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硕士
公共管理专业硕士学位(MPA)
公共管理专业硕士学位,公共管理硕士,英文名全称为:MasterofPublicAdministration,简称:MPA,是专门培养中高级公共管理的专业硕士学位,属于经济学管理学等门类,具备现代公共管理理论和公共政策素养、掌握先进分析方法及技术,并精通某一具体政策领域的专业化管理和政策,更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专业范围涵盖也更加广泛。是培养为政府部门及公共机构培养德才兼备、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管理人才而设置的一门学科。
美国在1924年就开始设立了公民与公共事务学院,之后在欧洲、北美一些发达国家中也开始设立该专业教育,已有近100年的历史。MPA发展成为很多国家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公共管理人才的主要途径之一。中国的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是从1998年在开始起步,是中国从西方引进的第二个以英文名称直接命名的专业学位,是与MBA(MasterofBusinessAdministration)(工商管理硕士)并驾齐驱的管理学位。自创办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以来,报考人数不断增加,涵盖面持续扩大,发展前景广阔。截止2012年,中国已有9批次、超过300家大学等教育机构,获得授权进行MPA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单位。
历史沿革
国际
MPA教育的产生与公共管理事业的发展密切相关。从1924年美国锡拉丘兹大学马克斯韦尔公民与公共事务学院首开先河之后,公共管理研究生教育在欧洲、北美一些发达国家中,已有了超过半个世纪的办学历史。尤其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社会问题日益增多,情况愈加复杂,政府的职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要求公共管理工作日益科学化、专业化。
对政府官员及非政府公共机构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促进了公共管理人才培养工作的蓬勃兴起。目前MPA已成为很多国家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公共管理人才的主要途径之一。哈佛大学的肯尼迪学院、锡拉丘兹大学的马克斯韦尔学院、法国国家行政学院、德国施派尔行政学院、韩国汉城大学公共行政研究生院、伦敦大学政治经济学院等都是成功培养公共管理人才的典范。中国台湾地区和香港特区近年来也在积极发展公共管理教育,一些高校纷纷设立了公共管理硕士学位。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以色列等也先后开设了MPA课程,培养、培训公务员和公共事业管理人员。目前,美国开设MPA课程的学校有220多所,在读学员达3万多人。
MPA是以公共管理学科及其他相关学科为基础的研究生教育项目,其目的是为政府部门及非政府公共机构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国际通用的相关专业名称有公共管理硕士(MasterofPublicAdministration,缩写为MPA),公共政策硕士(MasterofPublicPolicy,缩写为MPP),或公共事务硕士(MasterofPublicAffairs,缩写为MPA)(以下统称为MPA学位)。公共管理硕士学位、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及法律硕士学位在国外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中已成为文科高层次职业研究生教育的三大支柱。
中国
中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从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开始,决定中指出,高等教育的结构,要根据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需要进行调整和改革;扩大高等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加强高等学校同生产、科研和社会其他各方面的联系,使高等学校具有主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积极性和能力。从此,中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正式拉开了序幕。
中国的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是从1998年才开始起步,是中国从西方引进的第二个以英文名称直接命名的专业学位,是与MBA(MasterofBusinessAdministration)(工商管理硕士)并驾齐驱的管理学位。
1999年5月,教育部公布了《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明确了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目标是政府部门及非政府公共机构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行政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的英文名称为国际通行的MasterofPublicAdministration,英文缩写为MPA;规定了报名条件、招生对象、考试方式、学习方式、学位论文等。
2001年2月,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成立,由中山大学教授、中国MPA之父、行政学家、中国当代行政学的主要奠基人担任顾问。目前,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共五届。
从2001年开始,教育部批准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等第一批共25家大学等教育机构,获得授权进行MPA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单位。截止2012年,共9批次、超过300家大学等教育机构,获得授权进行MPA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培养单位。
中国自设立MPA专业教育后发展迅速,已积累了相当的办学基础和经验。无论在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办学质量监督以及教育管理服务等方面,都积累了很多经验,自创办以来,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报考人数不断增加,涵盖面持续扩大,发展前景广阔。
国际MPA的培养概况
培养目标
