尖草坪一中
1958年创于山西的公立高中
尖草坪区一中位于崛围山下,汾河之滨,学校始建于1958年,是一所具有50年办学历史的全日制普通高中。学校现有3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000余人,教职工160人。校园面积100亩,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五层科技楼1幢,四层教学楼1幢,教工宿舍楼1幢,学生宿舍楼2幢,容纳1000人就餐的餐厅1个。录音设备、闭路电视、电脑设备、语音设备齐全,实现了班班多媒体,教师人手一台电脑。
校徽
校徽主体部分形似一把钥匙,分别由字母c.p.y.z构成,紧凑在一起寓意着团结,校徽蓝底绿字黄边,分别意味着蓝天,绿草,黄土地。
字母C:为“草坪一中”的“草”字开头字母,位于图中左上角位置
字母P:为“草坪一中”的“坪”字开头字母,由中间一竖及右面的O型组合而成。
字母Y:为“草坪一中”“一”字开头字母,在图中由阿拉伯数字1代替,即处于最中间的一竖。从整体出发,该校徽也像一朵绿色的花朵,由分拆开的“Y”则衬托着
字母Z:为“草坪一中”的“中”字开头字母,处于图中右下角,形似钥匙的齿槽。
其中,C和P连在一起既象一把钥匙的一部分,又象一朵花的花瓣,表达了我们这些祖国的花骨朵们要用这把钥匙开启智慧之门的决心和勇气。
校旗
校旗设计是以笔、书页与飞鸟为蓝本进行构思和创作的。
笔、书页代表知识积累,飞鸟代表腾飞的希望,两者的结合代表学生文化知识与个性张扬的和谐体现,同时也符合了学校的办学思想——为增长知识走进来,为服务社会走出去。
办学条件
尖草坪一中是一所由尖草坪区人民政府直接领导的,区委、区政府举全区之力创办的,唯一一所全日制普通高中。位于尖草坪区人民政府所在地------柴村镇。环境优雅清静、受外部干扰因素极少,是难得的读书、学习的好地方。
山西省首批示范高中;“1+1学案课堂”的首创学校。
学校现有教学40个,学生2200余人,教职工160余人,任课教师140余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学历教师16人,高级教师52人,一级教师46人。有一大批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和骨干教师,师资力量雄厚。
学校占地100亩,建筑面积25750平方米,校园内亭与草坪相间,雕塑与灯箱辉映,历史积淀与现代气息交融,整体布局科学合理,基础设施完备齐全,拥有高标准的科技楼、教学楼、学生公寓、师生餐厅、400米塑胶跑道田径运动场,拥有全省一流的理化生实验室,人均图书50册以上。学校有校园网络系统、双向闭路电视系统、广播系统,教师人手一台电脑办公,班班实现多媒体,教学和管理手段实现了现代化。
办学中始终坚持德育为首,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以学科渗透和行为习惯养成为抓手,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开展德育教育,凸显“心理健康教育”和“校园文化”两大特色,全校形成了遵纪守法、明德明理、勤奋学习、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心理健康课进入高一课堂,成立了文学、艺术、体育、科学和社会综合等5大类38个社团,极大地促进了学生个性发展和素质提高。
学校坚持科研兴校,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中心,积极开展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改革,开展“教例研究”、“课题研究”,通过“专家进校”、“青蓝工程”等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从2004年以来连续六年高考一次性达线跨越200人大关,升学率50%以上,2009年高考再创历史新高,一次性达线264人。多年来学生的会考成绩和高考升学率名列全市普通高中前茅,受到社会各界和家长的一致赞誉。
学校始终贯彻“以人为本,多元并举,持续发展,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2007年学校创新思路,本着服务家长、服务学生、服务社会的宗旨,走出了一条“普职融通,人人成才”的办学特色之路,即让文化基础好的学生通过三年高中学习考入理想大学,成为社会的精英人才;让文化基础一般,但有一技之长的学生通过体育、艺术类考试升入艺术类院校,成为专业人才;让文化课基础较弱又无一技之长的学生,在家长认同、学生自愿的基础上,注册普高、职高双学籍,经过三年学习可取得普通高中毕业证、职业高中毕业证和职业技能等级证,使他们成为有一技之长的劳动技能型人才,从而实现“为每个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为每个学生的多元发展铺路”的办学目标。
