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公朴
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
李公朴(1902年11月26日-1946年7月12日),江苏武进人,谱名为永祥,字晋祥,号朴如。少时自名公朴,中国民主同盟的早期领导人、社会教育家、“爱国七君子”之一。
李公朴家境贫寒,幼时念过私塾,做过学徒。五四运动期间,李公朴组织“爱国团”,上街演说,抵制日货,1924年考入沪江大学。五运动爆发后,李公朴参加罢课游行活动,成立“五卅运动后援会”,加入国民党。1926年北伐开始,李公朴投身国民革命军政治工作,“四一二”政变后离开军队,1928年考入美国俄勒冈州雷德大学学习,1930年回国从事社会教育。1935年12月,当选上海各界救国联合会常务委员。1936年11月23日,李公朴等“爱国七君子”被逮捕羁押,社会各界积极声援营救。出狱后,李公朴到山西考察抗日形势,开展抗战教育运动。1944年10月,李公朴担任中国民主同盟云南省支部执行委员,与闻一多共同开展民主运动。
抗战胜利后,1945年10月,李公朴被任命为中国人民救国会中央委员、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执委兼教育委员会副主委。1946年1月,在重庆与陶行知共办社会大学。此外,李公朴还将民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主编《民主教育》,组织成立政治协商会议陪都各界协进会。1946年2月10日,李公朴在“较场口血案”中被打伤。同年7月11日晚10时,李公朴遭到国民党特务暗杀,并于次日凌晨逝世。
李公朴在抗战前办国难教育,抗战时办抗战教育,抗战后办民主教育,积极投身于反内战、争民主运动。他所著的《全民动员论》《抗战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走上胜利之路的山西》《华北敌后——晋察冀》4本著作风行一时,给人以巨大鼓舞。周恩来评价李公朴,称赞其“是一个为民主革命而献身的战士。”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李公朴1902年生于江苏省武进区,谱名为永祥,字晋祥,少时自名公朴。李公朴幼时家境贫寒,小时只念了几年的私塾,后来跟随其三哥李公愚去了商店做学徒,学徒期间,他依然努力挤出时间读书,五四运动爆发后,李公朴组织“爱国团”,上街演说,抵制日货,也因此被解雇,1920年,李公朴考入了武昌文华大学附中高中学习,不久又被开除,1922年又转学到上海沪江大学附中学习,1924年升入沪江大学。五卅运动爆发后,在运动期间李公朴积极参加了上海市学生的罢课游行活动,还联合工各界爱国人士,成立了“五卅运动后援会”,也是在这时,李公朴加入了中国国民党。1926年,北伐开始后,李公朴投笔从戎,在国民革命军东路军总指挥部政治部工作,直到四一二政变时期幻想破灭后,李公朴才离开军队,1928年考取了美国俄勒冈州雷德大学,在此期间了解到了美国的“民主政治”。留学期间李公朴受邹韬奋邀请兼任了《生活》杂志通讯员,李公朴考察美国国情,撰写了海外通讯30多篇。
爱国救亡
1930年李公朴回国,吕振羽高士其等筹办了《全球通讯社》,后决心开展社会教育,在1932年初与邹韬奋、胡愈之等人筹办了《生活日报》,同年12月,又创办了《申报》附设流通图书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知识,1933年,先后创办了《申报》业余补习学校与妇女补习学校,1934年李公朴又创办了《读书生活》半月刊,系统地介绍了一些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和社会科学的基础知识与基本观点,1934年,《申报》流通图书馆与补习学校受到很大的压力,李公朴于是在1935年蒋图书馆和补习学校改名为“量才流通图书馆”“量才业余补习学校”等 。1935年“一二九”运动掀起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李公朴被选为上海各界救国联合会常务委员。