迤沙拉村
四川攀枝花仁和区平地镇下辖村
迤沙拉村位于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东南端,距镇政府8公里,西与白拉古村毗邻,南与平地村毗邻,北与大龙潭彝族乡接壤,东临金沙江,与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市绿水乡隔江相望,108国道和成昆铁路纵贯全境,交通方便。
历史沿革
历史发展
在远古时期,迤沙拉只是一个很小的彝人部落,里泼彝人们从哀牢山沿着祖先送魂的路线逐步迁徙到这儿。为了躲避统治者对少数民族的残酷无情的杀戮,许多里泼彝族逃难到此聚汇,并在这里扎下根,繁衍生息。这里,一直沿袭着彝族人虎图腾太阳图腾与火神崇拜,沿袭着万物有灵的宗教情感。
历史的风烟轻轻飘散,多少匆匆过客,在迤沙拉留下足迹。
西汉刘彻时期(公元约135年),《史记.平淮书》载:“唐蒙司马相如开路西南夷,凿山通道千余里,以广巴蜀。”开辟的南方丝绸之路,途经迤沙拉,并在这里设立了驿站。遥想当年,文学家司马相如来到古木森森的迤沙拉彝族山寨,与彝人们饮酒狂歌,击节而舞,然后兴之所致,吟诗作赋。想一想,他是多么开怀惬意!
蜀汉“建兴三年(公元225年)春,亮南征。”蜀丞相诸葛亮为平息南夷之乱,率兵“五月渡泸,深入不毛”。“自安上(今屏山县)由水路(金沙江)入越(籍)”也曾路过此地。
六百多年前,明代“洪武开滇”后,一些其它民族的边关守卫也流落于此,与当地人通婚,也融入了里泼彝族的家庭,他们带来了新的农耕文明,也带来了江南的建筑艺术。现在,仍依稀可见迤沙拉建筑的江南风格。
清代,这里划为“苴却十马”的管辖区。马帮在茶马夷道上来来往往,兴盛一时。因而也让迤沙拉成为方圆百里有名的马帮落脚之地。有多少赶马人从迤沙拉走后再无消息,困死于异邦。那些流传下来的小调恍惚就是见证:
女:小郎赶马嘛走远途,妹在路口望郎哭。男:看见妹哭嘛心里苦,留下银镯才上路。
女:留下银镯嘛妹不要,想跟小郎走远途。男:山高水冷嘛有蚂蝗,怎么忍心没吃苦。
女:小郎孤身嘛不放心,音讯尽快传回屋。男:翻山越岭嘛路程远,赶马的人最孤苦......
那时,有情人唱着山歌,送了一程又一程,唱着送着,三天三夜之后女子才依依不舍地返回山寨。
多少年过去了,那些飘散着美丽歌谣的驿道上,至今还不时晃悠着马帮的铃铛声响。
抗战时期,美国人帮助修建的举世闻名的滇缅公路(又称中印公路)至今犹在,它从迤沙拉村前盘旋而过,朝大山深处蜿蜒而去。
在迤沙拉山寨旁,滔滔奔涌的金沙江日夜流淌着奔向远方。
有时细细一想,迤沙拉是多么温暖的所在呵。
试想一下,许多地区还在是非常封闭之时,迤沙拉已经打开大门,迎接那些无家可归的流浪者了。
那时,在迤沙拉山寨,夜晚的火塘一直燃烧,家家的木门都敞开着,过路人可以随意地进入每一个彝族的屋里,歇脚歇,暖暖手,喝上一口酒,或者抽上几口兰花烟。所有的彝人都是友善的,有的人被彝人的美意挽留下来,在这里与彝人的女子结婚生子。即使一些过路人走了,彝人们也会把他们当作亲戚一样惦念;所以,有的人走了还会回来,并且永远留在这片温暖的土地,最后把头颅埋在了这里的山岗上。
如今漫步迤沙拉,阳光散开,站在几百亩的葡萄沟上眺望,原野上清新的微风中渗入酸酸甜甜的气味,让人陶醉,令人着迷。老人们吸着竹烟筒,依门而坐。可以听见彝族古乐婉约的音韵里,飘出彝族少女美妙的谣曲
迤沙拉,仿佛一块凝固历史的古老岩石,又好似一幅流动异彩的美丽画卷,生动诱人,妙不可言。
在遥远的南高原上,在迤沙拉,相爱的人可以在这远离喧嚣的山寨搭个恋爱的窝,它是一个抚慰浮躁内心的宁静之地,也许正是你苦苦寻找的一个安顿灵魂的温暖居所。
村情
该村历史上是古南丝绸之路拉乍古渡的一个驿站,因长期的多民族交往和融合,形成独具特色、蜚声中外的理泼民俗文化、建筑文化、谈经古乐。2005年9月16日,迤沙拉村经有关权威专家按《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评价指标体系》审核,被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评为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迤迤为彝语的读音,迤,译为汉语是水;沙,是洒或漏;拉则是下去;连接起来,大意为“水漏下去的地方”。
迤沙拉村始建于明洪武年间,距今有600多年的历史是汉族彝族生活习俗高度融合的“中国第一彝族自然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迤沙拉村是四川省最大的少数民族聚居村,幅员面积34平方公里,辖7个农业村民小组。
攀枝花市地跨横断山系,东邻大凉山脉,北接大雪山山脉,南抵金沙江,地质构造复杂。
地形地貌
地域的主干构造为一系列南北向展布的深大断裂、褶皱带及断裂。在地形地貌上,攀枝花属于侵蚀、剥蚀的中山丘陵、山原峡谷地貌类型。具有山高谷深、盆地隔行扫描分布的特点。
气候特征
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和复杂的地形条件,致使这里形成以南亚热带基带的“立体气候”,具有夏季长、日温变化大,四季不分明,气候干燥、降雨集中,日照多,气候垂直差异显著等特征。全年日照市时间长达2300——2700小时,因此,攀枝花市有“太阳城”的美称。
