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8月由1941-1945年先后设立的
淮南银行、淮北地方银号、
江淮银行、
盐阜银行、
淮海银行五个地区性银行合并组成。总行设于江苏淮阴。1947年总行及部分分行随
新四军主力北撤至
山东省后合并于
北海银行。1948年迁回苏北敌后根据地,恢复各项业务。1949年5月改组为
中国人民银行华东区行。
抗日战争胜利前夕,
苏皖边区政府两省各根据地已经连成一片,
中共中央华中局和新四军政治部决定,成立华中银行,发行
华中地区统一的货币—— 华中银行币,新四军政治部发布命令说:“当兹抗战进入最后阶段,对敌经济斗争日益激烈,而各项生产建设事业,亦需努力推进。为此,在华中必须建立巩固之金融堡垒,负此任务,着即成立华中银行,并授权发行华中券,适应各地金融斗争及经济建设之需要。该项货币,以实物为基金,准备充实,通行华中各解放区,与盐埠、江淮、
淮南市、
淮北市、苏南等地方券等价使用。凡一切买卖交易、公私款项收付及完粮纳税等一律通用”。
华中地区银行总行于民国34 年8 月1 日在
盱眙县张公埔成立,行长
陈穆、副行长
徐雪寒,9、10 月间迁到
淮安市,开始发行华中币。同年12 月9 日,
苏皖边区政府成立、华中银行遂成为苏皖边区政府的组成部分。原华中地区各抗日民主根据地银行改为华中银行的辖属机构。经过改组和新设,共辖6 个分行、13 个支行、38 个办事处。安徽境内的
淮南银行改为华中银行三分行、
淮北市地方银号改为华中银行七分行,原大江银行因皖江地区党政机关北撤,不复设行。华中银行三分行,行长周济之,副行长董筱川,行址
天长市。辖六合、
礼部尚书两个支行以及铜城、涧、
来安县、
明光市、
盱眙县、天长6 个办事处。民国35 年6 月,
中国国民党撕毁“
停战协定”,发动全面内战,淮南区党委指示,精减人员,妇女和体弱者及金库的钞币全部撤运苏北,年轻精干者则留下坚持敌后斗争。三分行及其所属各级机构随之停止业务活动。华中银行七分行,行长陈醒,副行长赵正灿,行址
泗县县城。内设会计、业务、出纳、总务4 个科和1 个秘书室。下辖
泗阳县、泗宿、泗南、
五河县、
睢宁县、淮宝6 个支行及泗县、盱凤嘉、
灵璧县、宿县、铜睢、邳睢、萧铜、
洪泽区、
淮安市、淮阴(在城内)等10 个办事处。民国35年6 月分行及其辖属机构全部停业。11 月底随军北撤,人员回华中银行总行。
华中地区银行成立后,对各根据地原金融机构发行的货币允许与华中币并行流通不受区域限制,并逐步以华中币收回,建立以华中币为本位的统一货币。据华中银行民国35 年下半年统计,共收回各类抗币132576610.28 元。其中:
淮北市币27065128.35 元,淮南币26985893.20 元,大江币5047778.25 元。民国36 年10 月,
解放战争转入反攻阶段,坚持敌后斗争的苏皖边区于同年11 月22 日宣布成立华中行政办事处,曹荻秋为主任,贺希明、
陈国栋为副主任。同时复建
华中地区银行,财经处副处长龚意农兼任行长,
邓克生、孙更舵任副行长,总行设于
射阳县境内,继续发行华中币。其他分支机构随着解放战争胜利推进陆续恢复。安徽境内,首先建立了江淮分行。民国37 年7 月,华中江淮一分区在总金库基础上成立了江淮一支行,行址设于
江苏省宝应县银涂镇。同年12 月,增设炳辉(今天长县)、仪阳两个办事处(不久仪阳划归江苏)。民国38 年3 月,该支行迁移滁县城,并增设六合办事处。国38 年1 月21 日,江淮分行进驻
蚌埠市。同年2 月10 日,成立华中银行合肥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