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天竹
小檗科南天竹属植物
南天竹(学名:Nandina domestica),又名蓝田竹、红天竺,是小檗科南天竹属的常绿小灌木植株。该植物分布于日本、中国、印度、北美南部等地;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山东省江西省湖南省四川省等地区。南天竹喜半阴,主要生长于海拔1200米以下的地区,如山地林下沟旁、灌丛或路边等环境中
南天竹的茎多为丛生少分枝;叶互生,集中生长于茎上端,长30~50厘米,三回羽状复叶,上面深绿色,冬季变红色,近无柄;花型小,圆锥花序直立,呈白色;果实为球形,成熟后多为鲜红色,少为橙红色;种子扁圆形。
南天竹具有药用价值,其根、叶均可入药,具有清热解毒等功能,但全株有毒,中毒后会出现兴奋、脉搏先快后慢且不规则、呼吸麻痹等症状;也具有观赏价值,常见于园林绿化中。还具有生态价值,可达到防风固沙,涵养水源的作用。
历史考证
南天竹原产于中国,宋代陈著所写的《丹山酒边》五律中写的“天竹静逾媚,溪梅初有香。”诗中的“天竹”就是“南天竹”;清代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写道:“南天竹子百色市者名为玉珊瑚。”后来就有人把南天竹叫作“玉珊瑚”;清人薛诗雨有一首词《一萼红•旧宅中阑天竹独存作此赏之》是一篇写南天竹的力作,只是把“南天竹”写成了“阑天竹”。
形态特征
南天竹为常绿小灌木植株。茎高1~3米,常丛生,少分枝,光滑无毛,幼枝常为红色,老后为灰色。
叶互生,集中生长于茎的上端,三回羽状复叶,长30~50厘米;二至三回羽片为对生;小叶呈薄革质,椭圆状披针形或椭圆形,长2~10厘米,宽0.5~2厘米,顶部渐尖,基部呈楔形;小叶全缘,正面为深绿色,冬季变为红色,背面叶脉隆起,两面无毛;近似无柄。
复总状花序直立,长20~35厘米;花型小,呈白色,具芳香,直径6~7毫米;萼片多轮,外轮萼片呈卵状三角形,长1~2毫米,向内各轮渐大,最内轮萼片为卵状长圆形,长2~4毫米;花瓣长圆形,长约4.2毫米,宽约2.5毫米,先端圆钝;雄蕊6枚,长约3.5毫米,短花丝,花药纵裂,药隔延伸;子房1室,有1~3枚胚珠。
果柄长4~8毫米;浆果为球形,直径5~8毫米,熟时多为鲜红色,少为橙红色。种子呈扁圆形。
物种分布
世界分布
南天竹在日本、中国、北美东南部等地均有分布。
中国分布
南天竹在中国主要分布于福建省浙江省山东省江苏省江西省、安徽、湖南省、湖北、广西壮族自治区广东省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陕西省河南省等地。
生长习性
南天竹主要生长于海拔1200米以下的地区,如山地林下沟旁、灌丛或路边等环境中。其对环境适应力强,喜阳耐阴,比较耐寒,且不耐高温。20摄氏度到30摄氏度为最佳生长温度,而耐寒温度为零下3摄氏度到4摄氏度;通风良好,温暖多湿的半阴环境最宜生长。其寿命强,生长缓慢,不但耐湿,而且耐旱,对土壤要求不严,能耐微碱性土壤,但在湿润、肥沃、富含腐殖质的微酸性沙质壤土的环境中生长最佳,其花期为3~6月,果期为5~11月。
繁殖方式
扦插育苗
南天竹的插时间一般为5~8月份。在扦插前需要做苗床准备,其一般采用小拱棚或大棚,需进行松土、整、建苗床并消毒;而后进行插穗处理,在无病虫害、生长健硕的母株上获取当年生的半木质化枝条,并浸泡或喷水保持枝条水分。将采得的枝条剪成插穗,剪口须平滑,上剪口距芽上方0.5厘米,下剪口须斜剪,上方需留一完整的小侧枝,带枝段将插枝下方一半以上的叶子去除,而后用激素处理;处理完将插穗插入基质,使其与基质紧密接触。而后定期喷雾即可。
种子繁殖
南天竹在秋季采种后即可播种,须提前整理好苗床,按一定行距开沟,再均匀撒种。播后覆盖上草木灰和细土,压实。之后,定期除草、松土、施肥,培育3年后可出圃定植。
分株繁殖
