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福养
赵福养
现代人物赵福养
个人简介
赵福养,男,汉族,1973年8月生,旬邑县人。现为西安市蓝田福多建筑绿化工程队法人、
陕西省赵氏宗亲委员会秘书长、豳风教育基金会理事、咸阳市古豳汇副秘书长。
1980年9月—1988年6月在原底乡赵家村、百子村上小学;
1988年9月—1995年6月在原底、旬邑县上学;
1996年9月—1999年6月在西北政法大学成人教育学院法律事务专业学习毕业。
1999年至今,在西安雁塔区开办小学生校外第二课堂辅导班、西安市蓝田福多建筑绿化工程队。
社会兼职
中国家庭教育研究会成员
陕西省廉政文化研究会成员
陕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
陕西省诗词学会会员
陕西省新闻书画家协会成员
陕西省赵氏宗亲委员会秘书长
西安市楹联学会会员
主要事迹
1、为家乡赵家村筹款修路
赵家村经济情况不好,村里下雨泥泞难行,果农和客商车辆雨天不能出行运输果品,在西安创业的赵福养决心为村里修水泥路,他利用良好的信誉和人脉,从乡政府、县政府、市政府、省政府、扶贫办,自费奔波一年多,于2009年争取到省扶贫资金15万元,为村里修了两条主干道水泥路,村两委会为表彰他,要将路起名为“福养路”,他本人坚决反对,经过耐心劝说,最后命名“福一路”和“福二路”。
2、热爱家乡,自掏腰包义务写村史
为了把村里的历史、人物记录下来,昭示后人。2009年5月至2013年,他奔波于本县、彬州市宝鸡市咸阳市西安市甘肃省等地,自费收集、查阅有关本村的政治、历史、人物、大事等资料图片,历尽艰辛,终于写成了17万字的村史资料《赵家村之子》,并公开出版,2013年腊月26日,乡政府和村两委会隆重召开赠发大会,赵福养为全村每家每户,免费现场赠发。赠发仪式上,县政协副主席乔鸿政、乡副书记乔英出席并讲话,县电视台现场采访报道。县志办、党史办、档案局、妇联领导出席并为赵福养送“惠泽桑梓”牌匾一块。村里群众敲锣打鼓,为福养披红戴花。
3、为村里争取文化下乡设备
针对村里文化生活单调,文化用品匮乏的情况,赵福养还多次跑省文化厅。2013年,终于为村里争取到价值2万元的文化下乡物资,其中包括:锣鼓扬琴板胡二胡、服装、音响等。村里群众说:福养这娃好,在外打工,心里总想着咱村里。
4、牵头为村里再修路
赵家村村边有个老爷庙(祖庙),近年香火趋旺,但门前道路见雨积水,泥泞不堪,村民逢年过会多有不便,好多人上门找他,他觉得这是善事,便利用网络,联系村里在外工作人员筹资,历时半年,筹得7万元,于2015年夏季将路修成,并为出资乡友立功德碑一通,他还先后到西安的楼观台、大慈恩寺塔大兴善寺香积寺华严寺找道长和主持方丈,为功德碑题字并刻录。立碑当日,又自掏6000余元,请来十多名旬邑县籍书画名家,现场为村民挥毫泼墨,赠送书画作品、赠送学习资料、新年台历、挂历等。
5、发起筹建旬邑会馆
赵福养在西安市创业,一心想为家乡谋事。2015年初,他和旬邑乡党在西安的一次聚会中,发现了好多乡党都有想为家乡干事的想法,但都思路凌乱,操作性不强。回家后经过反复思考,以书面方式在第二次聚会上,提出了在西安筹资创建一个听乡音、诉乡情、推广宣传家乡文化、旅游、特产平台的方案(现在的旬邑会馆),当场得到了大家的赞同和通过,并被推选为五人筹备小组副组长。经过几个月的奔波联络,筹集资金140余万,交付给新成立的董事会班子,2016年5月28日,旬邑会馆终于在西安市的凤城二路开业起航。
6、参与策划咸阳古豳汇
2015年,随着西安的旬邑会馆思路,和咸阳市的旬邑乡党,按步就搬,花费半年时间,在咸阳防洪渠十字筹建起了古豳汇,品家乡美食,诉家乡情怀,论家乡文化,宣传家乡。在咸阳扩大旬邑县知名度。。
7、参与发起“旬邑人书旬邑人”
热爱家乡,情注笔端。传扬豳风,提升共识。凝聚力量,唱响旬邑。为发挥书画人弘扬真善美,
传递正能量的主力军作用;也为在外的各界人士时刻牢记外面再大、根在旬邑。2016年,与白宇/李群辉特此策划和发动旬邑人书“旬邑人”的书法活动,轰轰烈烈、热情似火,有力推广宣传旬邑。《旬邑人书“旬邑人”》,虽然是一次简单的民间书法活动,一次群众性的文化娱乐活动,一次不刻求艺术水准的乡情联谊活动,但是我们的这次群众性书法活动却是一项史无前例的开创之举!纵观中国书法历史,举全县之笔墨书写籍贯的书法活动绝无仅有!这次举动,开了书法历史的先河、是旬邑县书法史乃至中国书法史上的一次书法盛会、书家盛会、人文盛会、乡党盛会、联谊盛会!写的是旬邑人,抒发的是浓烈的家乡情;写的是旬邑人,品味的是醇香的故园爱;写的是旬邑人,凝聚的是炽热的游子心;写的是旬邑人,交织的是牢固的旬邑根!通过这次活动,团结了旬邑各界书法人士、凝聚了八方旬邑人的乡情人脉、完成了各地旬邑人的书法梦想、了却了旬邑书法人的美好心愿、表达了旬邑在外游子的赤子之心、传承了旬邑书法的时代文明、抒发了旬邑人的桑梓情怀、弘扬了勤劳坚韧的旬邑精神、扩大了旬邑书法艺术的深远影响、打造了一张响亮的旬邑品牌。让旬邑县人文倍加生辉、让旬邑书法大放异彩、让旬邑文化声名远播、让旬邑精神誉满三秦!让古豳的诗经长河波涛激荡,让旬邑的周秦文化发扬光大!
