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九思
著名教育家
朱九思(1916年2月20日——2015年6月13日),男,江苏扬州人,武汉大学肄业,日本国立广岛大学名誉博士,当代著名教育家。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华中科技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前身)副院长、院长、院长兼党委书记等职,为华中科技大学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特别重大的贡献。
2015年6月13日18时09分,朱九思在武汉协和医院逝世,享年100岁。
人物生平
1916年2月20日出生在扬州市的一个经营布店的小商人家庭,5岁至12岁,读私塾和小学;
1929年考入江苏省扬州中学
1935年,中学毕业后找到一个在浙江大学物理系当小职员的工作;1936年,入武汉大学哲学教育系学习,第二年转入外语系学习
1936年10月,被吸收进“武大青年救国团”,同年11月至12月,“武大学生救国会”成立,朱九思被选为理事;
1937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7年12月,赴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执教,曾任冀察热辽边区群众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
1938年12月至1942年5月间,作为抗大第二分校成员,到敌后晋察冀,先后担任过政治教育干事、指导员、政治教员和大队的政治主任教员。
1942年5月,朱九思调离抗大第二分校,担任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政治部宣传科长;
1945年8月,调任晋察冀军区四分区政治部宣传科长;
1945年12月,调任冀晋纵队政治部民运部副部长;
1946年6月,调任《冀热辽日报》(后改称《群众日报》)副总编辑,后任总编辑;
1953年1月至6月,调任湖南省教育厅常务副厅长;
1953年~1984年,任原华中科技大学副院长、院长、院长兼党委书记等职,历任新湖南报社社长兼总编辑,中国共产党湖北省委员会宣传部、文教部副部长,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第一届常务理事,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会长。主持华中工学院工作三十余年,为华中科技大学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特别重大的贡献,其教育思想和办学实践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1979年3月5日,朱九思带领教育部派出的高等教育考察组,到美国、加拿大日本三国考察了许多著名大学;
1980年4月,朱九思在一期干部轮训班上就正式提出要把华中科技大学办成综合性大学;
1981年,与胡愈之、巴金、楚图南等人发起中国世界语之友会,热情支持湖北省世界语运动的开展。
1984年,日本广岛大学授予其荣誉博士学位;
1984年12月,华中工学院(1988年改名为华中理工大学,2000年经四所高等学校合并改名为华中科技大学)领导班子换届,其后任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名誉校长。
个人生活
健康状况
2015年6月13日18时09分,中国共产党党员、我国著名教育家、原华中科技大学党委书记兼院长朱九思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武汉协和医院逝世,享年100岁。
主要成就
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先后主持国家级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多项,指导研究生30余人,其中博士生9名。
个人作品
后世纪念
2011年,国内首部描述华中工学院前院长朱九思先生及其教育理念的专著——《朱九思评传》出版。
2015年农历正月十八,在朱九思99岁的生日之际,77万余字的《朱九思全集》由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出版。
人物评价
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黄树槐
朱九思同志把学校建设与发展的框架搭好了,基础奠定了,方向明确了,我们没搞什么新的,只是添砖加瓦、调整巩固、充实提高而已。
华中科技大学原校长周济
正是由于九思同志的高瞻远瞩和深谋远虑以及他所领导的那次全校教育思想大讨论,我们学校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就能够抢抓机遇,实现了一次超常规的跨越式发展,对学校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华中科大原校长李培根
华中科技大学差不多把朱九思当做校父看待。九思先生是当代中国高等教育屈指可数的教育家之一。今日之华中科大,除了医科之外,理科、人文社科之发展的基础,都是在九思时期所奠定的。
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丁烈云
在华中科技大学学者云集的背后,更有以朱九思老院长为首的历届领导者,用远见和胆识,为教师营造出了潜心学术、自由探索的宝贵空间,为学校构建了结构合理、师资雄厚的学科体系,使华中科技大学拥有了腾飞的活力。
武汉大学校长李晓红
朱九思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教育界的老前辈,在高等教育管理方面有着很深的造诣和见解,为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华中师范大学原校长章开沅
我曾与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前院长朱九思多次深谈,发现他对于外界新理论与新信息都能及时掌握,而且对中国高等教育现存弊端与改革走向颇多真知灼见。
朱九思几十年如一日,一门心思办华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他在高等教育界率先改革,独领工科大学综合性、研究型发展潮流,为华南理工大学的崛起、身国内一流和世界知名大学作出了功不可没的贡献。
参考资料
各界人士深情送别朱九思同志.华中科技大学新闻网.2023-05-25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个人生活
健康状况
主要成就
个人作品
后世纪念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