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1年成立,行址设于苏中,发行江淮币通行于苏区各县。与此同时,苏中区下属的两个区:淮南区、淮北区亦有
地方银行(银号)。分别为
淮南银行、
淮北市地方银号。1945年8月与其它4个地方银行(银号)合并组成
华中银行。
发展历程
1941年4月,江淮银行在
盐城市成立,这是华中抗日根据地第一所银行,属新四军军部财经部领导。为了加强苏中区对敌斗争,发展根据地人民经济,1941年6月江淮银行苏中分行在泰东县
栟茶镇建立。当时江淮银行的主要任务是发行货币,调剂社会金融;代理金库;办理存款放款、汇兑业务。
1942年,江淮银行正式发行纸币,该纸币成为苏中解放区的本位币。另外江淮银行还发行过有加印“苏中”“盐阜”“苏浙”地名的纸币以便分区使用。
1945年8月,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根据地不断扩大,江淮银行与
盐阜银行、大江银行等根据地银行一并归入
华中银行,并用华中银行币收回江淮银行币。
2010年,由于旧城改造,江淮银行拆除。
新四军“江淮银行”今何在
1941年初,经历了“
皖南事变”后的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曾设立了新四军财政部和“江淮银行”,并发行了一套3张纸币,共计400万元。60多年的岁月沧桑,
盐城市博物馆副研究员、盐城市钱币学会名誉会长、新四军老战士
熊涵东老人,经过20年的研究发掘,最近终于向世人揭示了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为何叫“江淮银行”
1941年1月底,中央军委在盐城重建新四军军部,任命陈毅为代军长,刘少奇为政委,所属部队编为7个师和一个纵队,并建立了华东抗日根据地,直接威胁着日伪军占领的南京和
上海市,敌人除了在军事上“清乡”、“扫荡”外,还在经济上对抗日根据地实施严密封锁,采用日军军用券、伪军
储备银行券、
中国国民党“法币”及国民党江苏省主席
韩德勤的“江苏农民银行”券,企图掠夺根据地各种物资。
为了粉碎敌人的经济封锁,保障军需供给,新四军在盐城设立了直属军部的“财政经济部”。3月,陈毅、刘少奇等人决定筹建银行,发行革命货币。
据说,对于当时银行取什么样的名称还有一段趣闻。建立这个银行叫什么名字好呢?当时有同志建议取名“
淮南银行”。有人考虑到这个银行立足
淮南市、面向
淮北市,建议取名“两淮银行”。刘少奇同志微笑着说:“叫‘两淮’?面太窄,也不够气派。
新四军还要向东发展,继续挺进,将来是面向大江南北,横跨
淮河两岸,叫‘江淮银行’如何呢?”于是,银行的名称就被定为“江淮银行”。
1941年4月1日,“江淮银行”在
盐城市成立,4月12日开门营业。在行政隶属上,江淮银行归属新四军军部的财经部领导,对外是两块牌子,对内是一套班子。财经部部长
朱毅兼任江淮银行行长,副部长李人俊、
骆耕漠兼任江淮银行副行长。江淮银行共有四五十人,来自3个方面,一是军部调派的党政财经干部,二是上海地下党选送来熟悉银行业务的同志,三是选调自军部抗大五分校女生队队员。
护金条舍生忘死
1941年夏天,日伪军对盐阜区发动大规模“扫荡”,7月20日前,成立了仅3个月的江淮银行随军部财经部转移,暂时撤离
盐城市。撤离时,行长朱毅决定把作为银行储备基金的
银元、金条等实物分别装在特制的12个木箱内,秘密转移到盐城以东的农村,深埋在
南洋镇一带的池塘里,留下一名银行工作人员埋伏在老百姓家,以疗养身体为名,暗中监管金条和银元。财会稽核员麦洁红等一批女同志怀揣金条随副行长李人俊等人,向东台海安方向转移。其余人员则在副行长
骆耕漠率领下,和财经部一起向阜宁淮北方向转移。
银行不少职员都是年轻女同志,在转移中,为了保护银行金库内的金条、银元、税款和支票,她们不惜丢掉各自的衣物,将行军用的米袋和被单制成专用
钱币袋,分捆在身上,人不离钱,钱不离人,随军秘密转移,吃尽了千辛万苦。
8月下旬,敌人的“扫荡”被粉碎,江淮银行工作人员又在骆耕漠带领下,冲破敌人封锁,到达阜宁临时军部会合。陈毅军长获悉江淮银行无人员伤亡,钱未丢失,很是高兴,称赞江淮银行“保护了公款,为军部经费开支提供了方便。”而埋藏在
盐城市农村的12箱金条
银元等也被全部安全运回,交给了新四军三师。
当年9月,从缩小战略的角度出发,
新四军决定撤消江淮银行总行,将
华中地区分为9个战略区,分别自行建立银行,
骆耕漠率领部分人员下放到三师建立
盐阜银行。副行长李人俊在粟裕的第一师建立苏中财经处和银行,银行仍沿用“江淮银行”名,正副行长仍然是朱毅和李人俊。
刘少奇纸币签名
日伪军除了对盐阜抗日区实施经济封锁和物资禁运外,还把大量贬值的法币和伪币推向根据地,掠夺根据地物资。1942年8月,江淮银行决定以货易货,在苏中发行抗日革命货币———江淮币。
