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苏菲
中国麻风病协会副理事长
周苏菲(1919年5月19日-2023年12月12日),出生于浙江舟山市,原名周素珍,艺名苏菲,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cla副理事长,马海德的夫人。
1935年,周苏菲加入话剧艺术供应社,两年后加入昆明抗敌后援会,从事抗日救亡活动。1940年与马海德大夫结婚,1988年起,周苏菲任cla副理事长,就职于中国麻风基金会,从事社会福利工作,曾多次走出中国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及讨论会议。
周苏菲于1989年创立了马海德基金会,2014年参与电视剧《》的制作。2023年12月12日,周苏菲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104岁。
人物生平
1919年,周苏菲出生于舟山定海区一个以造船为业的富奢之家。1935年,她为逃避包办婚姻赴上海,经友人介绍加入中国左联领导的话剧艺术供应社。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爆发后,周苏菲随艺术供应社人员撤离上海,经中国香港、越南转至云南昆明,通过中国共产党组织介绍,参加昆明抗敌后援会,从事抗日救亡活动。1939年8月辗转来到延安市后,进入鲁迅美术学院学习文学和戏剧。1940年3月在延安与马海德大夫结婚。1942年毕业后分配到延安“鲁艺”实验话剧团,成为一名演员,参加了《带枪的人》等话剧演出。
1988年起,周苏菲任cla副理事长,中国麻风基金会、马海德基金会理事长,从事社会福利工作。多次走出中国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及讨论会议。2014年参与电视剧《历史永远铭记》的制作。此时的周苏菲已逾百岁高龄,但身体仍十分硬朗。2023年12月12日,周苏菲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104岁。
主要作品
导演作品
参考资料
参演电影
以上参考资料
个人生活
周苏菲的丈夫马海德,原名乔治·海德姆,1910年9月26日出生在美国纽约州布法罗的一个阿拉伯移民家庭,幼年生活贫困。1933年11月,在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后,从瑞士来到上海市。曾经在上海广慈医院和来斯特医院工作,后参加了路易·艾黎等人在上海组织的马克思主义读书会。1936年,经宋庆龄介绍,乔治·海德姆和美国著名记者埃德加·斯诺一起为了解中国的红色革命,到陕北地区保安(今志丹县)对毛泽东等共产党的高层领导进行采访。斯诺在完成对毛泽东等人的采访离开陕北后,写出了轰动世界的《红星照耀中国》,马海德则自愿留在了中国工农红军,成为红军的卫生部顾问。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将姓名改为“马海德”。
1939年8月,在西安八路军招待所,苏菲第一次听到马海德名字;同年冬天,周苏菲因看病结识马海德,两人互生好感。1940年除夕,马海德向周苏菲求婚。当时,两人的婚事受到周苏菲朋友的极力反对,但共同的革命理想和相同的情趣爱好,把他们结合在一起,二人的婚姻介绍人是李丽莲(李德的妻子)。
1940年3月1日,经中央组织部批准,21岁的周苏菲与30岁的马海德在边区政府登记结婚。3月3日,两人在延安举办了一场简朴的婚礼,毛泽东、周恩来等到场祝贺。
社会公益
1988年10月13日,丈夫马海德逝世。周苏菲捐出丈夫留给她养老的4万美元,成立马海德基金会,继续丈夫未竟的事业,推动麻风病防治工作。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主要作品
导演作品
参演电影
个人生活
社会公益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