MPA研究生教育项目要为学生提供这一职业所需的知识和技能。锡拉丘兹大学(SyracuseUniversity)马克斯韦尔公民与公共事务学院MPA项目的培养方案的规定:MPA学位是公共管理领域的职业(Professional)学位,它主要(而非绝对)是为那些打算去各级政府机构和相关的非营利组织中的公共服务就职者而准备的。哈佛大学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现在的口号是"为21世纪准备领导“;它的MPA项目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公共部门的政策分析者;通过一个严格的二年制训练计划,为未来的公共部门和非营利部门的管理者准备其职业所必须的广泛技巧和概念框架。
学制
MPA及MPP是一种应用性而非学术性的研究生学位。是一种职业研究生教育项目。各个国家、各个学校的MPA学制不一,有两年、一年半、一年等,学习方式有全日制(full-时间)、在职(mid-career)或业余(part-time)三种。
美国硕士学位研究生教育学制较短,一般在两年以内(有两年、一年半、一年、甚至6~8个月)。MPA及MPP的类型有全日制(full-时间)、在职(mid-career)或业余(part-time)以及公共管理与他专业如法律、商业管理的联合学位。学制的长短与这些类型有关。全日制的MPA及MPP项目一般为一年半到两年。MPA项目的培养方式一般是校内课程学习与校外调研、实习相结合,课程学习占去大部分时间,大约2/3时间,问题研讨和实习约占1/3时间。
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尽管国外尤其是美国大学的MPA及MPP的课程设置是随公共管理实践与公共管理学科的发展而变化的,而且各国、各大学所侧重的课程也不同,但是各国大学MPA的课程有一些基本的共同点,即有一批基本相同或相似的课程。就90年代初以来美国MPA项目的课程设置来说,一般包含三方面的内容:
(1)核心课程(Corecourses,相当于我们的学位课),一般包括公共管理和政策研究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方法及技巧方面的课程;
(2)选修课,即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领域或主攻方向以及个人需要与兴趣而选择一组课程(一般围绕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的实质领域选择主攻方向);
(3)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的实习与研讨班,主要是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和方法运用于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实践中,获得在真实的管理世界中分析、解决问题和实际管理的能力。
哈佛大学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MPA项目的课程设置(1993-1994)(1)必修课:经济学:应用经济分析,宏观经济理论和政策;数学分析:(面向行政管理者的)分析方法,(面向行政管理者的)数据分析;管理学:管理公共组织,民主社会中的治理:政治管理与组织战略,公共与非营利的财政管理;谈判、领导与伦理:谈判分析,执行领导:团体资源的发动,政府伦理学。(2)主攻政策领域(专业方向),商业和政府,司法审判,能量和环境政策,健康政策,住房和社会发展,人类服务(人力资源管理),劳工与教育,国际事务和安全,国际政治的和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与财政,政治与公共政策,科学与技术,交通,城市经济发展。(3)政策分析实习(APE)。
就业
MPA毕业生主要是到政府部门、非政府公共机构工作。在美国,MPA的毕业生主要去向是地方、州、联邦政府机构,以及非营利的公共组织(各种社会中介组织、基金会、协会等)、思想库或咨询公司等,也有一些人毕业后在企业的人事、行政部门工作。又如韩国,60万公务员中,系长级以上公务员为1万人,这1万人中的30%通过在职学习获得了MPA学位;美国联邦政府中10%~20%的工作人员、公共政策领域中50%~60%的工作人员具有MPA或相近的学位。
中国MPA培养概况
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为适应不断发展的公共管理现代化、科学化、专业化的迫切需求,完善公共管理人才培养体系,创新公共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公共管理人才培养质量而设立的。
基本思路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为指导,在遵循高层次人才培养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借鉴、吸收国外MPA教育的有益经验,紧密结合中国国情,特别是结合中国行政管理工作的实际,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MPA教育制度。培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德智体全面发展,掌握公共管理需要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较宽的知识面,能够综合运用管理、经济、法律、外语、计算机等知识解决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问题,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依法治国、依法行政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培养目标。政府部门及非政府公共机构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
――招生对象。主要为获得学士后、有四年以上的实际工作经历的政府部门及非政府公共机构的工作人员。不招收应届毕业生。
――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突出MPA学位的特点,充分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结合中国实际,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MPA培养方案。MPA的课程设置要突破原有按二级学科设课的局限,从专业学位教育的特性出发,从职业要求考虑,体现跨学科、复合型、应用性的特点。为统一标准、选拔合格生源,入学考试采取全国联考的方式,统一命题、统一阅卷、统一录取,以保证质量。论文选题必须紧密联系管理实际,特别是中国政府部门及非政府公共机构的实践。论文形式可以是专题研究成果,也可以是较高水平的调研报告或案例分析报告。论文内容要有现实性、应用性,体现学生在一定理论指导下,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基本要求
基本知识
基础知识
应完成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核心课程的学习,建立完整的公共管理领域基础知识结构,掌握公共管理、公共政策的基本理论、方法以及技术,能够交叉运用管理、政治、经济、法律、现代科技等方面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发现、分析、解决公共管理领域问题。