近几年来,尖草坪一中多次受到上级表彰和奖励,2005年以来先后被山西省政府及教育厅、太原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授予“山西省德育示范学校”、“山西省新课程实验基地学校”、“山西省心理健康教育实验基地学校”、“太原市先进基层党组织”、“太原市基础教育先进单位”、“太原市先进集体”、“太原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优胜学校”、“太原市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学校”等荣誉称号。2005年被评为太原市首批示范高中,2007年被评为山西省示范高中。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尖草坪一中经过半个世纪艰苦卓绝的努力,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随着我省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作为省、市新课程改革基地校,一中人正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热情迎接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交通
12路柴村下车、821路柴村下车,322路柴村下车
所授荣誉
2005年:经过太原市教育专家组严格评估,被评为太原市第一批示范性高中
2007年:经过山西省教育局专家严格评估,被评为省级示范性高中。
从2000年至今,学校多次受到上级表彰和奖励,被山西省教育厅授予“山西省示范高中”、“山西省新课程改革基地校”、“山西省优秀家长学校”等称号;被太原市委市政府授予“模范集体”、“先进党支部”、“三育人先进单位”、“普法先进单位”、“平安校园”和“绿色学校”等称号。
发展历史
初创时期(1958—1966)
尖草坪一中的前身为柴村初级中学,创办于1958年。校址在柴村资福寺(今尖草坪区实验小学所在地)。初为柴村小学附设初中班,学生来源于柴村公社和马头水地区各村。1958年至1960年,每年招两个班(一至六班),学生312人。1961年贯彻中央学校以教学为主的原则,学校工作逐步走上正轨。同年学校建立党支部。1964年初中班从小学分出,柴村初级中学成立。1961年到1964年毕业8个初中班,约400人。为柴村和马头水地区培养了一批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农村建设者。其中多人后来成为区、社、队党政干部或农业技术骨干。
1965年开始批判“智育第一”,经常停课开会或组织师生劳动,教学工作受到一定影响。
“文革”时期(1966—1976)
1966年—1969年“文化大革命”初期,校长和教师挨批斗,学生成立造反组织,搞派性斗争,正常的教学工作完全停顿。
1971年学校改办为高中,北郊区党的核心小组,区革委委派市委下放干部张玉枢任学校党支部书记兼革委会主任,加强领导,整顿校纪校风,恢复文化课教学。区财政拨款整修校舍,开始招收了两个师范班,一个高中班(高一班)。1972斗到1976年又招收了两个师范班,8个高小班,毕业学生共计750多人。师范班的创办,先后为北郊区培养了183名教师,当时中小学发展与师资严重缺乏的矛盾有所缓减。1972年,贯彻中央提出的“整顿”方针,学校形势逐渐好转,正常的教学秩序逐步恢复。1973年—1974年“四人帮”掀起“反回潮”和“反击右倾翻案风”的逆流,严重冲击教学工作,学校又陷于混乱之中。
1975年,市教育局拨款34万元,区革委拨款8.5万元,在柴村西南新建校舍,1976年竣工迁入。当时有3个高中班,两个师范班,柴村八年制学校的初中班也全部并入(1982年初中班的农民子女分到柴村中学),成为完全中学。1978年,区委、区革委决定报市批准,更名为太原市北郊中学并定为区重点中学,面向全区招生。
恢复发展时期(1976—1997)
粉碎“四人帮”,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区委、区政府对北郊中学的各项工作都很重视。加强了对学校的领导。在不断投入巨资改善教学设备的同时,特别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和教育方针的全面贯彻。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学校面貌日新月异,教育质量逐年提高。
1980年以来,区政府多次投资增建、改建校舍,购置具有八十年代一流水平的教学设备。仅1989年新建教学大楼,改建学生宿舍楼就拨款135万元。1989年,校园占地17529平方米,建筑面积9337平方米。建有容纳教学、实验、办公的三层综合大楼一幢,办公小二楼一幢;阶梯教室、会议室,图书阅览室综合楼一幢;学生宿舍楼一幢:教职工集体宿舍10间;教职工家属宿舍40套。学校配备有相当数量的教学仪器和教具,有200米跑道的体育场,有篮球、排球、单杠、双杠等体育设备;图书1万册,订有中外文书刊66种。教学仪器、图书资料、体育器材三配套(一类标准)。
