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蕴侠
原国民党高级特工、少将
郑蕴侠(1907年—2009年7月10日),临川区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原中国国民党高级特工,原国民党中统少将
1933年,郑蕴侠从上海法学院毕业后,他曾任视察司法行政部法制专员等职,同时进入中统特务系统,先后任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专员,国防部新编反共救国第一军政治部少将主任等职。1938年3月,郑蕴侠率领一个政工队参加了滕县守城战。后来,郑蕴侠随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他在驻印缅远征军主持战地通讯。抗日战争结束之后,郑蕴侠主要从事 “反共” 特务活动,是重庆 “沧白堂事件”“较场口血案” 的参与者和指挥者。1949年,郑蕴侠为阻止解放军进军步伐,组建了一支“东西山游击纵队”,但解放大军一到,这支队伍便土崩瓦解,之后郑蕴侠开始了他的逃亡生涯。 在逃亡中,郑蕴侠先在涪陵一家榨菜厂当上了小工,并于1950年到贵州濯水(现属贵州务川县),化名为刘正刚,他在濯水成为了一名杂货郎,1958年,郑蕴侠接到重庆市公安局传唤,后被判为有期徒刑十五年。1975年10月,郑蕴侠获得中国共产党赦免。1981年,郑蕴侠作为特邀人士在政协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委员会当了政协委员,并明确为驻会委员。2009年7月10日,郑蕴侠在贵州省的家中逝世。
郑蕴侠撰写了大量的文史资料,为后人研究中统特务与袍哥帮会,提供大量资料。1992年,郑蕴侠还以自身经历,向陈立夫写信,希望促进两岸统一。2009年1月,郑蕴侠获得2008年度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优秀政协委员的荣誉。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郑蕴侠1907年出生于江西省一个官宦家庭,从小在四川省重庆市两地长大。成年后,郑蕴侠进入黄埔四期,北伐战争打响后,郑蕴侠参加了北伐队伍,在何应钦的第一军军法处担任上尉军法官。后来他进入上海法学院法律系学习,并在上海法学院深造7年,1933年,郑蕴侠从上海法学院毕业后,他曾任国民党中央司法院、视察司法行政部法制专员,军法执行总监部军法长,中央党部秘书特派员。与此同时参加CC系的核心组织,即进入中统特务系统,先后任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调查统计局专员,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上校,联络参谋,中国国民党中央组织部“反共设计委员会”情报室主任,国防部新编反共救国第一军政治部少将主任等职。
台儿庄战役
1938年3月,台儿庄区大战打响,郑蕴侠率领一个政工队参加了滕县守城战,面对日军第十师团的攻击,他5次与日军争夺阵地,坚守腾县4昼夜等到援军到来后,为中国军队在台儿庄战场的集结争取了时间,从而为后面的胜利创造了条件。
入缅作战
1941年后,郑蕴侠兼任重庆市《世界日报》采访部主任、《自治周报》总编、重庆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委员、军委会坚信通讯社社长等职。后来,郑蕴侠远赴缅甸战场,参加了中国远征军对日作战,郑蕴侠在驻印缅远征军主持战地通讯工作。
三年内战
1946年1月27日,郑蕴侠等人为阻止民主人士的报告活动,打伤参会群众,制造了“沧白堂事件”。同年2月6日,郑蕴侠接到命令,要求对2月10日重庆较场口举行的陪都各界庆祝政治协商会议进行控制会场,执行破坏活动。2月10日,郑蕴侠与一干特务在会场上打伤了李公朴、郭沫若、施复亮、章乃器、马演初等主席团成员和特邀代表,同时他们还用事先准备好的铁条、砖头毒打来参加会议的记者、群众,当场有六十多人被打伤,这就是影响重大的较场口血案事件,之后,郑蕴侠还率领特务去捣毁过中国共产党《新华日报》,临解放时他受任国防部新编反共救国军第一军少将政治部主任兼特别党部书记长。为阻止解放军进军步伐,郑蕴侠等人组建了一支“东西山游击纵队”,企图阻止重庆解放。但解放大军一到,这支队伍便土崩瓦解。眼见大势已去,郑蕴侠也开始了他的逃亡生涯。 
八年逃亡
1949年11月16日,郑蕴侠接到命令,他负责烧毁所有机要文件,撤出重庆市。此时,重庆的两座机场先后被炸毁。郑蕴侠要想逃往台湾,只能赶到成都市,乘坐最后一个亡命航班。但因郑蕴侠的司机已被策反,郑蕴侠只能独身一人化装成小商人,化名何安平,逃到成都。他逃到赤水河以后,发现河边岗哨林立,知道抓捕他的人已先于他来到,于是他连夜返回,绕道到合江县綦江区一带。路过泸县老城的当天,中国镇压反革命运动已拉开序幕,剿匪部队在泸州市一带实行宵禁。于是,他选择了一家看似平常却有很大玄机的小酒店住下,在这里认识了一个疑似军统特务的“王大哥”。随后,此人帮他私刻公章伪造身份,让他顺利地在涪陵区一家榨菜厂当上了小工。 不久,解放军就开始对榨菜厂员工进行排查,试图发现藏匿其中的特务。郑蕴侠再次惊慌失措,不得不再次逃离。
