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国后改编整理了《
王小赶脚》《换魂记》等10余出优秀剧目,并请来音乐工作者尝试加弦,正式加上弦乐伴奏,结束了五音戏
锣鼓干唱的局面。1935年到上海
EMI集团灌制了最早的一张五音戏唱片,并赠送“五音泰斗”字样锦旗一面,五音戏由此正式定名。1957年率领已经成为国营的
淄博市五音剧团,回到历城在当时县政府驻地
王舍人镇庄的历城剧院演出。一生多次率团晋京演出,受到中央领导及社会各界的赞誉,使五音戏在当时就声名远播。代表作品《彩楼记》《
回杯记》等。
7岁时依偎在母亲怀中学会了《安安送米》《狐狸精闹书房》等剧目,后在
坝子村西头铁匠炉天井里,举行首场演出,迈出了艺术生涯的第一步。最初随父跟班学艺,8岁时与父合演《
挡马》,以后正式拜靳成章、靳成花为师,学唱
大青衣、
花旦,到9岁已小有名气,乡亲们亲切地喊他“七岁红”。
30年代初与明洪钧搭挡组成五音戏班——邓明社,前后演出30多年,活动在
济南市、
淄博市、
天津市、
北京市等地,得到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
梅兰芳、
程砚秋的赞赏。
1985年随团再次进京演出《
王小赶脚》倍受专家们的推崇;同年由
中国戏剧家协会山东分会、淄博市文联、市文化局联合举办了“邓洪山舞台生涯七十五周年座谈会”,会上表彰了他几十年来在艺术上取得的成就和为振兴五音戏所做的重大贡献,同时举行了拜师仪式,喜收了九名关门弟子。
邓洪山唱腔委婉,做戏细腻,通过质朴流畅的旋律和口语化的演唱处理,通俗易解,亲切感人。他唱作俱佳,被观众称道"一嘟噜一穗儿,喜得人掉泪儿”。他演唱吐字清楚、感情逼真,擅演农家女子及村姑。刻画人物惟妙惟肖,富有情感,乡土气息浓郁,以擅演《
彩楼记》的
刘瑞莲、《
王小赶脚》的
贾迎春、《探亲家》的乡里妈妈等角色著称,表演的“骑驴”“抱包袱”“数钱”被称为他的拿手三绝,“飘眉”“送目”“飞老”是他独特的表演技巧。其特色表演深受广大群众喜爱。
邓洪山定名的五音戏清新淡雅,唱腔柔美动听,素有“北方
越剧”之称,且五音戏多以家庭伦理道德和女性生活状态为主题,极易引起女性观众的共鸣。他还积极倡导试验增添丝弦乐器伴奏,结束了五音戏只用
锣鼓伴奏的漫长历史。
五音戏的得名源自于五音戏表演大师邓洪山(艺名“鲜樱桃”)。1935年,五音戏表演艺术家邓洪山先生到上海
EMI集团灌制唱片,百代公司在他的唱片上著上了“五音泰斗”4个字,五音戏便由此定名。
邓洪山之所以在艺术上能够取得那么高的成就,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不拘一格,博采众长,善于学习。不仅向周边的民间艺人学,也向
京剧、
梆子等剧种学,与“
四大名旦”及
盖叫天、
张君秋等交往、切磋。而他与
梅兰芳更是在1920年即相识。梅兰芳赴
济南市在
珍珠泉院内戏楼演堂会,邓洪山演《
王小赶脚》,他也是唯一的地方戏演员,他的被邀请应该与
张宗昌的乡土观念有关。梅兰芳大邓洪山9岁,此时梅兰芳声誉日隆,这一年他去了汉口、
南通市演出,并第四次赴上海演出,这一年梅兰芳堂会演出十分频繁,包括与邓洪山相识的这次堂会。梅兰芳对邓洪山的《王小赶脚》表演十分欣赏,邓洪山主动找梅兰芳,从此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20世纪30年代初,邓洪山第一次赴京演出,
梅兰芳亲自观摩并邀请其到寓所作客。梅兰芳对邓洪山的表演赞不绝口,当时已有京剧“四大名旦”之称的梅兰芳对邓洪山说,你的表演艺术要比我们高超的多,如果在京剧界,加上你就是“五大名旦”了。梅兰芳赠送一套古装戏服、凤钗和宝剑等物。此次邓洪山一行来京演出遇到困难,梅兰芳派人送去大洋作为回家盘缠。20世纪30年代邓洪山有“
山东省梅兰芳”之誉,50年代毛泽东亦称邓洪山为“山东梅兰芳”。
1905年,邓洪山出生于
济南市的一个五音戏世家,自幼跟随家人四处演出。1919年,14岁的邓洪山在
小清河一带唱五音戏,那里的渔民都很喜欢这个唱腔响亮清脆却又婉转悠扬的少年。那时候的民间艺人大都有艺名,于是一位老渔民也为邓洪山起了一个艺名“鲜樱桃”。在这位老渔民看来,邓洪山年轻,但唱五音戏的功夫了得,就像
车厘子“虽小却很红”,而且这鲜樱桃酸酸甜甜,就跟邓洪山唱的那些戏一样。邓洪山喜欢这个艺名,在当年的千佛山庙会上,便以“鲜樱桃”报名。喜欢五音戏的人都知道,“鲜樱桃”邓洪山的鲜活了不得,比如他在《
王小赶脚》中表演
贾迎春,飘眉送目,生动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