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日菊(学名Acmella oleracea),又名
桂圆菊,为
菊科(
菊科)金纽扣属(Acmella)
一年生草本植物。原产于巴西、非洲
热带地区,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包括
斯里兰卡、
印度、
尼泊尔、中国、
墨西哥、
玻利维亚等地。常生于中低海拔区的田边、路旁、沟溪旁、潮湿荒地及林缘。千日菊适生温暖、湿润、向阳的环境,较耐寒、耐旱,喜欢排水良好、富含
有机化合物的土壤。
千日菊株高15-30厘米,茎绿色至红色,无毛。叶对生,叶片宽卵形至三角形两面通常无毛。
头状花序形状似
龙眼,
花冠淡黄色;花初开为
孛艮地色,盛开时黄色。
瘦果中等到浓密具缘毛,具直端毛。
千日菊具奇妙的花型和花色,观赏期长,株型丰满,叶色独特,是花坛栽培和组合盆栽的佳品,尤其因它耐高温和湿热,是优良的观赏花卉之一。千日菊含有大量的营养素,植物的地上部分,如叶子、茎和花,被用作传统
亚马孙河美食的食品成分,并用作辣椒替代品的香料。千日菊在
南美洲、
亚洲和非洲被用作传统药草,因其具有抗菌和镇痛的特性,其提取物被用于口腔保健,用于治疗
咽喉痛、口腔溃疡、
牙龈炎和一般牙痛。因此千日菊也被称为牙痛植物。千日菊对较多昆虫物种显示出
杀虫脒活性,特别是蚊子、
家蝇和
飞蛾类。千日菊提取物作为抗皱功效的化妆品成分获得专利。
植物历史
金纽扣属(Acmella)在分类学上经常被误认为是鸽笼菊属(Spilanthes),这种混淆导致了一些
植物学名称的重叠。中国植物志英文修订版
中将桂圆菊的拉丁名定为Acmella oleracea,同义名为Spilanthes oleracea。种加词oleracea意即“蔬菜的”,是因其嫩叶可吃,该品种就被译作食用桂圆菊。
千日菊的起源与
秘鲁中部的白金钮扣(Acmella alba)的栽培有关。也有说法是它原产于巴西,在巴西千日菊被称为jambù。千日菊起源尚不明确,仅作为全年种植作物在世界不同地区广布。
形态特征
茎
茎通常直立或外倾至直立,节上不生根,绿色至红色,无毛。图源
叶
叶对生,叶片宽卵形至三角形两面通常无毛,基部截形短至渐狭,具柄,柄长2-6.4厘米,无毛或稀疏,具柔毛,具狭翅,叶缘有锯齿,先端短渐尖,通常锐尖。图源
花
头状花序,单生于茎顶、枝的顶端或叶腋,花序形状似
龙眼,花冠淡黄色,柱头盘状,红色;花序梗3.5-12.5厘米,无毛至稀疏柔毛,小花400-600,花初开为
孛艮地色,盛开时黄色。
果实
瘦果2(-2.5)×0.9(-1.1)毫米,中等到浓密具缘毛,具直端毛;两个近等长鬃毛,长0.5-1.5毫米,短0.3-1.3毫米。
种子
种子具有深灰色,几近黑色的种皮,部分膜质,有两个边缘肋,纵向细长,纤毛完整,具刚毛面,成对分散的刚毛,在顶端不分裂,种皮上有小的似烧焦的黄色斑点。种子平均含水率为7.4%,千粒重为0.22克。
物种分布
原产于
南美洲的巴西、非洲
热带地区,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包括
斯里兰卡、
印度、
尼泊尔、中国、
墨西哥、
玻利维亚、巴西以及非洲、美洲和
亚洲等地。中国南方省份均有种植。常生于中低海拔区的田边、路旁、沟溪旁、潮湿荒地及林缘。图源
生长习性
千日菊适生温暖、湿润、向阳的环境,较耐寒、耐旱,喜欢排水良好、富含
有机化合物的土壤;它不能在完全阴凉处生长。在其原生环境中,适宜生长在平均温度为28℃、降雨量大、相对湿度为85%的地区,土壤pH为酸(\u003c6.0)或中性(6.0-8.0)适宜。花期4-7月。种子在25ºC和30ºC下发芽率较高,具有较高的代谢活性。
栽培技术
千日菊以播种法繁殖为主,也可新芽插或穴盘大规模育苗,多春播,也可夏播。由于自播繁殖力极强,只要栽种1株,种子成熟后自行脱落,即能在栽培地附近自生多数幼苗,再成长开花。
育苗
发芽适温为20℃~25℃,5天左右发芽。也可用新芽做为插穗,插于
蛭石或
泥炭土中,遮阴保湿,10天左右生根。虽然种子发芽的最佳温度是21°C,但如果用玻璃保护,也可以在冬季种植。
定植
播种后约10天发芽成苗,待有真叶4片以上时移植,经间苗、移植后,可于6月初定植,株距30厘米,或栽于盆中。地栽忌土壤粘重,可施入有机肥及砂改良土壤。
