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国桥
孔国桥
孔国桥,1968年生于浙江杭州,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委员。他的作品曾参加多项国内外展览,并获得多项奖项,包括第十届全国版画展银奖和“鲁迅版画奖”。孔国桥的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等机构收藏,并出版有《孔国桥版画作品集》等书籍。
个人简介
孔国桥,1968年生于浙江杭州;
1986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版画系
1993年硕士研究生毕业并留校任教。
1997-1998年研修于英国奥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Ulster)版画工作室;
2002-2007年就读于中国美术学院首届“绘画创作方法论”博士研究生班,2008年获博士学位。
2020年11月3日,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第一届国家重大题材美术创作艺术委员会委员。
现任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版画艺委会委员、浙江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浙江省版画家协会秘书长。
艺评网合作艺术家
作品收藏
孔国桥的作品为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浙江美术馆广东美术馆、江苏美术馆、深圳美术馆关山月美术馆、青岛美术馆、神州版画博物馆、澳洲悉尼大学亚洲学院等机构收藏。
参展获奖
孔国桥的作品曾参加第八届、第九届、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第十一至十六届全国版画作品展览,第二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等;曾获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铜奖(2004),第十三届、第十四届全国版画作品展览银奖(1996、1998),第十五届全国版画作品展览铜奖(2000),第十六届全国版画作品展览优秀奖(2002),“鲁迅版画奖”(1999),“潘天寿美术基金奖”(1992),全国青年版画大展创作奖(1990)等奖项。
作品出版
孔国桥出版有《“在场”的印刷——历史视域下的版画与艺术》(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8年)、《中国当代版画名家实录——孔国桥》(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年)、《孔国桥版画作品集》(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年)等书籍。
代表作品
2001年作 《你不愿谈及或正优雅谈论着的》
获第十六届全国版画作品展优秀奖。对有关文化和艺术,特别是当代中国艺术的思考也慢慢得以清晰与展开:许多原本自以为是的相对于西方独立而存的艺术与文化标准被重新思考,许多以为矛盾和不能相容的文化差异和误解有了相对消融的可能。我开始真正体会到所谓“语境”的重要,也开始越来越关注事物的本质与现象—或者说“事物本身”与“我们所解释的事物”之间所存在的差异和由此产生的误读。虽然形成误读的原因是多方面和多层次的,但这些误读却影响了我们生活的各个层面,并引出思想的混乱和沟通的困难。这种状态下,我制作了《基本词汇—杯子》以及后来的《图像—叙述·可能》等作品,我希望这些作品或作品的制作过程能揭示这种差异和误读,并提示我们某种“自省”式的思考角度,特别是对那些左右着我们的思维与取向,并已容不得我们有丝毫质疑的“真理”与“标准”的再思考。因为我们总是热衷于现象的争论,却往往忽视产生现象的深层基础是否有被怀疑的可能?我不讳言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的语言哲学在这时启发我改变了思考的方式,或者说思维的问题指向。同时,无论是否是误读,我在维特根斯坦与禅宗之间发现了相似的意义,或许,还有米兰·昆德拉早期的某些作品。孔国桥自述出版:《首届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展湖南美术出版社p351 质地:6月 铜版(照相、蚀刻、飞尘)
2004《口述历史》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获奖提名作品
铜版画在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文化环境的宽松,中西艺术的碰撞、交汇,其视觉形态有了较大的改观。因为其创作主体是院校的中青年教师,所以往往创作与教学结合,作品中表现出一种学术性、探索性和趋前态势。如本届展览中的一些铜版画注重理性情境的表达,或对环境问题关注,或对文化问题思考,或对生命意识、民族精神探求等。在表达方式上,对造型、图式等大胆变革,零现出新锐的创意。如获奖提名作品《口述历史》(孔国桥)。以笔记的形式,通过6对、12幅画面表现不同的主题,以中外历史上的文化符号——佛像、青铜器、巴比伦塔,以及“9.11”事件、南京大屠杀图像等,表达作者对历史、文化、生与死等问题的反思。虽然对一般观众而言,其作品缺少赏心悦目的可读性,但无论在表达方式还是在思想容量深度上,均有可称道之处。
作品刊登
艺术探索》 2001年04期——《作为艺术家的版画家》
《今日中国美术》第三辑《华商》 2005年9月——《关于作品(口述历史)》等四篇
