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可纲
明朝时期将领
何可纲又作何可刚,明朝辽东人,何可纲是明朝袁崇焕的旧将,因在天启六年的宁远之战中立下功勋,被提拔为都指挥使司书。他每年能省下120万饷银,袁崇焕称赞他为“仁而有勇,廉而能勤,事至善谋,其才不在臣下”。袁崇焕死后,何可纲率军驻守锦州市宁远县大凌河要塞。1631年,何可纲被祖大寿困于大凌河,大寿欲降,但可纲不从,大寿遂将他杀死。可纲在被杀时不变色,不出言,含笑而死。城内饥民争相食用他的肉体。后来,祖大寿编造假报告称:“可纲慰阁部,献身为食。”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何可纲,辽东人,曾中武举。后金兴起之前,何可纲就已经料到。等到后金攻明,何可纲又屡次献计,却很少被辽东官员采纳。天启二年(1622年)正月,后金攻广宁,何可纲率家属渡海逃亡山东避难。当时进京参加大计的邵武知县袁崇焕听说他的名声,等到袁崇焕请缨出关时,就将他招来,相谈甚欢,共创“守宁(远)为守(山海)关”之计,从此何可纲成为袁崇焕的左膀右臂,协助其开创关宁锦防线。
屡建功劳
天启六年(1626年)正月,后金攻宁远,来势汹汹,时为袁崇焕麾下中军守备的何可纲与副总兵左辅、参将祖大寿力主“塞门死守之议”,袁崇焕采纳其议,取得宁远大捷。何可纲在战斗中主要防城内有变,因功升都司佥书,赏银十两,管辽东巡抚(袁崇焕)中军游击事。五月,实授游击将军。后何可纲升参将,管宁远副将事。崇祯元年(1628年)三月,在辽东巡抚毕自肃的荐举下,何可纲再管辽东巡抚标下中军事务。八月,袁崇焕上任督师,倚重何可纲、赵率教、祖大寿三人,安排何可纲为宁远协将,作为中坚。九月,协助袁崇焕平息宁远兵变,并辅佐袁崇焕更定军制,每年省饷一百二十万余。其军衔累升左军都督府右都督。崇祯二年(1629年)十月,后金入塞,何可纲随袁崇焕赴援,激战于北京广渠门下。袁崇焕被捕后,关宁军东奔,何可纲居中调停,促使祖大寿听从调遣。尽管何可纲受到朝中怀疑,但新任督师孙承宗仍委任他自己麾下的中军。崇祯三年(1630年),为山海副总兵,随祖大寿收复遵永四城,因功加太子太保。
壮烈殉国
崇祯四年(1631年),何可纲随祖大寿筑大凌河城。何可纲虽然负责督造,但他本人并不赞成,在答复山海兵备道杨嗣昌的信中有“事必无成,有死而已”之语。果然,大凌河城还没完工,就被后金包围,近三个月后,粮食吃完,城中很多人都想投降,连祖大寿都动摇,与后金所遣明降将姜桂交涉,何可纲举之前后金屠永平城为例,力劝不可投降。但城中饥饿的士兵胁迫诸将投降,十月二十八日,何可纲对祖大寿说:“我两人皆受知阁部(孙承宗),公不出,无以慰阁部,予不死,亦无以慰阁部。公固不当同予死,而予不难同公出。予出而不能同公以有为,不如死,并可以明公之出亦非得已也。”于是给自己写下祭文,又对士兵们说:“死则死耳,奈何出凌河受万世唾!”祖大寿随即命两人将他绑出城外,当着后金诸将的面斩杀,何可纲“颜色不变,不出一言,含笑而死”,随后士兵们争相吃他的肉来填饱肚子。明廷嘉其忠贞,追赠少保。清乾隆年间,褒赠晚明殉节诸臣,何可纲获谥“忠节”。
历史评价
袁崇焕:
①其人将种也,起家科目,具有胆识品志。
②仁义、韬钤并优,生平不破公钱,不受私馈,敝衣粝食。臣每事谋成,经本官一参酌,遂捷于电而屹如山,此臣才不在臣下,臣一向规画功名,皆可纲力。
杨嗣昌:窃念管仲不死于子纠,事齐桓为名佐;豫让不死于中行,报智伯驰烈声。可纲前事崇焕,诚有不尽之諐;后死凌城,实有难泯之节。丈夫盖棺论定,志士杀身成仁。如此义烈之臣,海上允称难得,而在辽东颓废之久,尤为难得中之难得也。
周文郁:见其磊落,则孤松奇石,闻其议论,则峡泻河倾心……居恒动止,诚有行不愧影、寝不愧枕者。
轶事典故
预言文龙
