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世仁是现代
歌剧《白毛女》及其衍生作品中的反面人物。代表地主恶霸、剥削阶级,性格凶残、贪婪、骄奢淫逸,象征着封建地主阶级对贫苦百姓的长期压榨。最终,黄世仁在革命浪潮中消失。
在《白毛女》的故事中,最初黄世仁带领家丁收租时,对喜儿见色起意,策划了以抵债为由逼迫
杨白劳卖女的计谋。随后在除夕实施逼债,打晕杨白劳,强签卖身契,逼死杨白劳,进而强抢喜儿进府为奴。喜儿在黄家受尽屈辱和打骂,黄世仁却伺机奸污了喜儿,并计划将其卖入妓院。喜儿得知后乘人不备逃走,躲藏山中成为“白毛仙姑”,杨各庄被解放后黄世仁被抓并执行枪决,结束了他罪恶的一生。
黄世仁是
歌剧《
白毛女》中最主要反面角色,他是杨各庄的首富,是剥削阶级的代表,更是主要批判的对象。他虚伪狡诈,心狠手辣,为富不仁。作为剥削阶级的代表,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作者努力唤起群众看清旧社会恶霸地主面目,激发人们与旧社会战斗的热情。1950年,
歌剧《
白毛女》被改编成同名电影,在电影中,黄世仁这一经典反派形象首次被搬上荧幕,由歌剧《白毛女》中黄世仁的饰演者、著名演员
陈强扮演,电影上映后很快就刷新了当时中国电影票房史的记录。
人物设定
黄世仁是代表剥削阶级、地主恶霸,是歌剧《
白毛女》中最主要反面角色,是杨各庄的首富,更是主要批判的对象。虚伪狡诈是他们的一贯嘴脸,对待穷人是连恐吓带威逼,为的就是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人物经历
见色起意
黄世仁带领家丁收租之时,在
杨白劳家见到了年轻漂亮的喜儿,当时便起了色心,然而,他却并没有马上采取行动,而是暂且隐忍策划了以抵债为由逼迫杨白劳卖女的计谋,试图将自己的行为“合法化”,从而顺利将喜儿据为己有。
除夕逼债
恶霸地主黄世仁欲霸占年轻貌美的喜儿,遂与管家
穆仁智设计,以重租厚利强迫杨白劳于年内归还欠债。
除夕这天,汉奸恶霸地主黄世仁带着恶奴家丁找到杨白劳,逼杨白劳还借黄家的高利贷。杨白劳扑倒在黄世仁面前乞求宽限几日,却不能引发黄世仁的半点同情,黄世仁不依不饶。
威逼卖身
黄世仁从怀中拿出一份事先写好的卖身契,要将女儿喜儿卖给黄家做婢女。杨白劳不应,一群打手蜂拥而上,杨白劳誓死不从,在一片棍棒中,杨白劳昏死过去。黄世仁从地上抓起
杨白劳的手,用力地沾了沾红印泥,在卖身契上狠狠地一戳。
逼死杨白劳
喜儿被卖身,痛不欲生,杨白劳拿起了自家的
胆巴,毫不犹豫地一口一口地喝下去,泪水和卤水混合着洒满了襟衫,他的目光停留在熟睡的女儿身上,充满无限的爱怜,终于,倒了下去。
在歌剧与电影《白毛女》中,杨白劳是喝
胆巴自杀,屈辱而死。后在舞剧中改编为拿起扁担三次奋力反抗,直至被黄世仁掏枪打死。
强抢喜儿
黄世仁带着家丁气势汹汹地闯进杨家,拿出喜儿的卖身契要抢走喜儿,村民奋力反抗,黄世仁竟开枪弹压,抢走喜儿。喜儿的未婚夫大春怒不可遏,当晚闯进黄家欲救出喜儿,未得手,杀死一个家丁,纵火烧了黄家的厢房逃走。喜儿到了黄家,受尽屈辱和打骂,黄世仁竟伺机强行奸污了喜儿,并准备把她卖给妓院。在
歌剧与电影《
白毛女》中,喜儿起初都是忍辱偷生或抱有幻想,但在
芭蕾舞中,喜儿是不甘受辱拼死反抗,也没有被奸污。
喜儿逃走
得知讯息的喜儿乘人不备逃进了深山,在一个山洞里藏身。喜儿在深山里风餐露宿,没吃没穿,渐渐由于严重的