1936年,李公朴又被选为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的执行委员,参与了救国会宣言和《抗日救国初步政治纲领》的起草,积极呼吁各界体制内张一致抗日,同年11月,李公朴和沈钧儒、史良等七人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入狱,这就是著名的“七君子”之狱,在法庭上, 李公朴等人在庭审中据理力争,逐条驳回了审判长提出的问题企图强加给他们的罪名,国民党政府对“七君子”的迫害也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公愤,人们纷纷发起救援运动,宋庆龄、何香凝等人积极发动爱国入狱运动,提出“爱国者无罪”,“七七”卢沟桥事变发生后,在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蓬勃开展下,国民党政府迫于形式,最终释放了“七君子”。
宣传抗日
出狱后,李公朴到山西省对抗日形势进行考察,担任了赏析民族革命战争战地动员委员会和宣传部长。期间,李公朴拜访了周恩来等人,与大批从事抗日救亡运动的热血青年座谈。10月10日回到上海市后,李公朴发表了《为全民动员告国人书》等一系列文章,提出了“没有全民的动员,就没有全民的战争”。12月时,李公朴在武汉和沈钧儒一起创办了《全民》周刊, 7月,李公朴将《全民周刊》以及由邹韬奋主编的《抗战》合并改为《全民抗战》抗战初期,李公朴又应阎锡山之邀前往山西主持民族革命大学,后应受到阎锡山等的排斥,李公朴再次回到了武汉。10月武汉沦陷后,李公朴等又转赴延安市,在此见到了毛泽东等中共领导,对边区的行政教育等进行了考察之后,李公朴提出了组织抗战建国教学团的建议,以及到敌后去进行抗战教育和动员群众,后来李公朴一行深入到华北敌后晋察冀,每到一地都开办短训班,宣传抗日,传播抗战教育的种子。在这6个多月的晋察冀之行中,李公朴走访了15个县500多个村庄。同时从1937年8月到1940年11月的三年多时间,李公朴四次前往华北抗战前线、二访延安,从事战地教育,在此期间完成了四五十万字的抗战言论、战地通讯、抗战教育文章,其中有《全民动员论》《抗战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走上胜利之路的山西》《华北敌后——晋察冀》等。1940年11月,李公朴受沈钧儒电邀回重庆市商谈关于筹备成立中国民主同盟等事宜。皖南事变后,李公朴将全家都搬去了昆明市,在这里组织青年读书会,出版了《青年周刊》。1942年,李公朴创办北门书屋,1944年被扩展为北门出版社。出版社成立以来出版了《枫叶集》《人民的歌》《献给乡村的诗》以及儿童文学《孩子们》等,对当时西南人民坚持抗战,保卫大西南起了一定的鼓舞和教育作用。此外,北门书屋还积极印刷中共的宣传品和文件。
筹建民盟
1944年10月,中国民主同盟在昆明成立云南省支部,李公朴担任支部执行委员。之后,李公朴与闻一多开展了争取民主、反对独裁的民主运动。抗战胜利后,李公朴受邀出席中国民主同盟临时全国第一次代表大会,当选了中央执行委员兼教育委员。在救国会改为中国人民救国会后,李公朴担任中央委员。同时,李公朴还和陶行知共同创办了社会大学,李公朴任副校长兼教务长。此外,李公朴还将民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主编了《民主教育》,积极组织成立了政治协商会议陪都各界协进会。
遇难被杀
1946年2月10日,中国国民党特务制造“较场口血案”,李公朴与郭沫若、马寅初等各界人士60余人均被打伤。对此,李公朴说:“我们搞民主运动的人,是要随时准备牺牲的。”“为了民主,我已准备好了,两只脚跨出门,就不准备再进门了。”5月,李公朴回到昆明市,不顾国民党的威胁,积极地投身到民主运动中去。6月下旬,民主势力和反民主势力斗争日益尖锐起来,对此,李公朴等人召开记者招待会,声明其以和平方式争取民主,绝不搞暗杀暴动。同年7月11日晚10时,李公朴在回家途中遭到中国国民党特务暗杀,于次日凌晨逝世。
人物作品
李公朴从1937年8月到1940年11月的三年多时间,四上华北抗战前线、二访延安,完成了四五十万字的抗战言论、战地通讯、抗战教育文章,其中著名的有《全民动员论》《抗战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走上胜利之路的山西》《华北敌后——晋察冀》4本著作。
人物评价