《新美术》 2006年5月——《中国版画史观小议》
《新美术》 2010年03期——《孔国桥作品选》
作品参展
2004北京 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获奖作品展;
伦敦英国)当代中国十人版画家作品展;
2004 上海市“中国制造”—中国当代艺术家观念家具展;
2003 台北市第十一届国际版画及素描双年展;
2003 北京今日中国美术大展;
2003 纽约美国)MADE IN CHINA,MADE IN NEW YORK;
2002 合肥市 第十六届全国版画作品展;
2002 深圳市中国青年版画家八人展;
2001 平安京日本)日本;
中国国际版画展;
2001 北京中华当代优秀美术家版画提名展;
2001 上海“挑战与切入”—上海版画邀请展;
2000年重庆市中国版画百年回顾展;
2000 广州市第十五届全国版画作品展;
2000年青岛青岛国际版画双年展;
1999 呼和浩特市第九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1999 青岛市中国优秀版画家作品展;
1998 成都市第十四届全国版画作品展;
1997 香港特别行政区/深圳中国美术学院版画作品展;
1997 温哥华加拿大)Vancouver International Art 97 Exhib;
1996 南京市第十三届全国版画作品展;
1995 台北市第七届国际版画及素描双年展;
1995 伦敦/曼彻斯特英国)中国绘画作品巡回展;
1995 北京中国美术学院教师作品展;
1994 北京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1994 深圳市第十二届全国版画作品展;
1992 兰州市第十一届全国版画作品展;
人物书籍
《中国当代版画名家实录》
作者: 孔国桥 著 出版社: 上海书店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5-01-01 出版号:ISBN: 9787806782798
简介: 在美术教育和纯艺术领域,版画是与国画、油画、雕塑处于同等位置的一个画种,在过去的七十年中,由于鲁迅先生的提倡,中国版画曾经有过极其辉煌的过去。版画的形式多样,可以采用木板、木口、铜版、石版、丝网等材质,有黑白也有彩色,具有丰富多样的表现方式,并可以反映广阔的社会文化内涵。本书按照自传、作品、谈艺录、艺术年表四个部分,重点介绍画家的创作经历、代表作品、艺术风格和实践、艺术观点及其艺术教育见解,既有十分成熟的样式和内容,也有很多带有探索性的尝试。通过总结作者的经历和作品创作实践,既可以反映中国版画从传统的复制木刻到现代的创作版画、再到当代版画的转变轨迹,也可以充分展现当代中国版画创作的多元性、当代性,其中的探索和尝试,对于当今和今后中国版画创作的发展,有的已经产生,还有的必定会产生十分深远的影响,对于当代中国美术的发展将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对于美术教育及学习探索版画创作的人员也具有相当大的参考学习价值。
出版有《孔国桥版画作品集》
艺术与其它意识形态的区别在于它的审美价值,这是它的最主要、最基本的特征。艺术家通过艺术创作来表现和传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欣赏者通过艺术欣赏来获得美感,并满足自己的审美需要。除审美价值外,艺术还具有其它社会功能,如认识功能,教育和陶冶功能,娱乐功能等。其中艺术的社会功能是人们通过艺术活动而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历史、了解人生,它不同于科学的认识功能。艺术的教育功能是人们通过艺术活动,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而潜移默化地引起思想感情、人生态度、价值观念等的深刻变化,它不同于道德教育。艺术的娱乐观念是人们通过艺术活动而满足审美需要,获得精神享受和审美愉悦,它不同于生理快感。对于艺术,通常可以从三个层面来认识。 第一是从精神层面,把艺术看作是文化的一个领域或文化价值的一种形态,把它与宗教、哲学、伦理等并列。第二是从活动过程的层面来认识艺术,认为艺术就是艺术家的自我表现、创造活动,或对现实的模仿活动。第三是从活动结果层面,认为艺术就是艺术品,强调艺术的客观存在。
《“在场”的印刷——历史视域下的版画与艺术》
本书试图考察的,是那些建构着版画处身其中的我们今天艺术意义的诸多因素:从中国古代“版画”的性质到中国艺术传统的本义,从西方版画及其艺术的意义流变到图像泛滥的艺术“终结”年代的当下境遇——艺术曾经是一个可以定义的概念,艺术在如今又是这么一个不可定义的概念中国的传统、西方的传统、中国的现实、西方的当下,所有的这些却直接地发生在了作为个体的我们创作者的身上。我们通过回望自己的过去确立我们的未来,历史并由着我们的“在场”而“在场”。我们的艺术,更由着我们对于传统的占有而拥有了面向明天的意义:面对着技术时代被异化的人与物的存在关系,经历了现代或者后现代的“颠覆”,当代艺术的使命或许在于“重建”——这是一种发于源初的对于“人的世界”与“物的世界”之间关系的重建,更在本质上要求着艺术之于现实的回归。我们在“生活世界”中确立我们艺术的当下意义,我们通过艺术表达我们对于存在世界的“态度”——艺术并同时澄明我们的生存。
作品欣赏
目录
概述
个人简介
作品收藏
参展获奖
作品出版
代表作品
2001年作 《你不愿谈及或正优雅谈论着的》
2004《口述历史》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获奖提名作品
作品刊登
作品参展
人物书籍
《中国当代版画名家实录》
出版有《孔国桥版画作品集》
《“在场”的印刷——历史视域下的版画与艺术》
作品欣赏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