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米尔斯海默
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
约翰·米尔斯海默(John J. Mearsheimer),1947年12月14日出生于美国纽约布鲁克林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
1970年,约翰·米尔斯海默毕业于美国美国军事学院,并在美国空军服役5年。1980年,约翰·米尔斯海默在康奈尔大学获博士学位。1982年起,约翰·米尔斯海默任教于芝加哥大学,并在大学里接受了2002年11月来访的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代表团的访谈。次年11月10日,约翰·米尔斯海默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进行演讲。2011年8月11日,约翰·米尔斯海默著作的书籍《为什么你的政府会说谎》出版。2018年5月,美国《战略研究季刊》邀请他围绕其《常规威慑论》一书进行相关访谈。2024年3月,约翰·米尔斯海默称,世界三极是中美俄,而印度还没有达到成为大国的程度。
约翰·米尔斯海默是美国芝加哥大学政治学教授、国际关系理论家。他的代表作《大国政治的悲剧》被翻译成中文出版,在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界引起了关注和争鸣。2012年,约翰·米尔斯海默正式受聘成为中国人民大学名誉教授。
人物经历
1970年,约翰·米尔斯海默毕业于美国美国军事学院,并在美国空军服役5年。1980年,约翰·米尔斯海默在康奈尔大学获博士学位。1980年至1982年,他为哈佛大学国际事务中心博士后,1982年起,约翰·米尔斯海默任教于芝加哥大学。2002年11月,约翰·米尔斯海默在芝加哥大学接受上海国际问题研究所代表团的访谈。他首先概述了其“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然后回答了客人的问题。
2003年10月,约翰·米尔斯海默应上海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邀请,赴上海进行学术交流,进行为期12日的中国之行,米尔斯海默在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进行了演讲和研讨活动,并访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同年,他被评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11月10日,约翰·米尔斯海默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进行演讲,用他的“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剖析了国际政治及国际上的一些热点问题,并同美国所研究人员进行了对话与交流。2011年8月11日,约翰·米尔斯海默著作的书籍《为什么你的政府会说谎》出版。2012年,约翰·米尔斯海默正式受聘成为中国人民大学名誉教授。2013年11月2日,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院邀请约翰·米尔斯海默与阎学通教授就“中国能否和平崛起”一题展开辩论。2018年5月,美国《战略研究季刊》邀请约翰·米尔斯海默教授围绕其《常规威慑论》一书进行相关访谈。
2019年4月1日,约翰·米尔斯海默著作的书籍《以色列游说集团与美国对外政策》出版。10月15日,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人大重阳)与中美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重阳论坛第45期在京召开,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著名金融学家吴晓求教授对话“进攻性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创立者、芝加哥大学“温得尔·哈里森杰出贡献”政治学教授约翰·米尔斯海默。11月26日,他出版了书籍《大错觉》,该书籍解释了为什么自由霸权政策注定会失败。2020年7月,约翰·米尔斯海默著作的书籍《李德·哈特与历史之重》出版。10月15日,约翰·米尔斯海默于芝加哥大学香港中心进行了题为“大国冲突:中国的崛起和对美国主导地位的挑战”的线上讲座。
