许多黑色鼠粪状菌核。②果生链核盘菌(Moniliniafructigana) 引起的
核果褐腐病,为害果实、花和新梢,果实受害后变
褐色软腐并失水成僵果。③由
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中的一个专化型引起的水稻纹枯病。中国稻区普遍发生。主要为害叶鞘、叶片和
茎秆,产生褐色云纹状斑,逐渐枯黄,严重时茎秆折倒;空气潮湿时在病斑上产生暗褐色、扁球形的菌核。除稻外、小麦、玉米、高粱等的纹枯病也很严重。④齐整小菌核(Sclerotium rolfsii)引起的花生、
黄麻、烟草、
茄科、
豆科作物和果树的白绢病,危害根、茎基或果实,产生
褐色水渍状病斑,逐渐腐烂,环境潮湿时病部产生大量白色菌丝层,后形成圆形或不规则形菌核。此外,水稻还有多种
核盘菌,中国约有19种,常见的如小球菌核病、小黑菌核病等。
类型
病原菌生活史有3种不同类型:①没有无性繁殖阶段,完全由子囊孢子对植物进行侵染,如核盘菌引起的
十字花科菌核病,以菌核在土壤、病残体或混杂于种子中越冬、越夏。子囊孢子靠气流传播为害。②经常在春季以子囊孢子进行初侵染,然后在夏季以
分生孢子进行重复侵染。如果生链核盘菌引起的
核果褐腐病,病菌以菌丝体在僵果内越冬,次年萌发长出
子囊盘放射子囊孢子靠气流传播进行初侵染,生长季还可产生分生孢子再侵染。③有性阶段只偶尔发现,菌核越冬后产生新菌丝和分生孢子进行初侵染,在此之后仍以分生孢子重复侵染。
防治
着重加强栽培管理,清除越冬菌源,选用抗病品种,辅以药剂防治。
清田选种
留种田消灭菌核,减少初次侵染源,以提高种子质量。具体可采用轮作和深翻留种田灭菌;处理病残株和减少收获时遗落菌核量;留种要注意清选种子,以剔除种子中夹杂的菌核。在播前还可用10%~15%的盐水或
硫酸铵水选种,能漂浮汰除绝大部分的菌核,选种后需立即用清水冲洗,以免影响发芽。加强田间管理:种株合理密植,改善栽培田环境和巧施磷肥,培育壮苗,提高植株抗病力。要注意合理密植、通风透光外,在春季多雨情况下,应适时清沟防渍,降低田间湿度。在管理过程中,进行“重施基肥,巧施磷肥,冬盖浮粪,早施返青肥”,可促使壮苗早发。
用1∶2的草木灰、
石灰乳混合粉,撒于根部四周,每667平方米30
千克;l∶8硫黄、石灰混合粉,喷于植株中下部,每667平方米5千克,可在抽后期或始、盛花期施用,以消灭初期
子囊盘和子囊孢子。在始花期,用70%
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
甲基硫菌灵、50%
多菌灵或40%
纹枯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0.2%~0.3%
波尔多液或13波美度
石灰硫黄合剂喷洒植株茎基部、老叶和地面上;40%菌核净l500~2000倍液,或50%
腐霉利1000~1200倍液,在病发初期开始用药,每隔7~10天1次,连续喷药2~3次。
(1)有条件的实行与水生作物轮作或夏季把病田灌水浸泡半个月,或收获后及时深翻,深度要求达到20厘米,将菌核埋入深层,抑制
子囊盘出土。同时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增强
寄生抗病力。
(2)播前用10%盐水漂种2~3次,汰除菌核,或塑料棚采用
紫外线塑料膜,可抑制子囊盘及子囊孢子形成。也可采用高覆盖地膜抑制子囊盘出土释放子囊孢子减少菌源。
(3)棚室上午以闷棚提温为主,下午及时放风排湿,发病后可适当提高夜温以减少结露,早春日均温控制在29℃或31℃高温,相对湿度低于65%可减少发病,防止浇水过量,土壤湿度大时,适当延长浇水间隔期。
治疗方案
发病中前期
方案一:《奥力克-霉止》50ml+金贝40ml,兑水15公斤水,5—7天用药1次,连用2-3次;
方案二:《奥力克-霉止》50ml+霜贝尔30ml,兑水15公斤, 5—7天用药1次,连用2-3次。
方案三:《奥力克-霉止》50ml+细截30ml,兑水15公斤,每5—7天用药1次;
发病中后期
霉止50ml+40%霉胺悬浮剂10—15g或碧秀丹(氯溴异尿酸)30g或
丙环唑10ml或40%
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5—20g或乙霉
多菌灵20g,兑水15公斤,3—5天用药1次。
霉止50ml+10%多抗菌素15g或10%
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35g或70%
百菌清30g,兑水15公斤,3—5天用药1次。
霉止50ml+40%菌核净可湿粉剂20g或40%腐霉利可湿粉剂15—20g,兑水15公斤,3—5天用药1次。
备注
1、及时摘除病叶、病果、病枝等
2、病重时,也可采用先熏棚,次日再喷雾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