早在1941年5月,江淮印钞厂就在大丰
裕华镇建立,但由于形势紧张,纸币还未开印,机器就被拆除埋藏在深水河内,墨油深埋土中,上面种上菜,印钞纸则分散在老百姓家隐藏。江淮银行再次成立后,印钞厂转移到阜宁羊寨继续生产。
江淮银行当时还是
华中地区一级金融中心,它主要负责帮助其它根据地印制多种版面抗币。江淮币主要在盐阜、
淮海地区、苏浙等根据地使用,当时有壹元券、伍角券和贰角券,分凹凸版两种印刷。印钞用的版子是在上海秘密刻好后运到根据地的。在上海
制版时,为防止敌人破坏,只刻好花边花球、风景和面值,行名、图章、编号等,都是在根据地制成铜
凸版印刷,再套印上去的。
值得一提的是,在
阜宁县羊寨印刷的江淮币背面呈橘黄色,下端“1941”年制版年度字样以上印有英文签名“HwuFao”,即汉字音“胡服”,这是刘少奇当时化名胡服工作时用英文签上去的,在各根据地银行发行的抗币中,只有这类纸币上印有刘少奇的英文签名,极其珍贵。票面上还印有“作抗币伍元”5个黑字,正面蓝色,在橘黄色行长印章两旁,各套印蓝色“盐阜”2字,橘黄色“作伍元”3字。
银行内举办婚礼
据朱毅妻子
陶涛老人(时任江淮银行会计科长,
新中国成立后任化工部副部长)回忆,江淮银行成立后,曾拨款6万元,帮助
盐都区工人、农民解决购买种子、耕牛、打井灌溉等生产借贷资金。还拨款3万元,调剂
阜宁县农村金融。
1941年4月4日,江淮银行创立第4天,
朱毅和陶涛向党组织申请结婚,刘少奇在他们的报告上亲笔签了“完全同意”4个字。刘少奇说:“我也要和
王前同志结婚了,就和你们一起举行个集体婚礼吧!”这个集体婚礼是在江淮银行的北屋内举行的,热闹但又十分俭朴。参加集体婚礼的均为当时在盐新四军军部、中共华中局的领导人,有赖传珠夫妇、
彭康、饶漱石的妻子
陆璀等。婚礼首先是开了茶话会,参加婚礼的同志围坐在一起,边唱革命歌曲边吃喜糖。茶话会结束后举行了婚宴,当时只办了两桌宴席,一桌是刘少奇同志和王前的,另一桌是陶涛和朱毅的,两桌饭菜花了60元,全部从刘少奇的稿费里开支。
举行集体婚礼时,陈毅代军长在
东台市,并不知情。他4月中旬回到
盐城市,一天走进江淮银行的大门就大声嚷道:“我要到鲁艺去讲课,还没有吃饭呢!你们俩请我吃顿饭,就算补请我吃的
婚庆酒吧!”还和陶涛开玩笑说:“你是学化学的,炒菜就是化学变化,你应该会烧菜!”可是陶涛却不会做菜,只得请食堂做了一盘炒鸡蛋,加上一碟青菜,算是给军长备了一顿午餐。
闹市区寻觅踪迹
据
熊涵东老人考证,新四军财经部地址,最初在盐城西南郊的小马沟钱姓大院(今
盐都区潘黄镇朱庄村)。江淮银行成立后,行址和财经部一道迁入盐城城区原问渠巷以北、中山路中路西朝东石库门大院内。
这些“旧址”在今天的什么地方?半个多世纪的战争与建设早已让抗日战争年代的
盐城市难觅踪迹。经过多次走访,熊涵东终于发现,现在的盐城市剧场路15号就是当年“江淮银行”的旧址,而更令他惊喜的是,今天江淮银行的旧址虽然成了大杂院,但这些
清代木结构的老房子保存基本完好。为了进一步证明,
熊涵东专门跑到北京,找到了朱毅的妻子陶涛,陶涛又联系在
江苏省工作的麦洁红等4名老战友、老同事帮助回忆确认。2001年4月,这些老人又从北京、南京等地相聚盐城,当来到剧场路15号老房子前时,这些已七八十岁高龄的老人激动地说:这就是当年参加革命工作的地方。后经专家考证再次得到确定,且是新四军在盐城的军部留下的唯一遗址。
旧行址亟待保护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江苏和安徽部分根据地联片成立
苏皖边区政府,下设
华中银行总行,在江苏的江淮银行改为华中银行第一、第二分行。1949年初,中央统一解放区内各个党政军建制,全国统一成立
中国人民银行,江苏华中银行改为人民银行苏南、苏北分行,后又统一建立人民银行江苏分行。上世纪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又从人民银行分设出来现在的四个国有
专业银行。因此,江淮银行———华中银行———人民银行,是一条不可分割的链条。记者了解到,“江淮银行”旧址前身为胡泰当铺老板贾芝山的私人宅院,东西长30米,南北宽24米,总面积达720平方米,宅院为东、中、西、三进深宅院,均为平瓦房。但如今这些老房子已卖给个人,成了十分拥挤的职工宿舍,不少住户又在房前屋后加盖了厨房、花房、杂屋间等,原来银行的天井成了只能容两人平行的小过道,面目全非,让人喟叹。
据悉,早在2001年纪念
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60周年之际,
熊涵东就联合许多新四军老战士,建议将江淮银行遗址确定为
盐城市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