2021年1月,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约翰·米尔斯海默著作的书籍《大国政治的悲剧(修订版)》。该书籍讲述了随着美苏冷战的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苏对抗的局面不复存在,随之而来的是人们对于大国关系前景的乐观态度。但约翰·米尔斯海默认为,21世纪的世界仍然危机四伏,他提出了进攻性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并希望借本书“打破天下太平的迷梦”。同年年末,约翰·米尔斯海默在《外交事务》期刊上发表的《不可避免的竞争:美国、中国与大国政治的悲剧》一文引发美国学界对“美国对华接触政策失败论”的大讨论。2024年3月,约翰·米尔斯海默称世界三极是中美俄,当问起印度在这个体系属于什么位置时,他表示,印度的人口规模是可以肯定的,而且每年都在变得越来越富有,但他认为,根据大多数人的看法,它还没有达到成为大国的程度。
书籍作品
社会任职
主张理论
进攻性现实主义与大国政治的悲剧
约翰·米尔斯海默认为“我们还生活在一个现实主义的世界上”,这是因为世界体系的结构仍然建立在现实主义的五个假设之上。首先,国家是国际政治中的主要行为者。没有一个凌驾于国家之上的权威可以支配国家的行为。这就是所谓的国际体系的“无政府状态”;其次,所有国家都有一定的进攻性军事能力;第三,每个国家都无法确定他国的意图,这是因为意图深藏在人们的头脑中,看不见摸不着,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意图是会发生变化的;第四,生存是国家的首要目标;第五,国家是理性的行为者,是理性的战略规划者。在这五个假设中,第一点和第三点最为重要,同时也最为引起争议。
约翰·米尔斯海默指出,如果把这五个假设混合起来,就会导致三种国家行为:一是恐惧,国家之间彼此恐惧对方。这是因为任何一个国家都会担心他国既具有进攻性军事能力,又具有进攻性意图。二是自助,各国认识到它们只能靠自己解决问题。由于没有一个凌驾于国家之上的权威,国家就会面临“9·11”困境:当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遇到威胁的时候,它不可能像国内社会中的一个公民那样拨打“911”电话求助社会权威力量;三是各国都追求其相对力量的最大化。这三种国家行为决定了我们所生存的“现实主义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上各国之间存在着持续不断的安全竞争,这种竞争有时可能导致战争;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总是追求实现霸权,国家间进行安全竞争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争夺霸权。
约翰·米尔斯海默认为,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个危险、糟糕的世界。霸权的存在不可避免,所有国家都有追求霸权的欲望。这并不是由人性所决定,而是由国际体系的结构,尤其是无政府的性质所决定。在“现实主义的世界”中,所有国家都知道上述逻辑。在这种无政府状态的国际体系中任何国家都没有更多的选择,只能选择安全竞争和追求霸权。所以,这个世界是一个现实主义的世界,一个大国政治悲剧的世界。
新保守主义与美国在伊拉克的困境
约翰·米尔斯海默认为,布什上台之初的外交基本上是按照温和的现实主义日程展开的,但在“9·11”之后,他的外交政策发生了重大的改变。首先,美国在国际舞台上变得单边主义,放弃了重视传统盟友的多边主义路线。其次,美国政府相信他们可以通过使用武力或威胁使用武力的方式彻底改造世界,伊拉克成为第一个试验场。第三,布什政府展开了一场历史罕见的野心勃勃的“国家重建”(Nation Building)计划,美国不仅要民主化伊拉克,而且要成为改造整个阿拉伯国家的“社会工程师”(Social Engineer),当然这个使命要由美国军队来完成。第四,布什改变了竞选中对华强硬的态度,对中国更加地友好。美国已经陷入了“伊拉克泥潭”。美国在伊拉克不仅受到当地抵抗力量的袭击,而且也成为来自阿拉伯世界的众多恐怖分子的打击目标。美国在伊拉克遭遇到了典型的游击战,就像当年的越南战争一样。他认为,美国在短期内很难从这个泥潭中脱身。导致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民族主义。在伊拉克人民眼里,美国人是“他们”、外国人、入侵者和占领者。
约翰·米尔斯海默从一开始就坚决反对伊拉克战争,认为这是一场愚蠢的战争。布什政府幻想通过军队在伊拉克,甚至在整个中东实现民主,这个想法更加愚不可及。布什政府过于迷信美国的军事力量,以为军事优势能够让美国在国际政治中保持行动的自由,副总统理查德·切尼说,美国在世界各地“像蝴蝶一样自由飞翔,像蜜蜂一样随意蛰人”。现在,蝴蝶的翅膀已经被牢牢地沾在伊拉克,美国只能在泥潭里挣扎了。他认为,在布什政府内据主流地位的“新自由主义”是导致美国陷入伊拉克泥潭的根本原因。新保守主义相信美国只要使用武力,或者威胁使用武力,其他国家就会害怕、恐惧、举手投降。这就是所谓的“跟随强者”(Band-Wagoning)行为,当美国显示武力之后,其他国家就会屈服,然后跳上美国的战车。他们以为,美国打击伊拉克之后,伊朗、叙利亚、朝鲜就会害怕,就会放弃支持恐怖主义、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计划。布什政府还认为,把萨达姆赶下台之后,亚西尔·阿拉法特也不得不屈服,巴以冲突的问题也一并得以解决。他们称之为“通往耶路撒冷王国的道路要绕经巴格达” 。而现实主义观点认为,美国动用武力只会激发其他国家的反对和自我保护意识。事实证明,美国在伊拉克遭到了抵抗,巴以冲突愈演愈烈。俄罗斯、中国都反对美国在伊拉克动武,甚至美国的传统盟国法国和德国也强烈反对。伊朗和朝鲜可能会加快发展核武器的进程,更多的国家会希望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这样才能保护自己免受美国的威胁。