学校创建至六十年代中期,历届区教育局陆续派合格的初中教师来校任教。1971年改办为高中后,将原初中教师拔高使用。1976年办成完全中学后,除柴村八年制学校的部分教师随初中班的并入而调入外,又先后从各公社八年制学校选调了部分初中教师或小学教师,甚至民办教师。这些教师的学历大部分是中师毕业或高中毕业,师资质量不合格,严重影响着教学质量的提高。1978年以后,区文教(教育)局通过选送教师到省、市山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太原师专等院校深造,组织在职进修,从教学实践中锻炼等途径提高师资质量。十多年来,区不断派师范院校的本科、专科毕业生来校任教。至1989年,全校专任教师78名,其中大学本科毕业9名,专科毕业67名,中师和高中毕业2名,大多数胜任教学工作。同时认真落实知识分子政策,从政治、工作和生活多方面关心教师,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吸收中青年教师加入中国共产党,至1989年,教职工党员21人,占全校教职工总数的23%。
十多年来,多数教师在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涌现出乔宏、路瑞生等一批优秀教师、模范班主任、教学标兵、教学能手。仅全国和省、市级的就有30多人。
1978年以来,区数次调整充实学校领导班子,健全了党支部,成立了共青团总支(后升格为团委会),组织了党、政、工、团负责人及教师代表参加的校务委员会。学校领导成员绝大部分是年富力强、知识丰富,事业心强的大中专毕业生。根据党政分开的原则,实行党支部保证监督下的校长负责制。认真贯彻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规章制度,各项条例,建立健全切合该校实际的各种应有的规章制度,加强并不断改进对学校的管理,各项工作都在进步。1979年被评为市教育先进单位:1984年—1985年被评为市、区文明单位;1986年—1989年连续4年被评为市的先进集体。学校党支部工作成绩显著,1986年-1988年连续4年被评为区的模范党支部。
十多年来,北郊中学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邓小平“三个面向”的指示,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的作用,广泛开展学雷锋,学池越忠、学赖宁活动。绝大部分学生积极向上,刻苦学习,遵纪守法,好人好事层出不穷,“三好”学生大批涌现。据统计,1980年以来,仅省、市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就有44人。
1977年以来,学校工作重点转移到以教学为中心的轨道,积极探索教改途径,实行科学管理、目标管理、量化管理,教学常规管理。重点抓了课堂结构改革,求效率,讲质量。培养典型,不断总结推广各科教改经验。经过努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高考成绩逐年上升。
1977年至1989年,共有58个高中班2910名学生,22个初中班1163名学生毕业。先后考入大专院校的334人,考入中专的525人,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了一批合格的新生。其余初中毕业生大部分考入高中,高中毕业生参加了工农业生产,为北郊区输送了大批具有高中文化的劳动者。在省举办的数学竞赛中,1978年有1名学生获第十二名,1980年又有1名学生获第十一名:1987年获市“全全开”智力竞赛三等奖;同年获区化学竞赛一等奖:1987年获市数学竞赛团体总分第三名;1988年,1989年连续两年获市数学竞赛普通中学组团体总分第—名,11名学生获全国数学竞赛优胜奖,1名学生获省化学竞赛二等奖
1990年—1994年区委、区政府调整了学校领导班子。由吴世民同志担任校长,苗相臣同志为副校长。上任以后,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制订了全校各类人员工作职责。但由于多种原因,致使1993年的高考成绩不理想,本科数为零,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跌入低谷。
鉴于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严重滑坡,1994年区委、区政府派王恒礼同志主持学校工作。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各项工作发生了较大变化,教育教学质量有所回升。1996年—1997年学校在区委、区政府的支持下,投资兴建了一幢容纳40户教职工的住宅楼,基本上解决了教职工住宿紧张的问题。