营养不良,一头乌黑的头发变白了,喜儿在水池边看见自己的头发也痛不欲生,想着家仇未报坚强地活了下来。喜儿还流产了一个未足月的胎儿。
遇见“仙姑”
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喜儿正在一个破庙里吃香民上的贡品,这时忽然看见两个人闯进庙门,一道闪电,喜儿看清正是仇人黄世仁,到乡下要债碰上大雨进庙躲雨。黄世仁也看见了一身白色的喜儿,不知是人是鬼,吓得魂飞魄散仓皇逃命。自此黄世仁进庙躲雨碰上一个白毛仙姑的传说不胫而走。
破庙被抓
八路军解放了杨各庄,黑恶势力头子、汉奸恶霸地主黄世仁闻风而逃,大春得知这个消息立即带着战士和乡亲们追逃。晚上,黄世仁跑到曾经来过的那个破庙,还想着找白毛仙姑显灵救他一条狗命。谁知真的又碰上进庙觅食的喜儿,喜儿发现仇人,抄起
佛龛上的香座朝着仇人扎去,黄世仁见状抱头鼠窜,被赶来的八路军和乡亲逮个正着。
公审枪决
回到村里第二天召开公审大会,喜儿控诉了黑恶势力头子、汉奸恶霸地主黄世仁残酷迫害她们全家的滔天罪行,还有其他乡民也控诉了黄世仁汉奸卖国的罪行,经过政府批准,枪毙了恶霸地主黄世仁。
形象分析
剥削阶级代表
黄世仁是歌剧《
白毛女》中最主要反面角色,他是杨各庄的首富,是剥削阶级的代表,更是主要批判的对象。他虚伪狡诈,心狠手辣,为富不仁。
虚伪狡诈
黄世仁是恶霸中的一员,虚伪狡诈是他们的一贯嘴脸,对待穷人是连恐吓带威逼,为的就是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
为富不仁
黄世仁只把喜儿当作买卖的对象,从来不把穷人当人看。当喜儿在黄家痛诉地主的罪行时,黄世仁面露凶光,要把喜儿卖掉,当喜儿逃出黄家后,又紧紧追赶,直至以为喜儿跳河自杀才算罢休。
审美价值
黄世仁是《
白毛女》中反面人物的代表,是假恶丑的象征。他的存在是让人们更加清楚地看到旧社会地主恶霸的真实嘴脸,更能激发人们对敌人的憎恨。作为剥削阶级的代表,黄世仁想方设法盘剥劳苦大众,可谓是软硬兼施,常常是戴着各色面具出现在佃农面前,能骗就骗,能诓就诓。
人们痛恨假恶丑的行径,通过对假恶丑的了解,可以激发人们对于真善美的向往,可以更增加人们的审美情趣。舞台上的反面角色,就是告诉人们假恶丑的真相,远离假恶丑。而且舞台上的演员的表演不管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只要贴近人心,就具备舞台美,具备艺术美,具有艺术表现力。
文化影响
“黄世仁”是在特殊年代里塑造的具有固定的精神内涵和话语指向的文化符号。歌剧《
白毛女》就是这一文化符号的思想载体,“白毛女”是一个穷苦人家的、饱受恶霸地主“黄世仁”欺凌侮辱的、与之有着不共戴天仇恨的被侮辱被损害者形象。“白毛女”的苦大仇深与“黄世仁”的凶狠残暴构成了解放区文学穷人与地主形象的两极化对立描写,完成了一个“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的政治寓言的建构,为了实现这一政治
意识形态化的审美建构,文学作品中的“白毛女”和“黄世仁”形象已经从现实生活中具体的个人脱离出来,在一种“诉苦机制”的文学生产模式中被理所当然地抽象、变形为高度意识形态化的艺术典型,具有一种“艺术真实”性。当时在解放区演出过程中,有战士被戏中的故事激怒得差点开枪打中扮演黄世仁的演员
陈强,可见其艺术感染力之大。《白毛女》成功地实现了审美意识形态的政治功能。
相关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