迤沙拉所在的平地镇由于受金沙江干热河谷热流影响,形成了“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冬春干爽、夏秋多雨、干湿分明”的气候,年平均气温16℃。
水文
境内有以金沙江、雅砻江为主干的大小河流90余条,水利资源丰富。
人口民族
人口
518户,2245人。
民族
彝族人口占总人口的96%,属彝族中的理泼支系。
村子里虽都是彝族,但却有外姓华人
文化
迤沙拉村地处川西、滇西交界处,建筑物多江南水乡特色,房屋户型一般以小四合院为主,均属土木结构,板筒瓦屋面,细部多有板壁装饰、木刻砖雕,做工精细;独特的谈经古乐,600多年来,一直在这个偏僻的彝族山村里延续着对中原文化的向往和追寻。
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风民俗
据了解,平地镇政府将结合农业产业,全力打造生态乡村旅游。
整合迤沙拉村,打造十户农家乐,修建川滇民族风情一条街等,重点构建里泼彝族第一镇,并预计09这些旅游项目开发出来,迎接四海宾客。
而迤沙拉村的建筑文化又别具一格,民居古色古香,民风淳朴,是平底镇重点开发项目。
该村有独具特色的谈经古乐、歌舞、饮食文化,以及与凉山彝族自治州服饰迥然不同民族服饰。
文化积淀
迤沙拉村的里泼彝人是个奇特的民族群落,迤沙拉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
里泼的“里”是指女人,“泼”指男性,里泼就是女人勤劳智慧,男人健壮勇敢。
村子里街巷门肆、骡马客栈,多沿明朝南京先祖来时留下的体例,家家修院落,一正两厢,精美的瓦当、工巧的檐牙、透雕的木窗……无不透出江南水乡的灵秀隽永。
特产美食
当地特色小吃:烤全羊、炕牛肉、南瓜鸡涮羊肉羊汤
特产:优质水果
交通
迤沙拉村位于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攀枝花市位于四川省西南川滇交界部,地处金沙江雅砻江交汇处,是全国唯一一座以花命名的城市。其东、北两面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市德昌县盐源县三县接壤,西、南两面与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华坪县两县及楚雄彝族自治州永仁县交界。攀枝花市是周边地域(包括云南宁、永胜县、华坪、永仁、元谋县,四川凉山盐源、德昌、会理等)经济发展的中心。攀枝花市是连接川西南和滇西北的区域旅游枢纽,旅游区位比较优越。攀枝花保安营机场于2003年12月建成通航。攀枝花市至西昌高速公路已于2008年10月建成通车,攀枝花是四川省通往华南、东南亚沿海、沿海口岸的最近点,是川滇毗邻地区的交通枢纽,交通区位也比较优越。平地镇迤沙拉村位于攀枝花市川滇结合部,是攀枝花市的“南大门”,具有较好的地理区位和交通优势。迤沙拉距攀枝花市中心区60公里,距云南省永仁县方山风景区10公里,距成都市840公里,距昆明市283公里,108国道从村口通过,攀昆高速公路2008年底通车,在平地镇设有出口。交通比较便利。
旅游
旅游资源
迤沙拉民族文化旅游区位于攀枝花市仁和区平地镇迤沙拉里颇彝族村。
迤沙拉村东临金沙江,与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市隔江相望,有600余年历史。
2005年11月,迤沙拉村寨被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正式评选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迤沙拉民族文化旅游区由核心里颇彝族文化山寨区、古驿道旅游区、诸葛大营、葡萄沟现代观光农业区等数十个景点组成。
景区规划
本规划的主要用地范围西部、西北部以108国道为界,东部以村内东边机耕路为界,南以中国传统村落的南部以及其周围农田为界。迤沙拉村保护规划以保护为主、抢救第一为基本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
该规划界定了三级保护区,一级保护区为严格保护区,面积约为12.12公顷,建筑面积约3.21万平方米;
二级保护区为建设控制区,面积约为22.92公顷,建筑面积3.58万平方米;
三级保护区为风貌协调区,面积约83.85公顷。本规划用地范围主要是一、二级保护区。
获得荣誉
2019年12月25日,入选第一批国家森林乡村名单。
2020年6月10日,入选2020年四川省乡村旅游重点村。
2021年,荣获第八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称号。
2021年3月18日,入选中国生态文化协会公布的2020年全国生态文化村名单。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历史发展
村情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气候特征
水文
人口民族
人口
民族
文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积淀
特产美食
交通
旅游
旅游资源
景区规划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