1950年,郑蕴侠以寻亲的名义来到了贵州浞水镇(现属贵州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化名为刘正刚,他在濯水成为了一名走街串巷专门卖针线梳篦和火柴等小百货的杂货郎,住在一个姓何的大娘的院子里。 1951年后,当地农会为他定的“成分”是“贫民小贩”,还分了田地。从此,濯水老镇上经常出现一个杂货贩子,还顺便修电筒、配钥匙、补破鞋。几年过去,郑蕴侠肤色晒得和山民一般黑,就连生活习惯、走路姿势都和当地人无异。1956年,他娶了个妻子,开始平平淡淡的过日子。
1956年,中原地区开始合作化运动。由于郑蕴侠走南闯北见识多,被镇里派到县上学习,接着在濯水的合作食堂当上会计,后来又被调到当地的公私合营商店。这时,濯水的不少居民已经隐隐觉察到这个“刘正刚”非同一般。郑蕴侠一直过着这种隐姓埋名的生活,直至1957年的一天,一句“不翼而飞”的成语从其口中不慎露出,引起了镇里干部的注意,迅速上报到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公安局。于是,他的身边就时常多了一双眼睛。 一天,郑蕴侠接到通知要去县里“学习”,他到了县里一看,来此“学习”的大都是“有问题”的人,而自己则是“重点”对象。他心里明白,已不可能再隐藏下去了,于是他把自己的来龙去脉和盘托出。1958年5月20日,郑蕴侠被一群公安干警堵在家中,同时他正式接到重庆市公安局传唤。同年12月22日,重庆市召开万人公审大会,公开处决了一批罪大恶极、身负血案的中国国民党残匪特务。在十天前的一审判决中被判处死刑后,郑蕴侠没有上诉,在这次终审判决中,他被改判为有期徒刑十五年。
重获新生
1975年10月,郑蕴侠获得中国共产党赦免,12月20日,郑蕴侠出狱后回到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定居,务川县安排他到县二中当一名教师。1981年,郑蕴侠作为特邀人士在政协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委员会当了政协委员,并明确为驻会委员。1982年10月22日,郑蕴侠到较场口街心花园,默默地向李公朴烈士、郭沫若、施复亮、马寅初诸先生忏悔罪过,他向同行的委员们,现身说出当时暴行的情况。同时为了回报社会,郑蕴侠积极工作,初期以对台宣传为主,写点文史资料。之后,他给《娄山》《山花》《大公报》等刊物撰写稿件。1992年9月28日,郑蕴侠从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陈立夫寄信,呼吁促进两岸和平统一。1996年,郑蕴侠以自己在中统的亲历为素材,写下《中统秘闻——一个健在的中统少将的自述》一书,如实反映了中统对党和人民的种种罪行。在出狱之后郑蕴侠一直不停地在写,从北伐战争到抗日战争,从加入中统到获得新生,郑蕴侠已经写下了4集共计76万字的回忆录,取名《风朝雨夕楼文集》。2005年,郑蕴侠作为曾参加台儿庄大捷和远赴中国驻印缅远征军主持战地通讯的抗日老兵,应邀出席中共贵州省务川县委统战部,举行的庆祝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茶话会。
人物逝世
2009年7月10日,郑蕴侠在贵州的家中走完了他102岁的人生旅程。
个人生活
郑蕴侠的父亲郑宗尧是留日东京帝国大学高才生,同盟会成员,回国后曾在孙中山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任职。他的妻子是山东人邵春兰。他有个儿子叫郑茂,女儿在美国。
人物作品
电影
书籍
以上参考:
期刊
相关荣誉
相关作品
社会关系
人物轶事
1961年,罗广斌在创作小说《红岩》的过程中,得知郑蕴侠关在珙县芙蓉煤矿,多次来与郑蕴侠交谈,以掌握解放前重庆市中统、军统特务的情况,为创作积累素材。郑蕴侠反思当年特务们对罗广斌的迫害,以及渣滓洞集中营的特务对共产党人的迫害,愧疚不已,对罗广斌需要了解的情况,郑蕴侠悉数告知,为《红岩》的创作提供了不少真实素材。
郑蕴侠在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政协驻会后,想到被他们迫害的韩子栋在渣滓洞的情景,心怀愧疚。1984年10月,郑蕴侠借来贵阳《山花》编辑部改稿之时,在身上揣了一封长长的请罪信,托人递交给韩子栋。韩子栋在10月8日给郑蕴侠回信表示谅解。
人物评价
抗日军人、大特务、将军、逃亡、囚犯、新生,郑蕴侠走了漫长的一个世纪,他的传奇人生折射了人世沧桑和时代巨变。(郑光路评)
 郑蕴侠的一生波澜起伏,与周恩来、蒋介石陈立夫陈诚李弥、李公仆、郭沫若等近现代史名人都有过密切往来,更以亲历者的身份,经历了台儿庄大捷中的滕县坚守战、中国远征军出兵缅甸、国共两党重庆谈判、昆明校场口惨案、解放大军挺进西南等一系列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他的口述实录,是国内首部以普通人的视角解读中原地区现代历史诸多大事件的影像文存,以独特的方式记录了上世纪前半叶政权更迭之际几十年间中华民族从黑暗走向光明的曲折历程。(中国中央电视台网评)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台儿庄战役
入缅作战
三年内战
八年逃亡
重获新生
人物逝世
个人生活
人物作品
电影
书籍
期刊
相关荣誉
相关作品
社会关系
人物轶事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