学者邱冰清在《李公朴:一颗赤诚爱国心》中评价李公朴:“生于飘摇乱世的李公朴,在国家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用生命迎来了黎明的曙光。”
学者蒋树生《民盟中央纪念李公朴闻一多烈士殉难60周年》中评价李公朴:“两位烈士身上共同体现了民盟以关注国家前途命运为己任、勇于承担历史责任的精神、他们是民盟的骄傲,当时和以后的许多人是因他们的事迹认识和了解民盟的,也是在他们的精神感召下加入民盟成为中国进步、民主的社会力量的,长久以来,这种精神形成了中国民主同盟的凝聚力,成为民盟精神和传统的宝贵财富。”
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委员,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王兆国在纪念李公朴先生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中评价李公朴说:“李公朴先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知识分子的骄傲和楷模、杰出的社会教育家、坚定的民主战士和中国共产党的挚友。李公朴先生毕生都在为祖国的独立富强而英勇奋斗。”
 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民盟中央原主席丁石孙在纪念李公朴先生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中评价李公朴说:“李公朴先生多年从事文化教育出版工作,为了进步文化事业殚精竭虑,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
曾作过李公朴先生多年秘书的全国文联原主席周巍峙在纪念李公朴先生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中评价李公朴说:“公朴先生的一生是极其短暂的一生。但他在这短暂的一生中,却经历了一个中华民族生死存亡斗争的决胜的时代,经历了一个中国人民备受欺辱、历尽黑暗,而又前赴后继、英勇战斗、力争光明的时代。公朴先生走过的道路,是千百万革命知识分子走过的共同的、但又有他个人特点的道路。”
人物关系
相关纪念
李公朴墓
李公朴墓是由浅灰色混凝土筑成,呈长方形,长3.2米,宽1.5米。墓前立有青石墓碑,黑底白字,上书“李公朴之墓”五个大字。1980年三月李公朴墓由西山迁入云南师范大学的“一二·一”烈士陵园。
李公朴旧居
李公朴的故居位于武进国家高新区古方社区东村129号。故居为砖木结构,硬山式建筑,其坐北朝南,二进院落,分别为平房客厅、二层起居楼,其中面宽3间,总面积300平方米。整幢旧居极具江南民居风貌特点,花墙门、高门槛。该建筑初建于民国初年为其三哥修建,曾用作李公朴婚房。1996年7月12日,于李公朴殉难50周年纪念日之际,湖塘镇政府和武进市政府共同拨款,保护性修复故居。故居是中国民主同盟传统教育基地、常州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武进区梧桐同心基地以及江苏省统一战线传统教育基地。2011年12月,李公朴故居江苏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2023年12月19日李公朴旧居入选省革命文物名录。
李公朴殉难处纪念碑
李公朴先生殉难处纪念碑呈梯形,中书“李公朴先生之墓”,整座碑高1.1米,宽0.61米,厚0.13米。1983年公布为昆明市文物保护单位。2004年7月13日,由民盟云南省委在青云街翠明园门口重建。
相关影视
参考资料
..2024-02-29
张曼筠.江阴市人民政府.2024-02-26
..2024-02-26
常州4处不可移动文物入选江苏省革命文物名录.常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2024-02-26
风雨同心李公朴.豆瓣电影.2024-02-26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爱国救亡
宣传抗日
筹建民盟
遇难被杀
人物作品
人物评价
人物关系
相关纪念
李公朴墓
李公朴旧居
李公朴殉难处纪念碑
相关影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