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州泡泡青
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特产
随州泡泡青,学名皱叶黑白菜,是双子叶植物纲十字花科叶菜类蔬菜,因叶面鼓起密密麻麻的泡泡,故称之为“泡泡青”。是随州市最具特色蔬菜品种之一,泡泡青富含丰富的营养价值,素有冬季“蔬菜之王”的美誉。
随州泡泡青长度达8~12cm;茎扁平,直径2~4cm;叶柄短、叶片扁平,叶色浓绿至墨绿,叶面皱缩,肥厚,有较多泡状隆起。质地柔软,抗寒性强,经霜冻雪压后,口感更佳。
2010年12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随州泡泡青”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2011年12月,在第二十届中国食品博览会上,随州泡泡青被评为金奖产品。2014年7月,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对随州泡泡青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历史沿革
“随州泡泡青”传说最早是由炎帝神农尝百草时发现的。传说5000年前的上古时候,诞生在随州厉山镇烈山腰间岩洞里的炎帝,他制作耒,教人耕作。为了治病和寻找可食的植物,他遍尝百草,神农在一个严寒的冬雪天,他涉山溠水、跨涢水,来到安居的安南山继续尝百草,饥寒交迫之时,顿时觉得天旋地转,一头栽倒雪地上不省人事,约莫过了半个时辰,神农氏被体温融化的雪水浸醒了,挣扎了一阵子,慢慢地坐起来,发现身上染有绿色的汁液;他顺手扒开身旁积雪,只见一颗颗长着泡泡状的植物长的浓绿鲜嫩,随手一扯,抖掉雪花,随即送进嘴里咀嚼,柔软多汁、清甜爽口,便咽下腹内,顿觉神清气爽,喜出望外,觉得此植物既能解饥止渴,又能解困疗疾。于是折断一根剜了十几株小心翼翼地揣在怀里带回厉山,并栽植在神农洞前的一块草地上,这块草地叫百草园。后人将神农发现的泡泡状的青菜的取名“泡泡青”。
随州泡泡青是当地人们长期栽培驯化与选择得来,逐渐演化成为现在的品种状态,至于何时稳定成型,现无从考证,历史资料和建国后地方志均无明确记载。
但历史资料中与随州泡泡青类似的蔬菜记录较多,最早《国语》中记录鲁国大夫展禽曰“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殖百谷百蔬。”随州泡泡青属小白菜亚种,小白菜古代叫,关于菘的记载最早始于西晋稽金所著的《南方草木状》(公元304 年),在“芜菁附菘”一节中写道:“至曲江方有菘,彼人谓之秦菘”。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中芜书一章中提出“种菘与芜菁同”又说:“菘菜似芜菁无毛而大”指出了栽培小白菜的方法,以及小白菜与芜菁在形态上的差异。
原始的菘(小白菜亚种)向北至长江流域演化形成了小白菜、乌塌菜和红菜墓3个变种,而独特的随州泡泡青是由小白菜亚种逐步进化变异而形成的乌塌菜变种。
分类
根据随州泡泡青形态特征和 脱氧核糖核酸 检测,大多数专家学者认为,随州泡泡青在植物分类学上属于十字花科(Cruciferae)芸墓属(Brassice)芸墓种(Brassice campestris L.)小日莱亚种(B.campestrisssp.chinensis Makino)中的一个变种,即乌塌菜变种。
特征与特性
形态特征
随州泡泡青根系发达,长度达8~12cm;茎扁平,直径2~4cm;叶柄短、叶片扁平,叶色浓绿至墨绿,叶面皱缩,肥厚,有较多泡状隆起。全生育期每株有效叶数18~20片,食用期(春节前后)叶长9~15cm,叶宽6~10cm。
生长特征
随州泡泡青一般9月上旬播种,冬前植株匍或半匍匐生长,抗寒能力较强,属耐寒性蔬菜,能耐-5℃左右低温;春季气温升高后植株直立生长株高50~70cm,3月上旬抽墓,一般分枝8~15个花瓣4片,形状圆而小,颜色金黄,种子籽粒较小褐黑色,有光泽,千粒质量 2.8g左右。
分布区域
随州泡泡青种植区域主要分布在随州曾都区的东城、西城、南郊、北郊、何店镇、万店,高新区的淅河及随县的安居、厉山、环潭、新街、唐县镇、高城、尚市镇均川镇、柳林16个乡镇,总面积3200km,占随州区城面积 1/3。
生长环境
气候特点
随州泡泡青生长的区域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较长,严寒酷暑时间较短:年均气温15.9℃,无霜期230天左右,年均日照时数2056h日照率(一定时段内,实际日照总时数占可照总时数百分率)44%,年均降水量大部分地区976.8mm,随州泡泡青生长期(9月中旬到次年4月)月平均气温分别为22.7、17.1、10.6、4.8、2.7、5.3、9.8、16.3℃;总降雨量369.2mm,总日照时数952.8h。
地形地貌
随州泡泡青生长的区域处于随州市中部,位于涢水、水交汇地带,北有桐柏山、西南有大洪山两山南北对峙,北部和西南部高、中部低,山脉呈西北至东南走向,地势逐渐向中部倾斜,坡度渐缓。
土壤质地
随州泡泡青生长区域土层发育极为良好,成土母岩为麻岩、石灰岩,大洪山和桐柏山经雨水长年冲积,形成中丘陵,土壤中蕴含着大量矿物质,耕地H值5.6~7.5,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10.1~20.0g/kg,可为泡泡青生长提供充足营养。
生产方式
