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应榆,字燧材,号芬庭,生于1892年,南栅人,幼年在家父执教之塾馆就读,长大后,加入
中国同盟会。得同乡王庄持介绍考入广东陆军小学,毕业后,又先后考入南京陆军中学和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保定军官学校毕业后,历任云南讲武堂教官,梧州警备司令、安徽省保安司令,新彊省最高军政长官,北伐军第七军参谋长,第三路军参谋长,
甘肃省民政厅长,
广东省民政厅长,治黄(黄河)委员会副委员长,
蒙藏委员会委员(
国民政府特派员),韶关北区善后委员等职务,在任期间建树良多。
生平
青年时代,应榆就认为“国家生存的根本在于经济,而经济之本在于农工,农工之本在于水利,”十数年间,“足迹所至,东达淞海,北过朔漠,西越
天山,南至珠崖,贯行
黑龙江省、
松花江、
黄河、
淮河、
长江及
珠江各流域”。通过考察,他认识到黄河地理之重要,而水患亦极为严重。他总结前人治理黄河的经验教训,向当时任中华民国总统
黎元洪“条陈”治黄意见,但未被采纳。1931年春,国民党中常委
戴季陶“以治河造林之事见询”,王应榆再次提出治黄的意见。由于见解精辟、独特。
1909年。王应榆18岁,丧父。是年十月,武昌起义消息传来,王应榆与乡人蒋光、李章达等南京陆军中学四、五十人奔赴武昌,参加战斗。1912年,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开办,王应榆进校学习,入炮科,是时21岁。1914冬,毕业,分发
广东省。王应榆自去我国
西北,直至新疆,考察政俗、经济。文化,边情,于民风、土俗、水利、交通、垦牧,尤为注意。写成《新疆调查录》。1915年东归,顺道考察
中亚及
西伯利亚地区,年终抵北京,以开发西北,治理
黄河为主要内容,作《上黎元洪总统书》,但未被取纳。
1917年,王应榆任云南讲武学堂教官。在任内,王应榆以为求国家富强,民族进步,必先于自然科学的应用,乃在业余时间入工厂,研究机械、
化学的应用,及平时经济、战时军备的统一措施。1920年,入山实习采矿,并漫游
长江以南各省。
1922年,还乡,王应榆植林于东莞南沙。不久,应
广西壮族自治区省长
马君武邀请,任广西贺县县长。6月,
陈炯明叛变,炮轰
南京总统府,广西亦大乱,散兵土匪遍地横行,
南宁市,随之覆灭,王应榆坚持不去。数月后,援
桂军总司令
沈鸿英自湘返桂。王应榆乃解职,参加广东东北江作战,时值暑潦,疫大行,染病几至不起。1923年,王应榆躬耕于九龙屯门。
1924年,以广西无主,应地方人士之邀,复往
桂东县,与当地人士协力平定一方,在
富川瑶族自治县、
八步区、
钟山县、
昭平县、
怀集县(今属
广东省)、
信都镇(今属贺县)等六县,一面旌善殚恶,镇抚绥靖;一面加意教养,使不良者怀德畏威,驯善者安居乐业;以开矿筑路,安插闲人;严治豪劣,以肃风气。政有佳迹。
1925年,革命军北伐,王应榆被任为
梧州市警备司令,警卫
桂平市、梧州、
玉林市、
平乐县四府二十县。革命
军师次武汉,任为第七军兼第三路军总部
中将参谋长,转战
长江下游及津浦路线。1927年8月底,南京龙潭会战,
北洋军伐
孙传芳败溃,王应榆追击至山东曲阜。不久,自告回粤,两广当局派赴
云南省修睦。
1928年2月,李济深回粤复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广州分会主席、国民革命军第八路总指挥及粤省主席。3月,
广东省进行绥靖建设,分置四个善后区,区设委员,以指挥区内驻军,领导县市。王应榆任北区善后委员。次年西区善后委员
