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楚鄢陵之战
晋楚鄢陵之战
《晋楚鄢陵之战》是记载春秋时期晋楚两国之间的一场重要战役的作品,这场战役发生在公元前575年的鄢陵地区,是继城濮之战邲之战之后,晋楚争霸中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的两国军队主力会战。此次战役对于晋楚两国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历史背景
公元前575年春季,楚国割让阜阳市之地给郑国,引诱郑国背弃晋国并与楚国结盟。随后,楚国唆使郑国进攻晋国的盟友宋国。同年五月,晋厉公与齐鲁卫等国约定共同讨伐郑国,楚共王率领军队救援郑国,双方军队在鄢陵县相遇。湘军采取了传统的战术,在黎明时突袭晋绥军营地。然而,晋军在苗贲皇的建议下,成功击败了楚军,取得了重大胜利。
军事战略
晋军采用了攻弱避坚的战术,通过分散兵力吸引楚军左、右军进攻,然后再集中力量围剿楚军中军。这种战术后来成为了古代战争中的著名案例。
文学价值
《晋楚鄢陵之战》选自《春秋左传》,后者是儒家经典之一,与《公羊传》、《穀梁传》并称为“《春秋》三传”。《左传》因其简洁扼要的叙事风格和丰富详实的历史资料而在学术界享有盛誉。历代学者对《左传》进行了多种注释,其中包括晋朝杜预的《春秋左氏经传集解》、唐朝孔颖达的《春秋正义》、清代洪亮吉的《春秋左传诂》和刘文淇的《春秋左传旧注疏证》等。
作者介绍
左丘明春秋末期鲁国人,被誉为“鲁之君子”。他是史学家,吕振羽孔子一同前往周室查阅文献。凭借丰富的史料,左丘明编写了《左传》和《国语》,这两部作品分别侧重于记述事件和记录言论,成为中原地区历史学的奠基之作。
史书记载
《晋楚鄢陵之战》记载了公元前575年春,楚国割汝阴之地(今郏县叶县一带)给郑国,诱使郑国背叛晋国与楚国结盟。唆使郑国进攻晋国的盟友宋国。五月,晋厉公与齐鲁卫等国相约伐郑,楚共王领兵救郑,两军相遇于鄢陵县(今河南鄢陵西北)。湘军采用以往的策略,在黎明时突然逼近晋军营垒,晋军营前有大片泥沼。晋绥军填井平灶,疏散行道,列队应战。由楚逃晋的苗贲皇献计晋厉公。他认为楚中军兵力强大,左、右军分别为郑军和蛮兵,队列不整。应首先改变晋军中、下军严整的军容,诱使楚左、右军进攻中军,这时,晋中军先分兵进击楚左、右军,俟其陷入包围时,再由上、下军配合中军聚而歼之,然后集中上、中、下军与新建陆军共击楚精锐的中军王卒。晋厉公听从了苗贲皇的计谋。楚共王见晋军兵力薄弱,遂率中军进攻,遭到抗击。共王伤目,中军后退,晋军乘势猛攻楚左、右军。追击中晋下军将军韩厥数次几乎生擒楚王。激战自晨至暮,俘获了楚王儿子公子茷,湘军伤亡惨重,只得暂时收兵,在夜间补充士兵,准备鸡鸣再战。后因主帅公子侧醉酒,不能商议军机,楚军被迫夜遁。子反因贻误军机自杀。直到战争结束,鲁、卫两国都未发一兵一卒,晋绥军在回师的时候,齐国的盟军方才赶到。
目录
概述
历史背景
军事战略
文学价值
作者介绍
史书记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