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葵子
菊科小葵子属植物
小葵子(学名:Guizotia abyssinica (L.f.) Cass),属于菊科小葵子属,是一种直立、粗壮、有分枝的一年生草本植物
形态特征
一年生革本植物,根系发达,株高0.3-3米。茎秆圆形, 直径约2厘米,长有细软的毛,呈绿、镦红、红或紫色,分单秆型和分枝型。有的分枝多达30个。叶对生,半抱茎,呈卵圆形、披针形以至线形,长6-31厘米,宽1-8厘米,边齿0-4毫米,淡绿、绿或深绿色。
头状花序异性,圆锥状,单生枝端或上都叶腋。总苞钟状,1列;花序托凸起,具于膜质托片;花托厚8-10毫米,长30-31毫米,每株有30-40个花盘,由舌状花管状花组成,舌状花黄色不结实,每盘沿周5-15个,管状花45个左右,由于为异花虫媒授粉,每盘结实15-40粒。果实很小,千粒重只3-5克。播种到开花80-121天,开花到成熟40-46天,在中国6-8月开花,7-9月结果。
分布范围
小葵子原产于东非,尤其是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高地,并已传播到埃塞俄比亚的其他地区。中国于1972年引进,先后种植于云南省四川省、湖北,广西壮族自治区等省区,安徽合肥和江苏淮北滨海地区试种也获成功。分布范围南自云南红河、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两州,北至淮北市地区。在云南昭通海拔为2800m 的地区均可种植,国外除了在埃塞俄比亚和印度外,也在东南亚和西欧一些国家以及苏联日本等地栽培。
繁殖方法
整地:选择排水良好的稻茬田和砂壤土种植,秋收后立即翻耕、整细耙平、挖通排水沟,即可播种小葵子。
播种期:小葵子一年四季均可播种,但以4-10月播种最好,中国南方农区,可充分利用小葵子短期速生的特点,在采收水稻、玉米、花生、早红苕和棉花后到种植小麦前60-80天休闲期,填闲播种小葵子。既能充分利用秋季余热,又能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获得大量青饲料和绿肥,提高经济效益。
播种:亩播量1千克,播前晒种,然后与10千克复合肥拌匀,条播,行距30厘米,株距5厘米,播后覆土1-2厘米。
生长环境
小葵子为短日照植物,在云南陆良地区春播,从出苗到现蕾需60–75天,现蕾到成熟需80––90天,生育期共140–160天,在安徽合肥需180天,随播种期的推迟而生育期相应缩短。适宜生长温度为13–25℃,50℃时生长停止,受重霜后死亡。生境需较好的通风透光条件,不耐荫蔽。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仍以土层较厚,排水较好,肥力较高的砂质土壤生长为最良好。耐干旱,少病虫危害。尼日尔籽需要适度的降雨量,每年在1000至1250毫米(39至49英寸)之间,需要湿润的土壤才能正常生长。尼日尔籽应该种植在黑色土壤或褐色壤土中,土壤深度足够,但也可以在排水良好的重土或岩石红壤中生长。它可以在半阴或全日照下生长。
主要价值
饲用:小葵子整株光滑无毛,柔嫩多汁营养丰富,适口性好。据分析,鲜草含水分89%,粗蛋白质2.4%,粗脂肪15%,粗纤维1.8%,无氮浸出物3.1%和粗灰分2.2%。切碎后鲜喂,是猪、牛、羊、兔、鱼、鸭、鹅均喜食饲料。晒干制成草粉,清香味浓。在鸡饲料中添加小葵子,既可提高产蛋量,又能减少啄羽和提高蛋黄品质。
绿肥:小葵子作绿肥,养分齐全、肥效持久。鲜草含氮0.34%、磷0.17%、钾0.78%,翻耕入土后3天,开始腐烂释放速效养分供后茬作物吸收,节约化肥投资53%,增产粮食20%。
榨油:小葵子种籽含油39-40%,榨油率30-35%,油色淡黄透明,微香回甜,不含生物碱、黄酮等有毒物质,是一种优质食用油,榨油后的油渣能做饼状饲料。
栽培要点
小葵子的栽培要求地势较高,土层较厚,不受荫蔽而排水良好的田块。要求整地精细,土壤有较好的水分,宜播的期间长,在四川省西部为3–9月,苏皖一带为4–8月中旬,春播的可与玉米、棉花等宽行作物同期间种,生长约40天可收割。夏播在夏熟作物收获60天,亩产可以高达400kg。种子千粒重3.5–5g。每亩播种量1–1.5kg。一般采用撒播,由于种子壳薄发芽很快,但幼苗顶土力弱,故播后要少覆土,情不足可抗旱进行条播,以取得每亩有苗20万株左右,留种用的穴播,行穴距50×40cm,每穴留苗2–3株。饲用的小葵子每亩需施氮5–7.5kg,五氧化二磷4–5kg。苗高10一18cm时,进行匀苗补苗,要注意防涝排渍,但久旱时灌水以促进生长,留种地要中耕松土2–3次,并培土壅根,以防倒伏。小葵子是自不育的,需要蜜蜂属进行异交授粉。在美国开发的小葵子品种“EarlyBird”和“Earlybird 50”具有短的成熟期,使得它们在许多美国种植区域都可以进行生产。这两种品种的成熟期都很短,使得它们在许多美国种植区域都可以进行生产。小葵子是自不育的,需要蜜蜂进行异交授粉。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形态特征
分布范围
繁殖方法
生长环境
主要价值
栽培要点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