专业知识
应在完成核心课程的基础上,选择相应的专业方向,完成该专业方向的系列课程,以熟练掌握公共管理专业技能及研究方法,并完成一些完善知识结构、拓宽视野、提升素质和陶冶情操的选修课。公共管理硕士专业方向由各公共管理硕士培养院校根据自身优势、地域特点和办学条件,结合所招收公共管理硕士生的学科背景及其工作单位需求,经过充分论证后开设。一般地说,公共管理硕士专业方向的开设应与公共管理有关领域、具有共性的公共事务等密切相关。公共管理硕士生根据自身工作需要、特长和兴趣,选择相应的专业方向。在完成有关系列课程后,应能掌握相关专业方向的基础理论知识、熟悉相应的政策分析方法和技术,工作能力和工作潜力得到切实提高,为日后成为通才型的政策分析者、管理者和领导者奠定坚实的知识与技能基础。
实践训练
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应完成两方面的实践训练:一是要参与相当课时的经过设计的案例教学课堂训练;二是要在公共部门完成有专门实践导师指导的公共管理实践训练。
案例教学训练
应完成相当课时数的案例教学训练。通过案例教学的训练,在分析、讨论、角色扮演等学习形式中,获得利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公共管理问题的真实“体验”,培养在面临矛盾、问题和困境时做出科学决策的思维方法,提升对问题解决方案进行价值判断的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方法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公共管理实践
应完成达到培养方案规定时长的公共管理实践训练。公共管理实践是公共管理硕士生掌握一定的公共管理理论、公共政策分析方法后,在政府部门或非营利组织机构等公共部门进行的实践训练。在实践导师的指导下,有意识地将理论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以提高工作效果、提升工作技能。实践形式可以是多元化的,包括参观、考察、参加课题研究等。在公共部门工作的公共管理硕士生可以在原工作单位完成公共管理实践训练。不在公共部门工作的公共管理硕士生须到公共部门完成公共管理实践训练。公共管理硕士生完成公共管理实践训练后应提交符合所在学位授予单位质量要求的实践报告。
基本能力
应具备较强的综合能力,能完成公共部门纷繁复杂的工作任务,能应对突发事件、解决新问题。具体如下:(1)具有公共服务的能力。(2)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3)具有沟通协调能力。(4)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5)具备应对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
学位论文要求
1.选题要求:学位论文应体现专业学位的特点,强调应用性和实践性,运用先进的技术和方法,分析解决公共管理实践中的问题。
2.学位论文形式和规范要求: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经过开题、写作、答辩等环节完成。学位论文答辩过程中需要有公共管理理论和实践领域专家参与。
3.学位论文质量要求:(1)选题与综述:选题为公共管理领域的现实问题,在职研究生的选题能够结合作者本人的管理实践,综合、全面地反映有关问题及相关领域的研究状况。(2)论文能够体现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及分析能力:体现出作者在公共管理学科及相关领域较扎实的理论基础;运用规范的公共管理研究方法,通过调研,进行科学分析和论证;材料详实,结构严谨,推理严密,逻辑性强;层次分明,图表规范,善于总结提炼。(3)论文成果有一定的创新性、科学性和有效性:能综合运用公共管理理论与方法研究新现象、新问题,提出新命题、新观点;论文成果具有较大的实用价值,为公共管理提供决策参考与政策建议。
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掌握系统的公共管理理论、知识和方法,具备从事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分析的能力,能够综合运用管理、政治、经济、法律、现代科技等方面知识和科学研究方法解决公共管理实际问题的德才兼备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公共管理专门人才。国际通用的相关专业名称有公共管理硕士MPA、公共政策硕士MPP或公共事务硕士MPA(以下统称为MPA学位)。
中国的MPA是公务人员因知识结构不适应工作需要,迫切希望掌握政府行政管理的规律,学习现代管理知识、市场经济理论、经济管理知识、金融知识、财税知识、法学理论以及计算机信息管理等相关的实用性专业知识与技能,以提高科学决策能力、依法行政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
中国的MPA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是一种通才教育(generalisteducation),它的目标是培养在公共组织特别是政府机构从事公共事务管理或公共服务的管理者、领导者和政策分析人才以及(高级)职员。
清华大学MPA教育的目标定位是培养引领国家发展与人类进步的公共事务领导者,强调“植根中国、胸怀世界、面向未来”,注重“价值、知识和技能”三位一体的公共领导力提升。
中国人民大学培养目标是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多类型人才的需要,增强研究生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加快研究生教育结构调整优化的步伐,努力提高研究生选拔培养质量,积极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
浙江财经大学培养富有开拓精神和学习能力,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通晓国际规则与地方经验,兼备较强政策分析及执行能力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
培养方案
学习方式和学习年限规定
被录取的MPA研究生可以选择“脱产”或“非脱产”方式进行学习。具体办法可由各培养院校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脱产”学习指脱离工作岗位,与一般在校学生一样,全时在学校学习的学习方式;“非脱产”学习指不脱离工作岗位,利用业余时间或假期到学校进行学习的学习方式。“非脱产”学习时间一般为周末、晚上,也可以是集中安排的一段时间。
学分要求
从2019年起,规定学生培养实行学分制,总学分不少于36学分。
课程设置和教学
