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于公元前257年再次攻打
邯郸县失败后,王龁撤往汾城附近休整。在那里,他迎来了韩、赵、魏组成的联军对抗。在一场出乎意料的进攻中,王龁率军斩获六千敌首,令联军溃不成军,逐至
黄河,两万敌人溺于河中。尽管赵军夺占汾城,但王龁随后奋起,攻克
赵国的宁新中。公元前256年,面对韩、魏、楚联军的进攻,王龁无奈撤退。
秦庄襄王三年(公元前247),王龁再次率
秦军攻取了
上党郡。他是
秦昭襄王和秦庄襄王的两朝名将,为
秦国统一大业做出了重大贡献。王龁于
公元前244年离世,留下辉煌的战绩与传奇的一生。
秦昭襄王四十五年(公元前262年),秦昭襄王派将领
白起率军攻打韩国的野王,野王投降秦国,使韩国的上党郡同韩国的联络切断,上党郡
知府冯亭以上党郡归附
赵国。
秦昭襄王四十七年,即公元前260年的烽火岁月中,秦昭襄王派遣左庶长王龁挥师东进,直指韩国上党之地,其势如破竹,上党民众望风而逃,纷纷归附赵国。赵国见状,于长平(今山西高平西北)重兵集结,誓守上党遗民。四月春风未暖,王龁已率秦军兵临城下,赵将廉颇临危受命,率军抵御强秦。 两军对峙,战云密布,一次偶然冲突,赵军副将不幸陨落于秦军利刃之下,战事由此愈演愈烈。
六月盛夏,秦军如猛虎下山,连破赵军防线,两城失守,四尉被俘。七月秋风起,赵军转守为固,高墙深垒,拒秦军于门外。廉颇老将,深谙兵法,坚守不出,秦军虽频频挑衅,终难破其防线。然
赵孝成王心急如焚,屡责廉颇怯战,加之秦相
范雎重金施计,散布流言,谓
赵括少将军勇冠三军,廉颇老矣,不日将降。孝成王怒而中计,遂以赵括替
廉颇,欲挽狂澜。
秦闻赵括掌兵,密遣
白起白起为帅,王龁副之,并严令军中,泄密者斩。赵括初掌帅印,即挥师猛进,
秦军佯败诱敌深入。 赵军追击至秦营,方觉中计,退路已断,五千铁骑如利刃穿心,将赵军一分为二,粮道亦绝。秦精锐尽出,赵军苦战不胜,只得据垒死守,盼援无望。
秦昭襄王洞悉战机,亲临
河内,赐民爵以励士气,集十五岁以上青壮赴援长平,截断赵援,断其粮草。至九月,赵军粮尽四十六日,军中惨状,人相食以续命。绝望之际,赵军拼死突围,四队轮攻,皆不能破。
赵括身先士卒,血染战袍,终不敌秦箭如雨,命丧沙场。赵军大败,四十余万众无奈降秦。
白起虑其反复,遂施诈术,坑杀降卒,唯留稚子二百四十人归赵,以示仁义。此役,秦斩赵军四十五万,震惊天下,史称“
长平之战”,亦成千古悲剧。
转眼至秦昭襄王四十九年新春,五大夫
王陵承命挂帅,领兵直指
邯郸市(今河北邯郸),意图一举定乾坤。然
邯郸县城坚池深,王陵苦战数月,战果寥寥,秦廷见状,急遣援军增援。 然战事未改,王陵部反损
五营,秦王怒其不争,遂罢其帅位,改命王龁接掌军权。时至夏末秋初,王龁率众围困邯郸,昼夜不息,然城防坚固,久攻不下。
此时,楚国
黄歇黄歇与魏国
魏无忌魏无忌携手,率数十万大军逆水而上,誓救邯郸。 两军交锋,
秦军伤亡惨重,战局急转直下。
秦昭襄王五十年寒冬腊月,秦廷再调重兵,屯于汾城周边,意图挽回颓势。王龁虽奋力攻城,无奈
邯郸市城内军民一心,援军又至,几番鏖战,王龁屡遭挫败,急报频传秦都。终,在魏无忌的英勇指挥下,联军于
邯郸市城下大败秦军,王龁无奈解围而去,退守汾城。
二月时光匆匆,王龁整顿旗鼓,再攻汾城,势如猛虎下山,随后与
张唐并肩作战,一举攻克魏国宁新中,秦王赐名
安阳市,以彰其功。
岁月流转,至
秦庄襄王三年,王龁终雪前耻,率军横扫
上党郡,各城望风而降。秦王大喜,遂设太原郡,以安民心。王龁之名,亦随此战永载史册。
秦庄襄王三年(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去世,其子
秦始皇即位。秦始皇即位后,以
吕不韦担任
相国,
李斯担任
舍人,王龁与
蒙骜、
麃公[biāo gōng]等人担任将军,共同辅佐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