南天竹可在春季或秋季时将丛状植株挖出,除去宿土,在根基结合薄弱处剪断。每丛须带茎干2~3个与部分根系,并剪去一些较大的羽状复叶。上盆或地栽,培养两年左右即可开花结果。
栽培技术
田间管理
盆栽管理
南天竹宜长于微酸性土壤中,将粪土、沙质土、腐殖土按一定比例调配,再将配制好的土置于底部有碎瓦片盖住的排水孔的盆中,植株底部如有撕碎根、断根、发黑根或多余根须去除;栽好植株后须将其置于荫凉处并浇足水,15天后方可见阳光。每隔一段时间换盆一次,放在半阴、凉爽、湿润处养护。
水肥管理
南天竹浇水应遵循见干见湿原则。旱季须勤浇水,保持水分,并向叶面喷雾,保持叶面湿润防止叶尖枯焦。开花时更应注意浇水,盆土不能发干,且须在地面洒水提高空气湿度,利于提高授粉率。在挂果期浇水量要增加和保持稳定。盆土不可过干或过湿,否则会引起落花落果。冬季植株为半休眠状态,应少施肥;于开花结果期不施肥;新芽萌生期水肥不宜过大。
修剪技术
南天竹在生长期时,须剪去根部密生枝条、萌生枝条和果穗较长的枝干,保留1~2枝较低的枝干,以保美观,利于开花结果。在冬季,植株进入半休眠状态须把过密、瘦弱、枯死等不良枝条剪去。
病虫害防治
南天竹的病虫害主要有炭疽病、茎枯病、红斑病、刘氏短须螨、尺蠖等。
病害
南天竹的叶缘和叶尖易受红斑病的侵害,病发初期为褐色小点,随后渐扩大为楔形或半圆形,褐色至深褐色,稍呈放射状。后期病簇生灰绿色至深绿色,呈煤污状的块状物,即分生抱子梗分生抱子。病重时,会造成提前落叶。该病害的防治可用代森锌可湿性粉剂
炭病
南天竹的叶子易被炭疽病侵害。发病初期叶表会有褐色小点,后渐扩大为椭圆形、圆形和不规则形病斑,边缘有黑褐色的色带。发病后期病斑上会长出密集的凸起小黑点,天气潮湿时,小黑点上会产生粉红色粘块。该病害的防治可选用托布津可湿性粉剂。
虫害
尺蠖主要以蛹在树周围石块下或土中过冬,4~5月初羽化,七月中下旬为羽化盛期。该病害的防治可利用害虫的趋光性,用黑光灯进行诱杀。
功用价值
药用价值
南天竹的根、叶可入药,其根叶味苦,性寒。叶具有泻火、清热利湿、解毒的功能,可用于治疗百日咳、尿血、目赤肿胀、肺热咳嗽等病症;根具有除湿、解毒、清热、止咳的功能,主治湿热黄疸、风湿痹疼、腹泻、瘰疬等病症。该植物全株有毒,中毒后会出现兴奋、脉搏先快后慢且不规则、肌肉痉挛、昏迷、血压下降、呼吸麻痹等症状。
观赏价值
南天竹极具观赏价值,在中国南方是常见的本草花卉,其植株优美,对环境适应性强、果实艳丽,久经不落,是园林绿化中观叶观果的优良树种,常与沿阶草、杜鹃、山石配置;其老桩也可制作盆景,常有配石式、独本式、象形式、桩头式、拼盆式等造型形式。
生态价值
南天竹在保持水土、绿化环境、净化空气、防风固沙、美化园林、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起重要作用,于南方丘陵地区,可适应弱碱性的石灰岩质土壤,为生态环境恶劣的石灰岩地区的荒山绿化、生态平衡作出巨大贡献。
参考资料
南天竹 Nandina domestica|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种信息系统.2022-11-24
..2023-03-14
Species 2000 China,Catalogue of Life China,CoL China. 物种2000中国节点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2-11-24
..2023-03-14
..2023-03-14
..2023-03-14
..2023-03-14
..2023-03-14
..2023-03-14
目录
概述
历史考证
形态特征
物种分布
世界分布
中国分布
生长习性
繁殖方式
扦插育苗
种子繁殖
分株繁殖
栽培技术
田间管理
病虫害防治
病害
虫害
功用价值
药用价值
观赏价值
生态价值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