课程设置突出MPA学位的特点,充分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结合中国实际,制定具有中国特色的MPA培养方案。MPA的课程设置上突破原有按二级学科设课的局限,从专业学位教育的特性出发,从职业要求考虑,体现跨学科、复合型、应用性的特点。为统一标准、选拔合格生源,入学考试采取全国联考的方式,统一命题、统一阅卷、统一录取,以保证质量。论文选题必须紧密联系管理实际,特别是政府部门及非政府公共机构的实践。论文形式可以是专题研究成果,也可以是较高水平的调研报告或案例分析报告。论文内容要有现实性、应用性,体现学生在一定理论指导下,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课程设置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分为核心课、专业方向必修课、选修课和社会实践四方面基本模块。其中,核心课不少于19学分,专业方向必修课不少于8学分,选修课不少于7学分,社会实践为2学分。课程学习中,每个学分学习时间不少于16课时。
1.核心课是学生必修课程。“核心课程目录”共列13门课,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外国语”和“学术规范和论文写作”为学位教育必设课程;“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分析”和“社会研究方法”是本专业必设核心课程;其他核心课程,由各培养院校从“核心课程目录”中选择开设。      
2.专业方向必修课和选修课由各培养院校根据公共管理学科范畴、院校自身办学特色和社会公共管理事业对于人才的培养需求,自行设计和设置。
3.社会实践时间为三个月。社会实践应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社会实践结束后,学生须提交社会实践报告。对于社会实践报告的具体要求,由各培养院校自行制定,总体上应致力于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素养和能力。各培养院校应安排缺乏公共管理实际工作经验的学生到政府部门或非政府公共机构进行社会实践。
采用多元、互动的教学方式。综合运用讲授、研究、案例分析、体验、模拟等多种教学方法,把多种形式有机结合起来,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位论文和授予
学位论文应体现专业学位的特点,选题紧密结合公共管理实践中的具体问题,特别鼓励学生选择与自己的工作领域和工作岗位相关的问题展开论文研究。学生应该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方法,展开调查研究与分析论述,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或改进管理的措施。
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经过开题、写作、答辩等环节完成。其中,论文开题时间应至少在答辩前半年进行,论文正文字数应在2万字以上。
完成课程学习及社会实践环节,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
招生考试
报考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2)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3)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报考委托培养和自筹经费的考生年龄不限;(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5)已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人员只准报考委托培养或自筹经费硕士生。
报考资格以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当年有关文件为准。一般要求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和三年(含三年)以上实际工作经历。
招生类型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学生通过“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招收。
MPA是一个研究生学位,应征者一般必须有第一学位要求。对MBA有最必要的素质、知识和学术标准要求。只有个别具有丰富职业经历的人可以例外。
报考手续
网上报名:每年10月份通过“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网址:)在线报名。参加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网上报名时间:网上报名2023年10月8日至10月25日,预报名工作安排在2023年9月24日至9月27日。
统考报名信息填报分为“填写考生信息”和“填写报考信息”两个步骤。每年正式报名前,研招网会开通预报名,预报名的目的一方面是帮助考生了解报名流程,另一方面则是缓解集中报名造成的网络访问高峰。两个阶段填写的信息均有效。已在预报名阶段填写报名信息,生成报名号并成功交费的考生,无需在正式报名阶段重复报名。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一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
考生须认真阅读“全国研招网”发布的报考须知,包括报考点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发布的报考须知及网上公告和报考点的具体要求。
考试内容
全日制MPA研究生
通过“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招收,初试设置两个单元考试科目:(1)外国语(英语二/俄语/日语);(2)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MPA考试科目的具体题型及分值分布:
一、管理类综合能力(总分200分),题型分布为:
1.数学:共75分
①问题求解(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②条件充分性判断(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2.逻辑推理: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3.写作:2小题,共65分
①论证有效性分析(30分)
②论说文(35分)
二、英语二(总分100分),题型分布为:
1.英语知识运用:主要考查考生对英语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共20小题,每小题0.5分,共10分。
2.阅读理解:该部分由A、B两节组成,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A节(20小题):本部分为多项选择题。共四篇文章。每篇文章设5题,共20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B节(5小题):本部分有两种备选题型。每次考试从这两种题型中选择其中的一种形式,或者两种形式的组合进行考查。本节文章设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职攻读MPA研究生
