鳉鱼
脊椎动物中存活时间最短的种类
鱼,英文名killifish,是银汉鱼目(Afherinoformes)齿鲤科(Aplocheilidae)中的鱼类。原产地大多在南、北美洲和非洲的热带亚热带沼泽和溪流中,是小型观赏鱼类。鳉鱼种类繁多,广义上包括卵生鳉鱼和卵胎生鳉鱼。适宜水温环境在18-26℃,一般不应超过30℃。概述图引自中国动物志数据库。
生活环境
鳉鱼适应的水温环境在18~26℃,一般不应超过30℃,虽然有些品种可忍耐接近40℃的高温,但过高的温度会导致鳉鱼寿命缩短和驼背症等问题。
绝大多数鳉鱼都生活在弱酸性的水质(pH5~7.5)中,有些对水质较敏感的南美洲品种需要用草泥丸或泥炭来降低pH值。只有东非坦噶尼喀湖的鳉鱼需要碱性的水质(pH7~8.5),如蓝珍珠鳉Lamprichthys fanganicanus。
分布范围
齿鲤科家鱼家族中是一个大科,包含8个𫚪亚科90个属,迄今已发现的约有550余种。鳉鱼的原产地大多在南、北美洲和非洲的热带亚热带沼泽和溪流中,亚洲欧洲也有少量分布。
鳉鱼(中文中)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半咸水、咸水和淡水中,包括沙漠地区的温泉。有些品种能长到15厘米长,以水面上的动、植物为食,常被人养在家庭水族馆里,也可作钓饵及控制蚊子。鳉属栖息于加利福尼亚州和某些西部盐水湖岸边。有些内华达州鳉已被列入濒临物种,特科帕鳉(长0.6厘米)已于1981年宣布灭绝。
奇特之处
鳉鱼是一类看上去毫不起眼,体长一般只有几厘米的小型鱼类。它们中的很多种类有着非常鲜艳的色彩,常常会作为观赏鱼被放置在水族缸里,但更多的种类非常普通,毫不起眼。然而它们中的一些成员却足以称得上是这个星球上奇特的鱼类。
鳉鱼不会长到很老——或者说不是传统概念上理解的那种“老”——它们不会像其他鱼类那样长到发育成熟,事实上很多鳉鱼种类会在一年内死去。其中有一类的寿命甚至不到3个月,这让它们成为脊椎动物中存活时间最短的种类。
一些鳉鱼种类的繁殖方式与其他鱼类完全不同,事实上有一类鳉鱼的繁殖方式与世界上任何其它脊椎动物都不同。红树林鳉鱼取了雌性同体策略,即在单独个体上同时拥有雌性和雄性性器官,它将其用于插入其他个体体内并让鱼卵在体内发育。这种情况在鱼类的身上极其罕见。
除了使用鱼鳃,它们还有其他的呼吸方式。还有,游泳并不是它们最喜爱的生活方式,它们反倒更喜欢在小水塘里,有些鳉鱼种类可以在没有水的条件下存活超过两个月,它们会离开水体,甚至在陆地上捕食。更有甚者,还有一些鳉鱼种类甚至能在树上生活。
繁殖方式
鳉鱼不仅有着娇小玲珑的体态和鲜艳亮丽的颜色,更因其独特的繁殖方式而受到无数鳉鱼迷的宠爱。在认识鳉鱼之前,人们恐怕很难想到会有某一种鱼卵能够在干燥保存的情况下以邮寄的方式跨越大洲,并在遥远的异国他乡落地开花,然而听起来匪夷所思的事情在大自然神奇的造化面前却变得象日出日落般平常,原产地严酷的自然环境迫使某些品种的鳉鱼走上了一条独特的生存之道。在东非的热带草原气候中,分为雨季和旱季,雨季少则3、4天,多则2、3个月。随着旱季的到来,在雨季中由雨水汇集而成的小水塘迅速干涸,其中喜欢雨季的鳉鱼也随之走向了生命的尽头,但它们的鱼卵却完好保存在了干燥的泥层中,渡过数月漫长的等待。当甘霖再次浸润大地的时候,幼鱼就会纷纷破土而出。人们一般称这样的鳉鱼为一年生鳉鱼,包括非洲的Nofhobranchius属、Pronothobuauchius属和南美洲的Canpellolebias
属、Cynolebias属、Cynopoecilus属、鳉属属、Neofundulus属等。它们的鱼卵必须经过较长时间的干燥贮存阶段(约1~8个月),还要重复几次浸泡→干燥→浸泡的过程,才能正常发育。并非所有的鳉鱼都只有一年的寿命,大部分鳉鱼在水族箱优越的条件下都能生活一年以上。
原产于西非和美洲热带雨林中的品种大多属于多年生品种(包括所有亚洲品种,如Aplocheilus属和青鳉属属),它们的鱼卵可以不经过干燥贮存的阶段(也有人认为多年生鳉鱼的鱼卵如能适当干燥有助于提高成活率),直接放置于水中孵化,约一周时间即可孵出幼鱼。
雌雄鉴别
一般雌鱼较大,腹鳍及臀鳍淡黄色透明,在孕期腹部膨大而软;雄鱼的腹鳍和臀鳍有密布的色素细胞,呈黑色,不透明。
产卵习性
全长25毫米以上即为性成熟,生殖力很强,产卵期为5月下旬至8月。产卵在早上进行,但环境安静时一天均可产卵。产卵有两种情况:(1)雄鱼守候在产卵场——有金鱼藻等水草的地方,当雌鱼游来时,雄鱼游出迎接;(2)雌雄鱼成对游向产卵场,动作缓慢,雄鱼多在雌鱼下方。
