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肚区
大肚区
大肚区是台湾省台中市西南方的市辖区。位于大肚山怀山麓西南面,气候属亚热带,因有地形雨导致降雨量较多。原为台中县大肚乡,2010年12月25日后随台中县市合并,改制为台中市大肚区。
历史沿革
新石器时代有“营埔文化”。
16世纪中期台湾少数民族巴布拉人与猫雾捒人、巴则海人和一部份洪雅人成立大肚王国(Kingdom of Middag),其首领为大肚王(Quataong)。
荷治时期巴布拉人大肚社(Dorida)含大肚南社、大肚中社、大肚北社。其地理范围主要在今大肚区境,北边并及龙井区南部,东到乌日区西部,甚至到台中市市区南境。
1732年大肚王国灭亡。
1885年台湾建立行省,设大肚下堡(范围接近今日之大肚区及部分龙井区、乌日区)。
1887年磺溪书院建成,是为大肚国小之前身。
1920年设台中州大甲郡大肚庄
1926年为抗议日本退休官员强占民地,赵港在大肚庄成立了大甲农民组合,后来与简吉创组台湾农民组合,为台湾农民运动之先驱。
1959年8月7日水灾,原本于大肚区流入台湾海峡大肚溪因此改道至今日的位置,成为今台中市彰化县界河。
行政区划
王田里、中和里、福山里 、山阳里、瑞井里 、营埔里、新兴里、大东里、大肚里 、永和里、磺溪里、自强里、顶街里、永顺里、蔗里、社脚里、成功里。
旅游
磺溪书院:建于清光绪13年(1887年)
东海古堡:日据时期所兴建之大型堡,属历史建筑。
瑞井古井
大肚福兴宫
大肚山万里长城登山步道:大肚山怀西南侧之保安林区,连接邻近步道成为完整休闲步道系统。
大肚环保公园
大肚自行车道
习俗
大肚下堡二十庄迎妈祖活动起源于清代,于每年农历四月开始,主要绕行大肚下堡20庄头,经行政区域调整,分属于乌日、大肚、龙井3区,以大肚区为主体。游行的起点为船仔头(在今营埔里,昔为大肚溪渡口),妈祖迎自彰化南瑶宫外妈祖、彰化天后宫内妈祖、大肚顶街万兴宫顶街妈、大肚下街永和宫下街妈,并于最后一天到达顶街万兴宫。基本原则为一庄头游行一天,共20天。行程为:
初一:船仔头(今营埔里),驻驾大肚区营埔里广兴宫。初二:营埔(今营埔里),驻驾大肚区营埔里福兴宫。初三:篮仔头(今中和里),驻驾大肚区中和里顺安宫。初四:劳胥(今乌日区荣泉里),驻驾乌日区荣泉里振兴宫。初五:王田(今王田里),驻驾大肚区王田里天和宫。初六:山仔顶(今福山里),驻驾大肚区福山里福安宫。初七:社脚,驻驾大肚区社脚里福和宫。初八:大肚庄(今新兴里、大东里、大肚里、永和里、磺溪里),驻驾大肚区永和里下街永和宫。初九:汴仔头(今永顺里),驻驾大肚区永顺里汴仔头顺天宫。初十:仔顶(今永顺里),驻驾大肚区永顺里崁仔顶永顺宫。十一:仔(今成功里),驻驾大肚区成功里国姓庙。十二:茄投头(今龙井区龙东里),驻驾龙井区龙东里茄投头奉天宫。十三:茄头尾(今龙井区龙东里),驻驾龙井区龙西里茄投尾保安宫。十四:水里港(今龙井区丽水里),驻驾龙井区丽水里水里港福顺宫。十五:海埔仔(今龙井区福田里),驻驾龙井区福田里海埔仔福成寺。十六:田中央仔(今龙井区田中里),驻驾龙井区田中里田中央仔福田宫 十七:仑仔(今龙井区竹坑里),驻驾龙井区竹坑里仑仔龙天宫。十八:竹坑(今龙井区竹坑里),驻驾龙井区竹坑里竹坑朝奉宫 十九:山仔脚(今大肚区山阳里),驻驾大肚区山阳里活动中心 二十:顶街,驻驾大肚区顶街里顶街万兴宫。一:于大肚顶街万兴宫集合廿庄信众送驾回宫。
当地流传的歌谣:船仔头乌、营埔雨、篮仔糊糊、劳胥弄雨缝、王田烧死人、山仔顶着青惊、社脚来探听、大肚王爷真有圣、汴仔头近溪边、崁仔顶孤棚戏、寮仔爬(满)竹刺、茄投查某市、三崁店相拼戏、水里港近海、海埔仔笑哈哈、田中央仔相打地、仑仔分二庄,妈祖相争扛、竹坑泸州桂圆宅、山仔脚石头地、顶街人客相盖多。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旅游
习俗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