适时播种
选择无污染、土壤疏松、排灌方便,土质肥沃的田块作苗床,苗床比例按12%留足。底肥每667m2苗床施农家肥1 000kg左右和50%复合肥50kg,耙后按1.5m作厢,以便苗床管理与操作。9月上中旬选用当年的新种,按每667 m2大田用种150~200g,直接撒人苗床,轻耙几遍后覆盖稻草,一次浇足水。
苗床管理
泡泡青播种后 3~5 天,待苗露土后及时将稻草清除干净,一般苗床用清粪水浇 1~3 次,做到情不断,防止缺墒受旱。当幼苗长到 4~6 片真叶时准备定植,定植前一天浇足水分,以减少伤根,促进幼苗返青。
大田整地与施肥
大田采用精细整地,一犁多耙,做到田平、土碎、四面光。厢面按1.6m开沟作厢,田内厢沟、腰沟、围沟和田外排水渠,、灌水渠即“三沟两渠”要配套,保证旱能灌、渍能排,田间无明水、滤暗水。每667m 大田施腐熟农家肥1 500~3000kg、氨基酸有机肥20kg、50%复合肥20~25kg。根据土壤 pH值适当调节酸碱度,严格控制化肥用量,以提高泡泡青的品质。
适时定植
随州泡泡青苗龄25~30天,4~6片叶时,适时定植,株行距16.7 cmx23.3cm,呈南北向,每667m定植15000株左右。栽植深度以不露根,不埋心叶为宜。栽后浇足定苗水,以缩短缓苗期。
大田管理
定植成活后至12月中旬,正常年份每7~15天浇一次清粪水,遇干旱时适当增加浇水次数;12月下旬至翌年1月不缺墒阶段,一般不浇水,干旱时适当补浇粪水。
随州泡泡青是露地越冬作物,大部分时间是在低温下生长,一般没有暴发性病虫害发生。但在1月到次年3月易发生蚜虫和病毒病。蚜虫防治:是利用黄色板诱杀,每667m放置20cmx30cm黄板30块;二是黑光灯诱杀,每2.0~2.7 hm。安盏黑光灯诱杀有翅蚜效果好;三是叶面肥防治蚜虫,用10%碳酸氢铵溶液或2%尿素溶液进行叶面喷雾,每隔7天喷一次,连喷2~3次。
适时采收
泡泡青经过 12月中下旬低温阶段后,特别是经过霜冻雪压后,品质进入最佳状态。采收有2种方法:一是当泡泡青长出8片叶时,可用力在植株基部将叶片割断,整理扎把上市;二是将整株铲断一次性整理装箱或装筐上市。
食用方法
随州泡泡青最家常的吃法,那就是炒。清炒泡泡青、泡泡青炒肉片、泡泡青炒蛋,可以保留泡泡青的原汁原味,将其清甜值发挥到最大。
随州市当地有个习俗,大年三十的年饭桌上都会有一盘清炒泡泡青,吃了泡泡青菜,一年四季,清清净净,取四季清洁,有平安如意的寓意。
泡泡青也可以蒸着吃。泡泡青切碎加入面粉混匀,铺在蒸锅的最底层,上面再放上鱼、肉。随着高温的蒸煮,泡泡青充分吸收鱼肉的油汁,出锅就软糯清甜可口。
清甜的泡泡青当然可以下火锅。将泡泡青洗净,放入各式火锅内煮沸即可。清香宜人的泡泡青,口感和味道与白菜、生菜决然不同。
随州人少不了炸泡泡青。地道的“随州春卷”用青菜做馅,将泡泡青洗净焯水、挤干水分切碎,辅以炒熟的肉末鸡蛋藕丁葱姜等一起拌匀,再用切成小块豆油皮包成火柴盒大小的饼状,经由小火慢煎至两面金黄,方能出锅盛盘。
墨绿色的菜叶,金黄的油豆腐,醇香的腊肉,炖煮在一起,芬芳扑鼻,清甜可口,这就是随州市特色美食“泡泡青豆腐煲”。
人文特征
大多数专家学者认为,以随州市随县安居镇王楼村为中心,方圆50km 范围左右(总面积3200km2)种出的泡泡青具备随州泡泡青长势、长相,口感风味比较纯正,以随州市随县安居镇王楼村种出的泡泡青长势长相最典型,口感风味和品质最好。距离安居镇王楼村这个中心越近,形态越典型,口感风味越好。超出了这一范围,长势、长相发生变异,口感风味变差,距离越远,长势、长相变异和口感风味变化越大。有随州市人把泡泡青种子带到襄阳市、武汉成都、上海市等地种植,长出来的青菜与随州的泡泡青相比,叶面没有隆起的泡泡皱,味道也相去甚远。
产品荣誉
2007年起“随州泡泡青”先后取得绿色食品认证,湖北省名牌产品;湖北名优蔬菜;
2010年12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随州泡泡青”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2011年12月,在第二十届中国食品博览会上,随州泡泡青被评为金奖产品;
2012年,最具影响力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100强;
2014年07月09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随州泡泡青”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参考资料
随州泡泡青.随州市人民政府.2024-02-07
随州泡泡青.湖北楚菜研究院.2024-02-07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 第1509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2024-02-07
随州泡泡青N种吃法,你会几种?.随州市人民政府.2024-02-07
“随州泡泡青”助农增收致富.湖北农业网.2024-02-07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分类
特征与特性
形态特征
生长特征
分布区域
生长环境
气候特点
地形地貌
土壤质地
生产方式
适时播种
苗床管理
大田整地与施肥
适时定植
大田管理
适时采收
食用方法
人文特征
产品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