跨越发展时期(1997—今)
1997年9月,杜效林同志任党支部书记、校长。1998年经上级批准,学校更名为尖草坪区一中。这8年是尖草坪一中发展史上最快的时期。
本届中校领导班子就任于1997年8月,全校教学班仅12个,在校生488人,教职工85人。经过几年的艰苦努力,学校规模扩大,教学质量有了较大提高,学生成份发生了很大变化,不仅有本区初中毕业生考入,也吸引了辖区内厂矿初中学生入校就读,还有附近市区学生慕名而来读书。
新一届领导班子确立的办学思想是:以人为本,着力素质,开拓进取,追求卓越。制订了1997—2002年和2003—2007年两个五年发展规划,致力于高起点建设领导班子队伍和师资队伍建设,引导教师加强师德修养,采取多种措施为教师的成长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使教师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学校积极开展“主体参与课堂教学和教科研工作”,开展“教例研究”、“课题研究”,使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科研兴校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从1998年—2005年连续8年高考取得优异成绩,尤其是2004和2005年一次性达线突破200人大关;多次被评为“太原市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优秀学校”和“太原市高中教育教学工作模范学校”等等。
从2000年以来,在财政紧张经费紧缺的情况下,采取政府扶持、学校自筹、分期付款等形式先后投资1200万元用于扩大校园面积和基础设施建设。
2000年新建学生公寓楼4260平方米,2002年拆除旧食堂后新建师生多功能餐厅及灶房2000平方米,并将原旧操场扩建为300米跑道体育场,2004年拆除旧二层教学楼—座,新建框架结构6000千方米四层教学楼,使校内建筑面积达20000千方米。另外,家属住宅小区有教工家属楼3栋,面积共5800平方米。
几年来,分期分批配套完备了理、化、生仪器室、语音室、计算机室、大型图书阅览室等,建成了双向闭路教学系统。现有普通教室41个,65平方米/个。物理、化学实验室各4个,70平方米/个;生物实验室2个,65平方米/个;物理、化学仪器室各—个,72平方米/个;生物仪器室1个,70平方米/个。语音室1个,80平方米/个。计算机教室1个,70平方米/个,师生计算机共230台,人机比11人/台。大型图书室、阅览室各—个,450平方米/个,其中电子阅览室内有60台电脑,图书4万册,订阅杂志报纸260种。大型多媒体教室1个,普通多媒体教室4个。学校绿地面积1.3万平方米,有大型花园草坪不锈钢雕塑及建筑饰品,被市政府评为园林绿化先进单位。
2005年,经过太原市教育专家组严格评估,被评为太原市第一批示范性高中。它是尖草坪一中发展的里程碑,标志着学校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更高的阶段。
科技平台
尖草坪一中在全校引进“人人通”的学习空间。
办学理念
学校的办学理念是:“以人为本,多元并举,持续发展”。学校把德育放在首位,以学生养成教育培养为重点。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积极开展“主体参与课堂教学和教科研工作”,开展“教例研究”、“课题研究”,使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科研兴校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连续六年一次性达线都跨越200人大关,各项考核名列全市普通高中前茅,多次被评为“太原市高中教育教学质量优秀学校”和“太原市高中教育教学工作模范学校”。学校以“普职融通,人人成才”为办学特色,使每一个学生学有所长,个个成才,为他们的一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学机构
2014年以来,该校按照录取分数线将班级划分为“特招班”“优胜班”“重点班”和“平行班”四个档次。
特色课堂
尖草坪一中自2011年起响应国家号召,积极进行课改,将课堂模式从传统课堂改变为“1+1问题解决塔式课堂”,首先开始试点。
学校标识
校徽元素由“CPYZ”四个字母组成,为“草坪一中”的拼音首字母。构成基本图案是一把钥匙,预示着同学们能打开知识的大门,在草坪一中获得更多的知识与阅历。
目录
概述
校徽
校旗
办学条件
交通
所授荣誉
发展历史
科技平台
办学理念
教学机构
特色课堂
学校标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