通过“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招收,初试设置两个单元考试科目:(1)外国语《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英语(日语、俄语)考试大纲》;(2)公共管理综合能力测试。
一、在职研究生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的分值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数学、逻辑和写作。
(1)数学:包括数学基础、应用题等,共75分,考试时间为3小时。
(2)逻辑:包括逻辑推理、论证推理等,共60分,考试时间为3小时。
(3)写作:包括论证有效性分析和论说文,共65分,考试时间为3小时。
二、在职研究生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分值分布与考试难度
(1)数学:数学部分主要考察考生的数学基础和应用能力,难度相对较高。考试内容涉及初等数学、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等多个领域。因此,考生需要具备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较强的解题能力。
(2)逻辑:逻辑部分主要考察考生的逻辑推理和论证能力,难度适中。考试内容涉及形式逻辑、论证逻辑等多个方面。考生需要掌握基本的逻辑推理方法,能够准确分析题干中的信息,并运用逻辑规则进行推理和判断。
(3)写作:写作部分主要考察考生的论证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难度相对较低。考试内容涉及论证有效性分析和论说文两种题型。考生需要具备清晰的逻辑思维和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论据。
招生考试流程
各学校各不相同,一般包括发布招生简章、报名、初试、复试、确定录取名单等,以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MPA招生为例:
一、初试
初试方式均为笔试,考生须凭《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初试时间与科目:
2023年12月23日8:30-11:30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
2023年12月23日14:00-17:00英语二。
二、复试
复试分为考前面试和考后复试。复试为专业综合考核。满足学校MPA入围复试要求的考生都必须参加复试,考生资格审查于复试期间统一进行,具体安排详见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官网(双学位项目复试另行通知安排)。
分数线
近年来,公共管理专硕招生规模逐步扩大,通过对比近两年的录取数据可以看出,近几年MPA的总分国家线较稳定,但由于报考人数逐年增长,且受不同招生单位MPA项目的品牌效应影响,难度仍然呈现增加趋势。
开设院校
参考资料:
就业
发展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是促进中国学习型社会建设、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加快培养高层次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为促进非全日制研究生教育健康发展,明确自2017年起,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由国家统一下达招生计划,考试招生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培养质量坚持同一要求,学历学位证书具有同等法律地位和相同效力。用人单位招用人员应当向劳动者提供平等就业机会。各级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及国有企业公开招聘要根据岗位需求合理制定招聘条件,对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就业机会,不得设置与职位要求无关的报考资格条件。各地要合理制定人才落户条件,精简落户凭证,简化办理手续,为不同教育形式的研究生提供平等落户机会。
参考资料
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2023-11-14
关于设置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的说明.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2023-11-14
特殊类研究生:公共管理硕士(MPA).新浪教育频道.2023-11-13
MPA培养单位.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2023-11-14
..2023-06-07
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历程.中国教育新闻网.2023-09-06
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2023-11-30
第5届 MPA教指委.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2023-11-30
MPA的培养目标 >.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2023-11-30
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性培养方案(2019).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2023-12-12
公共管理硕士(MPA)报考指南.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2023-11-14
MPA管理类联考分值分布和考试题型.环球网校官方网站.2023-12-25
在职研究生管理类联考综合能力分值咋定的?.在职研究生教育信息网.2023-12-25
快讯!2023年研考国家线发布.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2023-08-28
2022考研国家线公布.中国考研网.2023-12-05
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关于进一步做好非全日制研究生就业工作的通知.全国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2023-12-12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国际
中国
国际MPA的培养概况
培养目标
学制
课程设置
就业
中国MPA培养概况
基本思路
基本要求
基本知识
实践训练
基本能力
学位论文要求
培养目标
培养方案
学习方式和学习年限规定
学分要求
课程设置和教学
学位论文和授予
招生考试
报考条件
报考手续
考试内容
全日制MPA研究生
在职攻读MPA研究生
招生考试流程
分数线
开设院校
就业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