水肥管理
可在定植前在土中施入腐熟基肥,如
花生麸、鸡粪干等,生育期间施用1次颗粒肥即可;半个月施肥一次,开花前以复合肥为主,花期增施磷、钾肥。盆栽基质可用腐叶土、塘泥、
泥炭土、沙及有机肥混合配制。可粗放管理,但生长期应保持土壤湿润,忌干燥,干旱时要适当浇水。
虫害防治
花芽形成或开花期注意防治
欧洲尘螨。平时注意通风,虫害发生时可用
吡虫啉或
三氯杀螨醇喷洒防治。
蚜虫、
粉介壳虫科和
红蜘蛛等害虫可以通过用水喷洒植物来补救。对于顽固的虫害,使用
印楝油等有机杀虫剂可以控制害虫。
采收种子
秋季在花序枯黄下垂后即可采种,种子轻而薄,清选时勿与苞片混杂。
主要用途
园艺观赏
早在1700年前,在
金斯敦圣文森特的一个植物园中千日菊就被栽培为观赏植物,千日菊具奇妙的花型和花色,观赏期长,株型丰满,叶色独特,是花坛栽培和组合盆栽的佳品,尤其因它耐高温和湿热,是优良的观赏花卉之一。
食用价值
千日菊含有大量的营养素,植物的地上部分,如叶子、茎和花,被用作传统
亚马孙河美食的食品成分,并用作辣椒替代品的香料。千日菊的
头状花序具有类似
花椒的辛辣刺激性,使舌头麻木,可用于菜肴调味,同时其经过干燥粉碎后,可像香料一样保存。少量切碎的新鲜叶子为沙拉增添了独特的风味。煮熟后,叶子可像其他绿叶蔬菜一样食用。在巴西北部,新鲜和煮熟的叶子用于汤和
炖菜,与辣椒和大蒜混合以增加风味和营养。在台湾,千日菊传统上是用和
鸭肉一起烹制的,现在也可和米饭、
比萨饼和沙拉一起食用。在食品行业,千日菊已被香料和提取物制造商协会(FEMA)(2000)和
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2015)列为安全食品(GRAS #3783),毒性小。
药用价值
千日菊在
南美洲、
亚洲和非洲被用作传统药草,因其具有抗菌和镇痛的特性,其提取物被用于口腔保健,用于治疗
咽喉痛、口腔溃疡、
牙龈炎和一般牙痛。正是由于这种应用,它通常也被称为牙痛植物。千日菊醇是一种
烷基酰胺,具有多种
植物保护的
生物活性,包括镇痛作用。
生物农药
千日菊对较多昆虫物种显示出
杀虫脒活性,特别是蚊子、
家蝇和
飞蛾类。
西非的
马里用千日菊花煎煮剂抗
疟原虫和
锥虫。千日菊中含有多种次生代谢物,N-基胺类化合物中包含千日菊酰胺(Spilanthol),其具有良好的渗透能力,有较强的杀虫功效。
相关研究
化学成分
千日菊的化学成分主要为小
极性和中等极性化合物,包括烷基酰胺类化合物、
芳香油,此外还有
多聚糖、、
黄酮成分。千日菊提取物含有
酰胺成分—千日菊酰胺,对皮肤有一定舒缓功效。
种子吸水特性
千日菊的种子拟合三相模型的吸水率曲线,其中I期的特征是由于吸水而使质量迅速增加,从吸水开始4小时后从7%增加到55%,这种快速吸水是由于种子内部和外部培养基之间存在水势差异,吸收阶段对于种皮破裂、种胚水合作用和储备物质(
糖类、
蛋白质和脂质)开始降解为较低分子量的物质至关重要,这些物质用于滋养胚轴,直到幼苗发育出根系。第二阶段持续长达18小时,与前一阶段相比,表现出质量增加稳定的特征,单位增量为1%。III期的特点是吸水和种胚生长的积极恢复,在吸收19小时后以根部突出达到顶峰。浸渍26小时后,种子的平均质量增加了68%。在第三阶段,质量的增加可能是由于根系伸长和随后的幼苗生长。了解种子吸水模式有助于了解触发种胚生长恢复的生理机制,在更短的时间内确定种子的生理潜力。
专利申请
嘉法狮(Gattefossé SAS)申请一款专利,名称为:用千日菊提取物(利用其类肉毒素效果)作为抗皱功效的化妆品成分。Belfer Cosmetics LLC申请一款专利,涉及一款
多肽和千日菊提取物的搭配,通过限制面部皮肤的
肌肉收缩减少皮肤变形,该植物提取物可以增强多肽对
表情纹的减少作用。
可生物降解食品包装开发
千日菊具有丰富的重要功能特性,在生物降解薄膜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千日菊提取物可以作为除氧包装的替代品,因为它含有通常用于此类包装的元素,例如铁、
不饱和烃、
维生素c和α生育酚。千日菊富含天然色素,可用作开发“智能”薄膜的pH
指示剂。
近似物种对比
参考资料
桂圆菊.物种2000中国节点.2023-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