袁崇焕与关宁将领商议决定杀掉毛文龙,何可纲分析道:“生文龙,天不幸;用文龙,朝廷不幸;杀文龙,公不幸。”认为袁崇焕杀掉毛文龙,明廷及毛文龙党羽不会放过袁崇焕,事后也证明何可纲分析的正确性。
为将清廉
何可纲不仅有“百战百胜之勇”,还以清廉著称。天启二年(1622年),有个何姓武官(指挥)的后代拿着家族证明,请用二金来交换,何可纲拒绝,说:“丈夫当自立功名,何至妄祖他人?”崇祯二年(1629年)冬,有人以重金行贿何可纲,亦被其拒绝。因此何可纲家境贫寒,其子在他死后不得不依外祖父黄惟正及杨嗣昌来度日。
人际关系
妻子:黄氏,辽将黄惟正之女
儿子:
何某,为廪生,有文学而跛一足,其貌不扬
何鸣陛,父死后依黄惟正、杨嗣昌,1637年被宣府总兵杨国柱及兵部尚书杨嗣昌推荐起用,南明时为金声桓部下副总兵,随其反正
史料索引
《明史 卷二百七十一 列传第一百五十九》
个人信息
相关记载
《明亡清兴六十年》 (阎崇年):六年,宁远被围,佐崇焕捍御有功,进都指挥使司佥书。明年再被兵,复坚守。迁参将,署宁远县副将事。崇祯元年,巡抚毕自肃令典中军。及崇焕再出镇,复以副将领中军事,靖十三营之变。崇焕欲更置大将,上言:“臣昔为巡抚,定议关外止设一总兵。其时魏忠贤窃柄,崔呈秀欲用其私党,增设三四人,以致权势相衡,臂指不运。乃止留宁远及前锋二人,而臂指之不运犹故也。臣以为宁远一路,断宜并归前锋。总兵驻关内者,挂平辽将军印,辖山、石二路,而以前屯隶之。驻关外者,挂征辽前锋将军印,辖宁远一卫,而以锦州市隶之。辽总兵赵率教久习辽事,宜与山海麻登云相易,挂平辽将军印。关外总兵旧有朱梅、祖大寿。梅已解任,宜并归大寿,驻锦州,而以臣中军何可纲专防宁远。可纲仁而有勇,廉而能勤,事至善谋,其才不在臣下。臣向所建竖,实可纲力,请加都督佥事,仍典臣中军。则一镇之费虽裁,一镇之用仍在。臣妄谓五年奏凯者,仗此三人之力,用而不效,请治臣罪。”帝悉从之。可纲佐崇焕更定军制,岁省饷百二十万有奇。以春秋二防功,进职右都督。
二年冬,京师被兵,与大寿从崇焕入卫,数有功。崇焕下吏,乃随大寿东溃,复与归朝。明年正月,永平、滦州失守,可纲战古冶乡及双望,颇有斩获。四月,枢辅孙承宗令可纲督诸将营双望诸山,以缀永平之师。令大寿诸军直趋州。滦州既复,大清兵弃永平去,可纲遂入其城。论功,加太子太保、左都督。已而锦州市被围,可纲督诸将赴救,立功邮马山,复进秩。四年筑城大凌河,命可纲偕大寿护版筑。八月甫竣工,清代以十万众来攻,可纲等坚守不下。久之,粮尽援绝。大寿及诸将皆欲降,独可纲不从,令二人掖出城外杀之,可纲颜色不变,亦不发一言,含笑而死。
注释
阎崇年先生《明亡清兴六十年》,云何可纲故事:大寿及诸将皆欲降,独可纲不从,令二人掖出城外杀之,可纲颜色不变,亦不发一言,含笑而死。
可纲既殁,其尸为城中饥者竞食。然可纲临死为何而笑,而又“不发一言”。固因忠义而慨然。愚以为,可纲知祖大寿降清是诈,不惜以身死,全己忠义之名而取信于虏尔。大寿大陵河降清,历有争议。或曰诈者,或曰本降而受制于锦州市,故背约者。然大寿与皇太极约,阴入锦州为应,于路趁雾遁走,止率六人入锦州者,知其一不欲降;既入锦州,复为大明守边疆十载者,知其二不欲降。故诈降之说可信。之于大陵河时,矢尽粮绝,人皆相食,名节虽贵,于尽忠报国何益?故以诈降计,全军民而伺机归明也。何可纲,大寿副将,忠勇而刚烈。故而杀之以取信皇太极。使大寿择一裨将杀之,则其死莫于可纲身重,难博一信尔。是以可纲含笑而死,喜忠名得就;不发一言,知大寿意而不能言也。
参考资料
何可纲.族谱网.2024-09-26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屡建功劳
壮烈殉国
历史评价
轶事典故
预言文龙
为将清廉
人际关系
史料索引
个人信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