陈济棠反
李宗仁,王应榆去职,养澳门。
在此期间(1929—1931)曾任安徽省保安司令、军事参议院
中将参议。
1932年10月,
国民政府以
黄河多患,派王应榆视察黄河,以备组织治河机构。王应榆视察黄河,往返三月,写有《黄河视察日记》,从1932年10月11日起,至1933年1月11日止,共92篇。1933年,刘庄缺口,成立黄河水利委员会,以
李仪祉为委员长,王应榆为副委员长,
张含英为秘书长,李仪祉,
蒲城县人,张含英山东荷泽人,均家在黄河边,各为水利专家,与王应榆相比,更学有所长,王应榆自感不如,任职半年,愧无建树,遂辞职。乃与德国人
芬次尔林学博士与同道者筹办西北林学专校,培养
黄河造林干部,以保持黄河上游水土。同时,在
太白山造林。又联合几间大学教授,编《黄河通志》网罗有关黄河资料,以为日后治河参考,后因南京失陷,所集尽失。
1934年,任
甘肃省民政厅长。莅职半年,王应榆自愧素餐,辞归。途经
陕西省,
杨虎城、邵力子以东北沦陷,西北复杂,邀王应榆任陕西省保安处处长,王应榆认为守卫国土,匹夫有责,王应榆答应承乏六个月。
1936年7月,
黄慕松为广东省府主席,任王应榆为广东民政厅长。1937年3月,黄慕松去世,王应榆辞职。
在此期间,王应榆倡议修南栅西头村前的新涌,引东江水灌淡排咸。协同蒋光鼐、王若周、王光海等创办虎门医院。
1937年7月“芦沟桥事变”,王应榆携家住
广西壮族自治区。1938年至1942年,两次出行,历
四川省、
青海省、
西康省、
陕西省、
宁夏回族自治区、
甘肃省,以研究边情水利为主,所经山川为
大渡河、
大雪山、
雅砻江、
金沙江、唐古拉大山、
通天河、巴颜哈拉山、黄河源、
星宿海、大
积石山、
日月山、湟水、
洮河、
贺兰山、
河套平原、
秦岭、
大巴山脉。
1943年,应广西贺县地方人氏之请,兴办
贺江水利工程,王应榆义务助之。引
萌渚岭贺江之水,灌溉贺江流域两岸之地。
1945年8月,抗战胜利,王应榆东归故里。目睹故乡残破,园舍为墟,乡人嗷嗷待哺。乃与
虎门镇人士商议,兴办
大岭山镇怀德水利工程,以工代赈。时王应榆家益窘,妻叹于室,愁苦自励,王应榆感事业有成,中心尚慰。
1949年王应榆由
广州市迁居
佛山市。解放初,王应榆端居多暇,而衣食艰难,寄情文史,以饥愁。1954年,王应榆63岁,
广东省政治协商会议邀为政协委员兼广东省水电厅参议、顾问。又为广东省政治协商会议第一、二、三届常委。
1982年2月28日病逝于佛山,享年91岁。
王应榆得其家学,自幼浸沉经史,又谦虚好学。于兵戎倥偬之馀,考察跋涉之隙,不忘撰述,当时有儒将之称。著有《新疆调查录》、《陕甘从政日记》,《黄河视察日记》、《水利论稿》、《宇宙自然力论》、《果园随笔》、《老子试释》等。
王应榆正直不阿,不徇私情。带兵、执政,绝不因亲戚关系而为任用,故其乡里、族人,命其绰号为“树仔”。意谓如树之小者,不能遮荫也。王应榆侄王爱玉女士电告一事:其父王振轩,王应榆亲兄大学毕业,以教书为业,因被奸人行刺,重伤,为止痛,服食
罂粟烟枣(鸦片烟枣者,鸦片膏小许,灯上焙之,泡起如黄豆大,以开水服食。)1924年王应榆经理
富川瑶族自治县、
八步区、
钟山县等六县时,其下属讨好上司,委任王振轩为贺县禁烟局局长。当委任状呈王应榆批准时,王应榆以为其兄服食鸦片烟枣,有碍于禁烟,遂撕碎委任状。王振轩得此消息,一气之下,旧伤复发,不久去世。
王应榆之侄王奥先生又告:抗战胜利后,王应榆长兄之子王兴年当十八,到
广州市求王应榆介绍工作。当日,
王兴穿戴整齐,西装革履发光可鉴,翩翩然一裙屐少年,简朴成性的王应榆一见,已经不悦,当王兴要求介绍工作时,王应榆说:“你的衣着比我好得多,哪需要我给你介绍工作?”