约翰·米尔斯海默认为伊拉克战争会对美国的反恐战略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作为国际政治中的非国家行为体,恐怖主义在本质上是对主权国家权威的挑战,世界大多数主权国家在打击恐怖主义的问题上都有共识,因此美国在打击阿富汗塔利班政权和基地组织时能够得到国际社会广泛支持。但在伊拉克问题上美国却得不到支持,因为伊拉克战争的目标是一个主权国家的政府。布什政府把萨达姆同国际恐怖主义相勾结作为发动战争的一个理由,这在事实上不成立。美国把萨达姆政权推翻之后,在伊拉克国内造成了无政府的混乱,反而成为国际恐怖分子可以利用的机会。伊拉克原来不是恐怖主义的国家,现在真的变成了恐怖主义盛行的国家。布什政府实现了一个“自我实现的预言”。他指出,目前伊拉克的局势几乎占据了布什政府高层的全部精力和注意力,消耗了美国巨大的经济和军事资源,如驻扎夏威夷的第21步兵师是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战略预备部队,即将被调往伊拉克。这种状况使美国没有精力再把触角伸到其他国家。这对很多国家来说,是个好消息。伊拉克周边的国家似乎宁愿看到美国被钉在伊拉克,这样美国就不会在它们头上挥舞大棒。
中美关系的现状与未来
约翰·米尔斯海默认为,中美关系在短期内是友好的。这是因为,“9·11事件”之后,中美两国在恐怖主义威胁面前实现了合作。伊拉克战争之后,中美关系由于两个原因可以变得更加密切:一是朝鲜核问题,美国不能像在伊拉克那样进攻朝鲜,无法独自解决朝鲜的核问题,不得不寻求中国的帮助;二是美国已经深陷“伊拉克泥潭”,无暇他顾,绝对不希望在亚洲出现新的冲突和危机。伊拉克的局势在未来5-10年内将始终是美国外交的头等难题,伊拉克的局势越糟糕,美国就越有求于中国。在朝核问题上,他认为如果朝鲜真正拥有若干核武器,美国不仅不敢武力威胁朝鲜,而且必然要被迫地与其谋求妥协和交易。目前,美国对朝鲜核问题已无计可施,只能希望中国的帮助。这应该说是布什政府唯一明智的选择。中国政府在朝鲜问题上的表现也确实令布什政府感到欣慰。美国被困在伊拉克泥潭里,布什政府现在最不愿意看到的是在东亚出现新的危机和冲突。
约翰·米尔斯海默持认为未来20-50年后的中国将可能与美国发生冲突。他的这一看法不带任何感情或意识形态的色彩,只是从理论的角度做出的预测。他指出任何中国领导人都不希望日本、俄罗斯或印度成为中国的威胁,而消除这些威胁的最好办法是让中国变得十分强大,以至于周围的国家更不敢与之挑战。美国在西半球获得了这样的霸权,人们不能设想加拿大、墨西哥或巴西、哥斯达黎加能向美国发动攻击。由于没有来自本地区的威胁,美国可以把触角伸到世界各地,干涉欧洲、亚洲、非洲的事务。关于台湾问题,米尔斯海默教授认为中国和平统一的唯一途径是在经济和军事上强大起来。在当前美国深陷“伊拉克泥潭”的情况下,台湾海峡的冲突是美国十分不希望出现的,因为美国已经没有足够的力量和精力再应付一场危机。
常规威慑
常规威慑是说服对手由于预期的成本和风险超过了预期利益,从而不要发动战争的概念。他对两军对峙相持并且至少其中一方正在考虑攻击对方的情况特别感兴趣。在美苏冷战的前三十年中,几乎所有有关威慑的文献都是处理核威慑的,常规威慑几乎没有得到任何关注。他认为他是第一个写作文章或书籍明确论述常规威慑的人。他的目标当然是系统性地思考在有发生重大常规战争的可能性时,威慑力量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但核武器不是等式(指双方的常规威慑力量)的一部分。
相关事件
2024年3月,约翰·米尔斯海默称世界三极是中美俄,当问起印度在这个体系属于什么位置时,他表示,印度是一个有抱负的国家,国际体系中大国的两个组成部分是人口规模和财富,印度的人口规模是可以肯定的,而且每年都在变得越来越富有,但他认为,根据大多数人的看法,它还没有达到成为大国的程度。
人物评价
约翰·米尔斯海默是世界顶级的国际关系理论家。(凤凰卫视评)
约翰·米尔斯海默发表新著《大国政治的悲剧》,引起强烈反响,被认为是“继1979年肯尼思·沃尔兹的《国际政治理论》之后对现实主义国际政治理论最重要的贡献”,他本人也因而成为“进攻性现实主义理论”的代表人物。(北京大学期刊网评)
约翰·米尔斯海默是进攻性现实主义知名学者,同时也是“中国威胁论”的代言人。(清华大学国际关系研究所评)
约翰·米尔斯海默被认为是“中国威胁论”及“进攻性现实主义”的理论代言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评)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书籍作品
社会任职
主张理论
进攻性现实主义与大国政治的悲剧
新保守主义与美国在伊拉克的困境
中美关系的现状与未来
常规威慑
相关事件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