产卵时雌鱼在水草中转来转去摩擦腹部,接着在草丛中停下来,开始产卵。此时雄鱼从雌鱼腹下游上来,与雌鱼并行,体弯曲侧倒,生殖孔靠近,开始排精。雌鱼产出的卵堆积在生殖孔周围,呈块状。当雌鱼在水草中游泳时,便借助卵上的丝状突起将卵单个或成块的布于水草上。
卵的发育
鲫鱼卵是分次成熟的,孕卵数1500-2500粒,也有部分多达3000粒。卵在池塘内20-28℃需5-6天孵出,在21-24℃的室内温度,需6-8天孵出,甚至需15天才完全孵化出来。
幼鱼的发育
刚孵出的幼鱼3毫米左右,具有大型的黑色素细胞,分布在体的背部,体测中央及腹面,以头顶最为密集。肌节不清,口小,上位。5毫米左右时胸鳍尾鳍出现细小的鳍条,腹鳍鳍褶退化,背鳍与尾鳍及臀鳍之间有鳍褶相连,但已开始退化。6毫米左右时臀鳍前部出现鳍条。腹鳍为极不发达的鳍褶。7.5毫米时胸鳍不发达,背鳍、尾鳍及臀鳍间仅有一件残留的鳍褶相连。9毫米左右时背鳍具鳍条,不发达,并于尾鳍分开。这时与成鱼肌节相同,共有肌节26-29。11毫米左右时腹鳍出现,很细小。臀鳍与尾鳍也分开,背部色素也开始减少。12毫米时外形与成鱼相似,背部色素完全消失,生出金属光泽。
简介
鳉鱼是银汉鱼目(Afherinoformes)中一个庞大的家族,广义上说包括卵生鳉鱼和卵胎生鳉鱼。而在英文中,Killifish却是仅指卵生齿鲤亚目中的种类。
齿鲤科家鱼家族中是一个大科,包含8个𫚪亚科90个属,截至21世纪初已发现的约有550余种。鳉鱼的原产地大多在南、北美洲和非洲的热带亚热带沼泽和溪流中,亚洲欧洲也有少量分布。
饲养方式
鱼缸
饲养鱼缸要考虑是溷养、单一品种繁殖。单一品种繁殖一般8寸至一尺小缸已足够。鳉鱼需要安稳的水流,用海棉过泸器是最适合的,只要保持每星期有规律换水,每次换掉1/3旧水,就可以改进水质,让鱼儿感觉舒适且更健壮,自然会每星期产下鱼卵。溷养需要有足够空间,一尺缸2对二尺缸4对。需要挑选品种不是每一品种可溷养,而溷养建议只放公鱼,否则母鱼很快被摧残至死!另可以种殖水草可给弱小的躲藏。
食物
俗话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娇小的鳉鱼也有食物,名叫“丰年虾”。丰年虾的孵化时间约为48小时,而鳉鱼的孵化时间最少是30分钟,所以一定在孵化鳉鱼之前提前两天孵化丰年虾哦。
水质
对于饲养鳉鱼,PH值不是太重要的,因为只要在鱼放缸前先对水适应,且没有突然剧烈的ph变动,大部份的鳉鱼可以承受很宽的ph值(ph6-7.5),其实当饲养时间久了,你可以看出大部份鳉鱼可以接受很宽的ph范畴。反而大家要注意这一点:饲养鳉鱼繁殖者大多数会利用盐来控制一些一直存在于水族环境的疾病媒介,因为很多鳉鱼较容易染上白点病和丝绒病。况且鳉鱼可承受骛人的盐份水质。不同种类的鳉鱼用盐份量也不同。例:N.属需用较多,一般每60公升用一汤匙,A.属琴尾用量较少,大约是N.属四份一。就是因此鳉鱼繁殖者在水中加盐,但是如果水族店处理新鱼少了这个步骤,鳉鱼从高浓度的盐水环境中突然骤降至低甚至无盐环境,会导致其鱼鳃细胞破裂,严重的情况下,会看到鳉鱼会游近水面喘息。
形态特征
鳉鱼体呈纺锤形,头宽而纵扁。口较大,下颌延长,向上翘起。胸鳍的位置很高,是主要的运动器官。腹鳍不发达,在发育过程中出现的较晚。背鳍细小(6鳍条),臀鳍很发达(17-19鳍条)。尾鳍呈截形,也是主要的运动器官。全长多在25-40毫米之间。
生活习性
栖息在湖沼、河流、池塘的浅水部分,特别是水草丛生的地方。常游于表层,受惊动潜入水中,平静后又浮上来。觅食浮游生物,对食物选择性不强。在肥沃的池塘中以绿藻门为主,还有少部分的蓝藻眼虫。但更喜欢吃枝角类桡足类,也吃鱼卵、鱼苗和蚊虫幼体。
主要价值
观赏价值
卵生鳉鱼大多有极为迷人的体色,是淡水观赏鱼中极少数可以和海生珊瑚鱼相媲美的鱼种。加上其小巧的体型,活泼好动的性格,是水族箱中水草的天生搭配。另外,大多数卵生鳉鱼对水质适应性广,容易饲养,是国内外广受欢迎的观赏鱼种。较为大众熟知的有火焰鳉、五线鳉、黑珍珠鳉等品种。
科研价值
基于鳉鱼易饲养,繁殖周期短等特点,科研工作中也越来越多使用鳉鱼作为实验材料。例如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科学家使用鳉鱼来评价重金属铜  以及水体微塑料  等对水生生物的影响。此外由于一些鳉鱼会表现出加速衰老的特点,并且在组织学和行为学上表达衰老相关生物学标记。因此鳉鱼也是研究衰老的良好模型。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生活环境
分布范围
奇特之处
繁殖方式
简介
饲养方式
鱼缸
食物
水质
形态特征
生活习性
主要价值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