王应榆一生清廉。曾任“广西浔、梧、郁、平四府二十余县之警备司令,第七军暨七省九个军之参谋长。”王应榆
常乃德不聚财,两次大规模考察我国西北、西南水利和边情,一在1914年,一在1947年。1922年,还乡,王应榆植林于东莞南沙。这些,都是自费的。1943年,应广西贺县地方人氏之请,兴办贺江水利工程,1946年兴办大岭山怀德水利工程,王应榆都是义务相助的。王应榆工作数十年,却两袖清风。他多次表白:“不留馀财,以损子孙之志;不举债务,以累后人。”王应榆晚年的财产,八十八岁时,作有遗嘱性质的1979年1月25日《留言,给粤侄》可为最好的说明:
物质所存者,自我母以三百元购得旧土砖屋一间、学生
盛世才于新疆赠我狐皮料一袭,青康视察时所穿,以之给有脑病不能工作的式贺(霖按:王应榆之子),以为助食之资。手表一个,乃外甥陈妹所赠,留给淑娥(霖按:王应榆之妾)作纪念。衣服不足分给,留以示后人。
民国时期东莞籍的将领大不乏人,如王应榆正直清廉者,并不多见。
任职经历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历任云南讲武堂教官,梧州警备司令、安徽省保安司令,新彊省最高军政长官,北伐军第七军参谋长,第三路军参谋长,
甘肃省民政厅长,
广东省民政厅长,治黄(黄河)委员会副委员长,
蒙藏委员会委员(
国民政府特派员),韶关北区善后委员等职务,在任期间建树良多。
王应榆虽然出身军界,并被国民党政府授与
中将军衔,时任
广西壮族自治区主席黄绍之请。
青年时代,应榆就认为“国家生存的根本在于经济,而经济之本在于农工,农工之本在于水利,”十数年间,“足迹所至,东达淞海,北过朔漠,西越
天山,南至珠崖,贯行
黑龙江省、
松花江、
黄河、
淮河、
长江及
珠江各流域”。通过考察,他认识到黄河地理之重要,而水患亦极为严重,他总结前人治理黄河的经验教训,向当时任中华民国总统
黎元洪“条陈”治黄意见。但未被采纳。1931年春,国民党中常委
戴季陶“以治河造林之事见询”,王应榆再次提出治黄的意见。由于见解精壁、独特。
对我省水利建设多次提出重要建议,1982年2月28日,病逝于
佛山市。
王应榆造福桑梓,关心百姓疾苦,1936年间,为引东江水排咸灌淡,倡修家乡南栅西头村前新涌,痛斥封建迷信之“风水论”,力主新涌横过村前。同年,协同蒋光鼐、王若周、王光海等创办虎门医院(今海军医院),他不辞劳苦,登山涉水,亲临指导。
对
广东省水利建设多次提出重要建议,1982年2月28日,病逝于佛山。
相关信息
王应榆造福桑梓,关心百姓疾苦,1936年间,为引东江水排咸灌淡,倡修家乡南栅西头村前新涌,痛斥封建迷信之“风水论”,力主新涌横过村前。同年,协同蒋光鼐、王若周、王光海等创办虎门医院(今海军医院)。他不辞劳苦,登山涉水,亲临指导。
王应榆熟诗书,通联赋,著有《诗经浅译》、《黄河视察日记》、《陕甘从政日记》、《
治河方略》、《宇宙自然力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