8、参与发起豳风教育基金会
为了提高旬邑教育质量,鼓励旬邑学子勤奋学习,和旬邑乡友吕明凯等前辈,发起了豳风教育基金会,成功筹集到资金200余万元,用来奖励每年的优秀教师和学生。
9、参与并策划两届旬邑乡党千人饸饹宴
为了凝聚人心,扩大对旬邑的宣传,赵福养还参与策划组织了2015年8月15日和2016年5月1日两届旬邑乡党在西安市的千人饸饹宴,在西安的旬邑人纷纷参与,凝聚乡情,宣传家乡,扩大影响,被数十家新闻媒体和政府网站报道,扩大了旬邑在西安的知名度。
赵福养心存厚学、目有远见。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家乡。思想进步,为人处事厚道热情。当年,他带着梦想,奔赴西安,风雨兼程,历经坎坷,自主创业,在事业有成的同时,始终不忘根在旬邑县,情系家乡,作为一名外出打工的创业人员,来回奔波,为自己的村里和县里做了许多实事、好事,有着很好的社会评价。他经常说:我是旬邑人,我离不开旬邑,为旬邑的繁荣发展,尽自己微薄之力,出点力,流点汗,干点实事,是我的心愿。
曾为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国家体育局做嵌名广告词。诸多作品曾被西安晚报、华商报、西安商报、三秦都市报等多家媒体刊登。业余拍摄的图片被县志、多家杂志刊登。
村史情怀
赵福养曾感慨道: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我生在赵家村,20岁时为了生计走出村庄,辛勤创业,20年来,饱受生活的酸甜苦辣,虽然都市已有了我的事业和天地,但能锁住我内心世界的,只有赵家村,赵家村永远是我的根和源。
《赵家村之子》共耗时四年完成,工作内容繁琐,求证量大,编委会大多人员都半途而废。最初向全国各地的赵家村人士发信函、邮件500余封,大部分已石沉大海。在此的情况下,确保编辑工作顺利进行,赵福养于2012年底组织人员逐个登门拜访、游说、动员,发放礼品鼓励。为了弄清村里烈士的足迹与归宿,编委会人员专程前往烈士战斗过的地方走访、调查、核实,同时也无数次往返省图书馆、县党史办、县志办、县档案局、县武装部、县民政局。在此期间虽然承受了数之不清的煎熬与辛酸,挫折和委屈,热嘲和冷讽,但作为赵家村一员,能为赵家村父老奉献微薄之力,赵福养无怨无悔。
《赵家村之子》共17万余字,连同彩页部分近300页,印刷600本,向省、市、县相关部门派送共计200余本,并向全村每家免费发送一本,得到了诸多单位的赞许和肯定,得到收藏证书10余本。
村史《赵家村之子》免费赠发之日,得到了县政府相关部门、社区党委支持、村委会领导的鼎力相助及电视台的大力宣传,陕西汉唐学校和赵文利给村民赠送的新春礼品,县书协也亲临现场,为群众书写春联,村委会组织文艺节目助兴,现场气氛热烈,史无前例,这也是赵家村儿女尊敬、感激、怀念先祖,传承仁义孝道的真实体现。
村史发行现场,由县史志办、县党史办、县档案局、县妇联向主编赵福养颁发了由县志办主任刘敏题写的“惠泽桑梓”木质大牌匾一块。
作为最基层的社会单元,村庄是整个社会的一个缩版,也是区域的细胞和执政的基石,编村志是挖掘整理、保护传承村级历史文化的首要方式,赵家村历史悠久,人才辈出,经过数代人的不懈努力,在经济与社会发展上始终立于潮头,获得了省、市、县的诸多荣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实现了双丰收。特别是八十年代初,赵家村群众在郭民主专家动员带领下,率先栽植苹果树,建成了陕西省第一个优质苹果示范园,为张洪地区乃至全县优质苹果基地建设树立了样板、提供了经验,率先开辟了带头致富新典型。赵家村只有200多户人,近几年,考入高等学府的人员却不断增加,仅2013年一次就考入名牌大学10多名,其中包括1名考上了北京清华大学,因此编撰村史具有突出的典型性和示范性,具有对赵家村发展的宣传和推动性。
《赵家村之子》祥实地向后人展示了赵家村数百年发展史,记载了赵家村村民辛勤耕作,生活繁衍,从贫困落后走向富裕文明的典籍,也是赵家村父老乡亲的奋斗史、发展史。透过她,可以了解到赵家村人民群众的过去,了解祖辈的艰苦,体会到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
赵福养说,虽然《赵家村之子》是全县第一本正式出版的村史资料,但作为普通百姓的编委会人员,不敢妄言这本书已达到怎样的高度,更不敢期待它能带来鲜花和掌声。由于每个人的高度、层次、见识不同,所以理解程度就有所不同,所谓百人百姓,百口百味,众口难调,也许会出现个别的负面声音,但百年甚至千年后,全村若真能保留那么一本,为后人传递正能量、怀念先祖,
或推陈出新、编撰更全面、更完美的村史参考,编撰人员就足以欣慰了。
人物性格
务实、耿直、仔细、果断、较真、注重细节、有远见、接地气。
兴趣爱好
爱好文学、书画、音乐、戏曲、摄影等。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个人简介
社会兼职
主要事迹
村史情怀
人物性格
兴趣爱好
参考资料